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5-9 10:14 编辑
太极拳习练阴阳变化清楚;首先脚腿功夫立柱式单腿重心,即实脚,尾闾、顶为上下一条线,单腿重心实腿实足,虚腿虚净。请注意,太极拳行功是阴阳变化的松柔动态,似行云流水的动态运行艺术。如果没有阴阳变化,缓练也缺少太极拳的“味道”,行云流水亦是侈谈。
当前不少人演练传统太极拳,由于双脚重心,在左右腿的虚实变化时,多采用左右互换重心,跟走路左右换脚相似。这种走路式左右换脚,连学龄前儿童都会的动作,怎么能说是太极功夫呢?我们时常说太极拳“博大精深”。太极拳博在哪里,大在何方,精在何处,深在哪里呢?练太极拳功夫要“脱胎换骨,百折不回”。“要自己难为自己。”怎样难为自己呢?以脚下变换虚实为例。
脚下“双轻”是太极脚 技艺的核心功夫,也是最为精彩的太极脚艺术。
脚下双轻也称“自尔腾虚”。双重为病,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双浮为病,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双轻不等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等于重,则为离虚。此解提到太极脚夫,以腾虚、双轻、轻灵、离虚加以说明。最后强调后来习练者,盖内之虚灵不昧,流行于肢体矣,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
若习练太极拳只为锻炼身体,深研不深研拳理无碍。如果想在太极拳技艺中探个深浅,就不能不知轻灵。有了轻灵便有了一切,轻灵是打开太极之门的钥匙。太极拳本不是肢体的活动,拳脚功夫,穷研脚下功夫,掘井不见水,一世空忙,瞎练。欲在脚上下功夫,与拳理相悖不利于修炼太极脚的毛病应予以修正。像双重、跪膝、浑身是力、脚趾抓地等都阻碍着手脚的修炼。
每次练拳,两脚松开落地,脚趾关节松开,日久,脚趾关节要完全松开。这是太极脚的首要条件,逐渐松开前脚掌,后脚掌,全脚板和脚面都要一一松开,然后向脚下双轻修炼。在修炼双轻之前,对太极拳之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有所认识和理解,甚至认识再认识,理解反复理解。练中认识太极拳,练中理解太极拳,常练常新,退出本力,用意不用力的功夫渐渐在动作中反映出来,此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的感觉,太极拳的“味道”出来了。
脚下双轻的出现,是在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的条件下自然出现。脚下双轻,难求,又不是不好求。请先到五星级宾馆,在加厚地毯上一 走、站一站,脚下有一种轻灵离虚的感觉,请你留住这种感觉,在练拳时以这种感觉-----双脚平松落地而不是啋地,以轻虚的感觉练拳。这种轻虚的感觉在脚下留住的时间长,体验双轻,留住双轻。还有一个关要技艺不能舍弃,即练拳的每一个动作,不管阴或阳,都先松一次脚,以意引领松脚,这种松柔、轻虚感,顺腿而上到顶,是最为理想的效果。日久,太极功夫上身,你便有两只双轻太极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