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afante

[问]拳架真的练不出内功吗?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4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风日下,也表现在好为人师,不懂装懂。

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不懂“怎样练功?”,就胡说八道,是对己有益?还是对人家有益?

发表于 2005-5-24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武术历来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笔者想就这问题简析杨家太极前辈是怎样解决这一“拳”“功”问题的。

  “拳”,杨家前辈是通过盘拳架,包括大架,中架,小架来解决外五行的协调,使全身能“左右相随”,“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让快”,“以静制动”,从而达到全身高度的协调一致。

  “功”,杨家前辈是通过练辅助功,也叫八段锦,来提高全身每一部位功劲的。八段锦它集掌法,腿法,腰功,内功为一体。久练能活络筋骨,疏通经脉,增强内功,以意导气,以气发劲,哼哈出声,使功力猛进,故杨家视作家珍秘宝,决不轻易外传。这和外面流行的八段锦是完全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05-5-24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照样能出功夫,不过不要去追求什么“一股暖流”,容易走火入魔。如果加练辅助功法则出功快。问题是:你有时间天天这么练吗?我们的一套功法练下来要两个小时的,只求健身、强身,不求闻达于江湖的,如我之辈,不能保证天天有这么多时间的。能保证天天3~5遍拳架,功夫足够自保了。拙见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5-5-24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太极神鹰在2005-5-24 10:13:46的发言:
中华武术历来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笔者想就这问题简析杨家太极前辈是怎样解决这一“拳”“功”问题的。

  “拳”,杨家前辈是通过盘拳架,包括大架,中架,小架来解决外五行的协调,使全身能“左右相随”,“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让快”,“以静制动”,从而达到全身高度的协调一致。

  “功”,杨家前辈是通过练辅助功,也叫八段锦,来提高全身每一部位功劲的。八段锦它集掌法,腿法,腰功,内功为一体。久练能活络筋骨,疏通经脉,增强内功,以意导气,以气发劲,哼哈出声,使功力猛进,故杨家视作家珍秘宝,决不轻易外传。这和外面流行的八段锦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么说来,我不是没得内功可练?


只有练拳了喽?


坛子里的人有内个得到了“杨家视作家珍秘宝”的东西?


大家喊“要练内功”,结果还不是“光说不练”?


郁闷……

发表于 2005-5-24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术主要在功上,而不是在拳上。

真正用的时候是功与功的对抗,而不是拳对拳的对抗。

发表于 2005-5-24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吴式谈拳,就是累。

 楼主| 发表于 2005-5-24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到底什么是“功”?
发表于 2005-5-24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半瓶醋在2005-5-24 7:55:49的发言:

世风日下,也表现在好为人师,不懂装懂。


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不懂“怎样练功?”,就胡说八道,是对己有益?还是对人家有益?



只是抒发自己的浅见而已,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难道非要装成大尾巴狼,你才顶礼膜拜?你这叫犯贱!!!

发表于 2005-5-24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太极神鹰在2005-5-24 10:13:46的发言:
中华武术历来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笔者想就这问题简析杨家太极前辈是怎样解决这一“拳”“功”问题的。

  “拳”,杨家前辈是通过盘拳架,包括大架,中架,小架来解决外五行的协调,使全身能“左右相随”,“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以小力胜大力”,“以慢让快”,“以静制动”,从而达到全身高度的协调一致。

  “功”,杨家前辈是通过练辅助功,也叫八段锦,来提高全身每一部位功劲的。八段锦它集掌法,腿法,腰功,内功为一体。久练能活络筋骨,疏通经脉,增强内功,以意导气,以气发劲,哼哈出声,使功力猛进,故杨家视作家珍秘宝,决不轻易外传。这和外面流行的八段锦是完全不一样的。



又来作免费广告来了?!


最恨这种装神弄鬼之徒,动辄装大尾巴狼之状,图五斗米之功。

发表于 2005-5-24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练不出内功,这是忽悠人的话,拳架是出功夫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关键是要领正确不正确,即三调,一调心使之松静,谓之凝神。二调息使之与动作的纵横曲伸协调和顺,谓之开合鼓荡。三调身使之所有动作运动轨迹上所有的点与太极拳的十大要领珠联璧合。一举手一投足三调皆备,气机自然活泼灵动。(有关三调的具体内容可参照王西安老师的著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