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再慢一点,再柔一点,再稳一点,再松一点。
打拳打到满头满脸汗,没用;功夫从骨头里出来,要打到“骨头出汗”!
太极是什么,是没有。拳要打到没有时,就对了。
我今年67岁,每天打十套拳。拳是我的第一生命。
上述话语,是今天我在人民公园听来的。说话的是60年代上海体育宫跟陈照奎的当年18子之一,后来的上海武警武术终身总教官,邓洞毕(化名)先生。
使用道具 举报
霸王龙拳友好!邓老先生跟褚桂亭前辈学形意、杨拳,跟陈照奎学陈拳。现在他说,最能够与时俱进、变化进步的是吴拳。现在有几位打了卅年拳的老拳头跟他学吴。每周碰头一次,在虹口足球场。
他说,陈照奎在上海期间,恐怕是最卖力练拳的(上海这个码头深,不好混的)。灯先生那时早晨4点到,已经看见陈照奎练了半个时辰了。
陈照奎在上海还学了吴拳,很聪明,学得很像。
抟气至柔,能婴儿乎?
老师说,打拳的松软,就看孩子刚刚学步那个样子。。。。。。
请教方家:
练拳出现了-新的情况-拳打我!
刚才,三遍拳打完,原地站着,稍息。
身体-犹如风起于青萍之末-稍稍的、稍稍的,动起来了。
于是-顺势而为地-把这个自己动起来的动态,纳入起势。
接下,就是与往常完全不同的,拳自己就动了。
我练习经久的拳架,只是这股自动力量的-流动的-线条。
啊,很舒服很舒泰很合理很完整无凹凸无抽扯无断缺。。。。。。
整个感觉,拳打我。(人看我打拳,我觉拳打我。)
我天,练拳至今,今日这一趟拳自觉最圆满。
拳友有类似体验的,盼给予解释交流。
有些陈拳的圈是不是太多了?
李经悟和冯志强,都是跟陈发科学的陈拳。后来大家都有所发展和变化。
有次,李经悟问,你划那么多圈干什么?师傅可没教咱那么多圈!
冯志强说,健身么!咱这圈对您不管用。
我看了李经悟的录像,的确,没那么多的圈。
李经悟的拳架,跟陈公发科及其相似。。。。。。
金刚捣碓的震脚,震得膝盖痛。习武之乡河北沧州,人们老来多有头疼,震脚发力之故也。
今老师传了一个技巧:震脚最后刹那,向后摩擦地面。
老师今天传授起势之要领:
重心右移、鼻尖对右脚大拇指、历数脚大拇指至小指之12345、至脚后跟、沿小腿大腿尾闾脊背玉枕至百会、沿玄关鼻尖喉头膻中丹田至左腿而下、左腿开、左脚趾头沾地后历数12345至脚小指、重心移中。
手,从小指数起,渐次数12345至大拇指;
仿佛双手手指有沉坠触地感觉。
头顶悬,发有冲冠之意;喉头不抛;眼睛内视鼻尖;耳廓后裹,意听八方。
一路二路跟着打完,老师在收功,我出现了如上述2月26日的气机势动情况。完全非我状态。刚柔一体。无意而动。在气机状态下拳架又走了一回。
AIPUU先生:
你有李经梧录象?什么时候拍的啊?
aipuu拳友你好:
很高兴你已进入此境界,但应特别注意拳架及圈宜微收,要团聚,不能过于听任气机把拳式带散,如此苦练一段时间就会进入另一种境界:自己象一透明的弹性球体欲融入宇宙般贴地面旋转。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
豫ICP备05002751号-1
豫公网安备 4108250241088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