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8: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5-9 10:14 编辑

太极拳习练阴阳变化清楚;首先脚腿功夫立柱式单腿重心,即实脚,尾闾、顶为上下一条线,单腿重心实腿实足,虚腿虚净。请注意,太极拳行功是阴阳变化的松柔动态似行云流水的动态运行艺术如果没有阴阳变化,缓练也缺少太极拳的“味道”,行云流水亦是侈谈。
当前不少人演练传统太极拳,由于双脚重心,在左右腿的虚实变化时,多采用左右互换重心,跟走路左右换脚相似。这种走路式左右换脚,连学龄前儿童都会的动作,怎么能说是太极功夫呢?我们时常说太极拳“博大精深”。太极拳博在哪里,大在何方,精在何处,深在哪里呢?练太极拳功夫要“脱胎换骨,百折不回”。“要自己难为自己。”怎样难为自己呢?以脚下变换虚实为例。
脚下“双轻”是太极脚 技艺的核心功夫,也是最为精彩的太极脚艺术。
脚下双轻也称“自尔腾虚”。双重为病,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双浮为病,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双轻不等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等于重,则为离虚。此解提到太极脚夫,以腾虚、双轻、轻灵、离虚加以说明。最后强调后来习练者,盖内之虚灵不昧,流行于肢体矣,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
若习练太极拳只为锻炼身体,深研不深研拳理无碍。如果想在太极拳技艺中探个深浅,就不能不知轻灵。有了轻灵便有了一切轻灵是打开太极之门的钥匙。太极拳本不是肢体的活动,拳脚功夫,穷研脚下功夫,掘井不见水,一世空忙,瞎练。欲在脚上下功夫,与拳理相悖不利于修炼太极脚的毛病应予以修正。像双重、跪膝、浑身是力、脚趾抓地等都阻碍着手脚的修炼。
每次练拳,两脚松开落地,脚趾关节松开,日久,脚趾关节要完全松开。这是太极脚的首要条件,逐渐松开前脚掌,后脚掌,全脚板和脚面都要一一松开,然后向脚下双轻修炼。在修炼双轻之前,对太极拳之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有所认识和理解,甚至认识再认识,理解反复理解。练中认识太极拳,练中理解太极拳,常练常新,退出本力,用意不用力的功夫渐渐在动作中反映出来,此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的感觉,太极拳的“味道”出来了。
脚下双轻的出现,是在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的条件下自然出现。脚下双轻,难求,又不是不好求。请先到五星级宾馆,在加厚地毯上一 走、站一站,脚下有一种轻灵离虚的感觉,请你留住这种感觉,在练拳时以这种感觉-----双脚平松落地而不是啋地,以轻虚的感觉练拳。这种轻虚的感觉在脚下留住的时间长,体验双轻,留住双轻。还有一个关要技艺不能舍弃,即练拳的每一个动作,不管阴或阳,都先松一次脚,以意引领松脚,这种松柔、轻虚感,顺腿而上到顶,是最为理想的效果。日久,太极功夫上身,你便有两只双轻太极脚。
发表于 2014-5-9 1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领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09: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主要穴位:  头顶的百会穴;
脚掌的涌泉穴;
腰部的命门穴;
手掌的劳宫穴;
脐下的丹田。这几个穴位对於修炼太极拳的人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16: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以慢练为常态,快练为补充。用吃饭比方,慢练好比谷物,要常吃,快练好比肉食,点睛之笔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16: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慢练的基础,是筋肉已经拉抻的比较灵活。筋肉拉抻的基础达标,不是练杂技唱京剧式的劈叉;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腰活了;一个是胸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16: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胸不空,身上没有变化。就是四肢瞎忽悠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4-5-17 19: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常练的是“起式”四动中的第一第二两动,也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太极拳学阴阳变动之规律即单动为阴双动为阳。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7: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306344395 发表于 2012-8-17 20:58
享受慢运动,巧调节身心。经常打打太极拳可使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渐渐远去,随着刚柔相济的一招一式,让心灵 ...

太极拳的功夫在一只脚下面人身上有三大弹簧点第一,在脚下涌泉穴,第二在肚脐后面的命门上,第三,在两肩凹陷处的肩井穴上。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5: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4: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306344395 发表于 2012-8-17 20:58
享受慢运动,巧调节身心。经常打打太极拳可使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渐渐远去,随着刚柔相济的一招一式,让心灵 ...


为什么太极拳要用腰胯带臂,就是因为,只

有腰胯的转动才符合似正似隅。超出这个范

围就要移动中心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