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教学]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5: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必须由松入沉;“沉”是对“松”的验证:
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强调顺应地心引力来“主宰”行拳;即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来推动拳势进行。
这句话突出了地心与脚掌的关系;沉从脚落,提从脚起!!!
“沉”是顺应地心引力,
“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
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发变化而转换:
发势时为沉;脚掌植地生根,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
蓄势时为提;身体轻盈灵活,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
这样,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打拳的动力。所以能够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弹力来打拳,找到身体“如水载舟行”的沉浮感,才算进了太极之门。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极人 发表于 2012-8-16 21:16
老师打的真好,每一步都是落地生根,动作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看似飘逸轻柔实则柔中带刚,一时发力更是势 ...

太极拳行拳时尾闾始终垂坠而不起;

肩胯始终垂坠而不起。

实侧胯跟始终落实无有起意。虚腿欲起而虚侧胯不起,尾闾更不能起;

两臂不管是起是落,肩不能起;肘似有重物悬挂,不能空。切记切记!!!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5: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拳势动作求得身体上下对拉、左右对拉、前后对拉,放松恰到好处,才是完整的周身松。

松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做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当血气周流全身时,便可体验到通体舒服和泰然自若,松的甜头自然就感受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5: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中若有变化转折不顺畅之处;

其病必在腰腿,非在手脚,要由腰腿改之;

不要一味在手脚上探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5: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练的就是一阴一阳;讲究阴阳变化、举动轻灵、动分虚实、垂肘沉肩、空胸实腹、松胯圆档、展指松腕。
还合乎动静开合、脚虚松趾、五趾抓地涌泉空;

立柱身形、以意行功、不用劲力、安舒中正等等。

行拳时动作如下:

松动左右脚,左脚意达顶,从顶下到右脚;完成左腿重心移向右腿重心的全过程。
左脚自然左移,出左腿。随之松右腿,左脚松落地,右脚松到顶,下到左脚,完成右脚向左脚重心的转移。
如此操作,日久则太极意念自然弹出。轻推他的左胯,对方稳如泰山,脚与地似融为一体,推之不动。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0: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是腰椎活动的结果。

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力由脊发,这些是胸椎活动的结果。

虚领顶劲,竖项神惯顶,这些是颈椎活动的结果。

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统领下以命门为火车头.带动脊椎和四肢运动,直接关联到背部的骨髓神经。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及腰部的虚实变化;通过脊柱及四肢的节节贯串,才能引起肢体的形状变化;而节节贯串,必须是全身松净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松是练拳的方法,也是练拳的灵魂;

而节节贯串才是练拳的目的;

没有节节贯串,就不能练出内劲,肢体松不透就不可能达到节节贯串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腰胯虽然连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
塌胯也称坐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
从作用上讲,顶头悬与气势和轻灵有关;
塌胯则与沉气、沉劲,化劲,发劲等密切相关。塌胯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只有胯关节高度灵活了,腰胯及整体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动之感,左旋右转进退随心,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松腰塌胯,开裆沉气,气沉丹田等说法,都不过是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再加上带轴的腰旋转自如,才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
腰主转动,以灵活为用,以之带动四肢,这是练柔软的基础;
胯以沉稳为主;在灵活的位移中稳定中心。
腰胯虽然连在一起却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时主动运用腰胯。
四肢的活动只不过是腰胯动作的外在延伸,或称为腰胯动作的表现形式;
而功夫浅的人,只见手脚盲动、乱动,不见腰胯的运动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9: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掩手肱拳”动作的具体发力要点。要立身中正,松胯、屈膝、合裆,左右脚步成45°拉开,重心放于右腿,右拳放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左脚在前,左掌放于身体左侧前方,掌心朝右,右指尖斜朝上,二目平视前方。身体自然放松,好似一身备五弓、一触即发之势。“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QQ图片20150217090249.jpg

 发劲时重心迅速向左移,右足跟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迅速向左转腰、拧裆、转右胯、转右膝、转右踝,力顺着脊背、右肩、右肘、右腕到右拳面上。要利用重心快速左移的惯性,加大右拳的爆发力。同时左臂弯曲,左肘尖向后发力,和右拳形成对称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又可以加大右拳的爆发力。
在发力前后右手一定要放松,只在击打到离目标一寸左右的距离时才突然握紧拳头,弹抖、爆发出来,形成一种急刹车似的冲撞力、穿透力(这种劲也叫寸劲)。发力瞬间肌肉的紧张时间越短,击打点就越快,威力就越大。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10: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的发劲,不是靠单纯的主动蹬腿发出来的,是松沉之后大地给的反弹力。练拳时越松沉;往下给大地的作用力越大,大地同时给的反作用力,通过人体的阴阳变换,旋腰转胯,通于臂膀传于梢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3: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须之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