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jinfeng6089

也许与太极拳没有关系的杂诗的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在下原以为那么挫劣的推理和误导,都懒得理,想不到还有很多人以为证据。

先不管是王羲之的,还是其他的《黄庭经》。重点根本不在书法!而在内容!!!

看看王羲之的《黄庭经》的内容吧,大家就知道是什么回事啦

黄庭经 王羲之

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膺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杖可扶,至道不烦不旁迕,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员,真人子丹当我前,三阙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房中急,弃捐摇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流心安宁,观志流神三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视明达,时念大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閈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汙,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虚无之居在廉间,寂寞旷然口不言,恬淡无为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作道忧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仑之性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玉石户金身貌坚,载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苻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大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丰既,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昼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悬膺通神明,伏于老门候天道,近在于身还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阴阳天门候,阴阳下于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冷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盖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肺之为气三焦起,上伏天门候故道,窥离天地存童子,调利精华调发齿,颜色润泽不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有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专守诸神转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其成还归与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閈塞命门如玉都,寿专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宫,上伏命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大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大渊,道我玄膺过清灵,问我仙道与奇方,头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膺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杖可扶,至道不烦不旁迕,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员,真人子丹当我前,三阙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房中急,弃捐摇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流心安宁,观志流神三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视明达,时念大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閈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汙,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虚无之居在廉间,寂寞旷然口不言,恬淡无为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作道忧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仑之性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玉石户金身貌坚,载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苻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大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丰既,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昼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悬膺通神明,伏于老门候天道,近在于身还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阴阳天门候,阴阳下于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冷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盖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肺之为气三焦起,上伏天门候故道,窥离天地存童子,调利精华调发齿,颜色润泽不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有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专守诸神转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其成还归与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閈塞命门如玉都,寿专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宫,上伏命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大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大渊,道我玄膺过清灵,问我仙道与奇方,头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

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

发表于 2005-5-2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

“惊风”这种误导,不是一次啦。

阁下为批陈氏可真是下心力啊,上次篡改经文,这次就玩误导。偏偏在下喜欢考究、训诂,阁下这种手段就别在这里玩啦

发表于 2005-5-2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思和耐性的拳友们,这《黄庭经》真应该一字一句看完!很好的文章!

在下推荐,也在这里多谢“惊风”的资料提供啦。

哈哈

发表于 2005-5-2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原文中重复复制多一份。搞不清楚,电脑脑袋不灵光,大家见谅
 楼主| 发表于 2005-5-4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绿茶傻猫在2005-5-2 21:35:50的发言:

哈哈哈哈……在下原以为那么挫劣的推理和误导,都懒得理,想不到还有很多人以为证据。


先不管是王羲之的,还是其他的《黄庭经》。重点根本不在书法!而在内容!!!


看看王羲之的《黄庭经》的内容吧,大家就知道是什么回事啦


黄庭经 王羲之






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膺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杖可扶,至道不烦不旁迕,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员,真人子丹当我前,三阙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房中急,弃捐摇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流心安宁,观志流神三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视明达,时念大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閈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汙,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虚无之居在廉间,寂寞旷然口不言,恬淡无为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作道忧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仑之性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玉石户金身貌坚,载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苻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大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丰既,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昼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悬膺通神明,伏于老门候天道,近在于身还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阴阳天门候,阴阳下于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冷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盖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肺之为气三焦起,上伏天门候故道,窥离天地存童子,调利精华调发齿,颜色润泽不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有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专守诸神转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其成还归与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閈塞命门如玉都,寿专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宫,上伏命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大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大渊,道我玄膺过清灵,问我仙道与奇方,头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膺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杖可扶,至道不烦不旁迕,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员,真人子丹当我前,三阙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房中急,弃捐摇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流心安宁,观志流神三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视明达,时念大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閈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汙,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虚无之居在廉间,寂寞旷然口不言,恬淡无为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作道忧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仑之性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玉石户金身貌坚,载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苻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大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丰既,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昼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悬膺通神明,伏于老门候天道,近在于身还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阴阳天门候,阴阳下于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冷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盖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肺之为气三焦起,上伏天门候故道,窥离天地存童子,调利精华调发齿,颜色润泽不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有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专守诸神转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其成还归与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閈塞命门如玉都,寿专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宫,上伏命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大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大渊,道我玄膺过清灵,问我仙道与奇方,头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





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



说到底,还是王羲之的书法啊!

