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北海散人在2005-4-27 21:28:21的发言: 这首诗的前几句“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气魄极大,应该出自一个官比较大的武将之手,起码也应见过皇上或皇上赐给他什么东西,因为“蒙恩赐”嘛。 感觉陈家沟的人气魄都比较大,如描写陈照丕是:“自陈家沟的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丕1927年在 北京宣武门外立下擂台,与各路武术高手交手,一连十七天不败,轰动京城。”读了这样的句子佩服得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当然这样的句子若标明出自哪份报纸或书等资料,就比较完美了。
中国历代的皇帝,都有起居注,每日的行踪详细、清楚到了时辰,而且明朝以后的保存基本完好。
查一下是哪个皇帝的,在哪一天赏赐或者与哪个见过面,就可以证实清楚了。
“自陈家沟的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丕1927年在 北京宣武门外立下擂台,与各路武术高手交手,一连十七天不败,轰动京城”的说法就有好大的毛病,例如“宣武门外”的概念就很大的,仔细想想后,再东、西、南、北方一下子,可以涵盖全球,放言之,就是全球无敌手啊!
还有“轰动京城”的说法。在1927年的时候,究竟中国当时的“京城”在哪里?是南京,还是北平?起码应该搞明白吧。
还有,“与各路武术高手交手,一连十七天不败”,究竟是那路的高手?
是什么门派的?
既然是“不败”,那肯定是大胜,那么他打败的都有哪些人?
有多少人?
当时的小报记载上有吗?
幸亏,1927年距离现在并不远,所以,经过神化而成为神话的现象应该首先现实化,然后,才能成为让别人信服的历史事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8 12:23: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