发表于 2005-5-4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jinfeng6089在2005-4-26 11:10:42的发言:
黄庭经

    小楷法帖。传为东晋王羲之书于永和十二年(356)。唐代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入正书五卷中第二。北宋黄伯恩以为宋齐人书,明代文徵明以为晋末间名人所书。原迹久佚,传世临摹翻刻本极多,而以《秘阁续帖》本<董其昌定为褚遂良所临)、《越州石氏帖》本(已残,不满二百字)为佳。另有唐摹硬黄墨迹本传世,卷高26.3厘米,宽106.2厘米。元代陈绎曾定为唐人所临,明代董其昌则认为出于锺绍京之手;吴廷则以为六朝人书。此迹运笔尖硬,与刻本意趣不尽相同。卷后有陈绎曾、董其昌等人题跋。现藏故宫博物院,有影印本行世。又有《黄庭内景经》,小楷。《书史》载米芾曾见其真迹,记原有陶毂跋,称为王羲之书,米则以为六朝人书,元明以后多指为东晋杨羲书,真迹亦亡,上海图书馆藏有宋代精拓本,已影印行世。


   这是阁下写的吧,这说明就算是真迹的“拓本”也是极少见的。

   陈王廷写的《黄庭经》是不是王羲之写的都是问题,就算是吧。

   陈王廷手上的是真迹还是“拓本”,还是版印(不是书法问题啦)、还是手抄都成问题。

   就算是真迹或“拓本”吧,那是不是陈王廷喜书法呢?

   当时书贴传世甚多,书莫过于王羲之!而王羲之的书法精韵传世就莫过于唐朝两位大家的《兰亭序》临摹为传世“经典”,这是世所公认的!

   也就是说,陈王廷喜欢书法,就必喜王羲之,而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就应该写“只落得《兰亭序》一贴随身伴”,因为它具有权威性的代表!而不会选用一贴历代具有争议的贴子。

(注意啦,原文“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是一“卷”!说书法的人多称“贴”,偏偏喜好书法的陈王廷写“卷”,这就怪啦,哈哈哈)

   就算是陈王廷喜书法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在下说的问题的关键是内容啦!阁下看过《黄庭经》吗?

发表于 2005-5-7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还是静坐内修的啊,里头与跺脚有关系的,或者说用跺脚来练气、练神、练精的完全没有啊。

无论从书法,还是从内容看,与三国两晋时期的社会气氛关系更大。

发表于 2005-5-8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uairen在2005-5-7 21:55:15的发言:

看了半天,还是静坐内修的啊,里头与跺脚有关系的,或者说用跺脚来练气、练神、练精的完全没有啊。


无论从书法,还是从内容看,与三国两晋时期的社会气氛关系更大。



   那里面有“云手”吗?有“揽雀尾”吗?……没有啊!


   《太极拳论》有“云手”吗?有“揽雀尾”吗?……也没有啊!


   阁下不觉得这种逻辑很好笑吗?


   内容看出是和“三国两晋时期的社会气氛关系更大”,阁下真神人也,这样也能看出。在下讨教,哪看出了?


  书法看出是和“三国两晋时期的社会气氛关系更大”,阁下真神人也,这样也能看出。在下讨教,哪看出了?

发表于 2005-7-3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天心在2005-5-8 18:18:19的发言:
看看吴式拳没有跳跃发劲的原因吧……

编者:马岳梁(1901-1998),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之长婿,与其夫人吴英华均为当代著名吴氏太极拳家。
  以前武术的历史,向来缺少文字资料,口头流传者居多,这部“口传史”虽不能断定就是信史,但其中保存了当时人们的看法、说法及涉及的领域,这就为后来的研究家、考证家提供了一些线索与资料。马岳梁先生以其独有的身
份及所处年代、环境,所见所闻似更富含历史的信息,故其所述,当比那些道听途说式的“口传”,更有价值。

  1984年5月,上海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吴英华和马岳梁二位老人,前来北京看闺女。北京市吴式太极拳家王培生。李秉慈和翁福麒等携弟子20余人,于6月1日上午,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行欢迎会,宴请吴、马二老。另有河南郑州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梦南先生也参加了欢迎会。会上,大家向二老请教,请马老讲一讲太极拳是怎样传到北京来的。马老欣然开讲,此文据录音整理:

…………

太极拳传到北京的第一步,也是第一阶段,是在清朝同治年间,传到宫室、王府和旗营,习练人群是王公大臣、将军贝勒、王子和八旗子弟;第二步,也是第二阶段,是把太极拳传到社会上。那是民国二年(1913年),当时杨式门中的另一位弟子许禹生,在北平创立体育研究社,社址在西城劈柴胡同,那里房子很大,有五个院子,开设好多项目,有田径、足、垒、少林等等,太极拳是其中的一个项冒。开始邀请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三位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太极拳开始公诸于众,传于门墙之外,造福社会。在此之前,太极拳是关起门来练的。换句话说是在家里练的,不给人家看,这叫内家拳。你在公开场合看不见,也找不到。外家拳是保镖护院,行侠卖艺,是打给人看的。内家拳是武当拳,外家拳是少林拳。

体育研究社成立后,从此太极拳首次向社会公开招生,但报名者不完全是年轻人,有的是老头儿。可太极拳原有跳跃、发劲等高难度的复杂动作。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有些高难动作显然是不适合了。于是,有两位教师,把原有的跳跃、发劲等复杂动作都取消了,这就是杨澄甫和鉴老(吴鉴泉),他二位将太极拳都改为慢架子,这样算是太极拳的进步,变成连绵不断,缓慢柔和,适合大众健身运动,人人都可以练习。所以,杨式太极拳的定型人是杨澄甫,吴式太极拳的定型人是鉴老(吴鉴泉)。后来就叫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这以后,太极拳就在北京社会上公开传流开了。一直到现在。

有一位杨少侯,很固执,坚持不变。他说:“我就是这样打,我就是这样教,爱练不练”。他就是固执得很,脾气也很大,出手就打人。因此,学员中能够忍耐下来的,只有一位。剩下的还没有看到真正跟杨少侯练的。他的功夫好不好,好。但教学方法令人受不了。“曲高和寡”。

杨式太极拳由杨澄甫定型发展到现在,吴式太极拳由吴鉴泉定型发展到现在。这就是吴式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情况。那么,吴式太极拳除了慢架子以外,还有一套快架子。1982年北京召开武术工作会议,国家体委要求发掘传统套路贡献给国家。我们吴式太极拳就挖掘出了快拳套路,现在叫吴式快拳。是原来就有的快拳。那时,郭松亭、王茂斋、吴鉴泉他们兄弟三人都是要好的,这哥仨一道研究,一道发展,所以,郭老练的、王老练的跟吴老练的都是这个,不过各有特色,就如写字一样,颜、柳、欧、赵,到最后呢,各有自己的一套。这三老呢,各有长处,郭老文学很好,书法绘画也好,讲太极拳理论是头头是道。我们跟郭老是亲戚,跟鉴老也是亲戚。我从几岁上就知道太极拳的由来。那时体育研究社有一个秘书长,叫南焕林(谐音),他与许禹生是表兄弟,我跟南焕林也是表兄弟,我们之间都是表兄弟。我经常去体育研究社,一期、二期的毕业照像,我都加入了,我们家至今还保存着照片。所以,我对太极拳这段历史是很清楚的。这就是太极拳传到北京及吴式太极拳创始的情况

杨少侯的父亲是谁?是杨健侯啊!

杨健侯有一个很有名的徒弟叫许禹生,他就是慢架。


嘿嘿,怎么理解啊?哪个时代,不听父亲的话,会是什么结果?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正与直在2005-7-3 12:34:39的发言:



杨少侯的父亲是谁?是杨健侯啊!


杨健侯有一个很有名的徒弟叫许禹生,他就是慢架。



嘿嘿,怎么理解啊?哪个时代,不听父亲的话,会是什么结果?哈哈



傻猫,说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6 15:00:40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