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非晕在2006-3-23 22:42:00的发言:说了这么多,我们不禁要问:太极既然求刚,何不一开始就来刚练呢?以刚求刚岂不直截了当,何必花那么些心思,曲曲弯弯,复杂深奥难解,还要熬上十年光阴,效率也太低了吧?!值吗?! 这可把我难住了,此问题非同小可,弄不好,太极门将全军覆没!还是大家来争鸣吧?不要骂人噢! 被非晕兄对追求根底的热忱感动,我且把我所知的和各位分享一下。 其实柔和刚本来就是一体,欲求刚,必先练成柔。要练出柔,必先要有正确的拳架和对太极的正确认识,不然别说十年不出门,只怕三四十年也练不出一个柔字。放松肌肉,不留拙力去练拳,慢慢去体味不是肌筋的拉扯,而是骨骼在运行,如此细细练上三、四年,可望把身体练成柔体,与人推手时,可把对手的力吸入这个柔体,或把其化开,但还不能发劲。这个柔体所运行的太极圈,是比较大的,当功力日深,慢慢就会感觉到太极圈的转动轨迹越来越小,最后只有丹田的一点。练到这个阶段,就是从柔入刚了,这时候就可以用各种劲道,一般的外家拳不但不能伤害我,反被我震飞。 外家拳亦是着重刚,那么跟太极的刚有什么分别? 答:外家拳的刚是以肌肉的爆发力为基础,越刚劲肌肉就越绷紧。外家拳的刚如果被对手所破,自身将受到很严重的伤害,就算对方受了你八成的力道,因为反作用力的关系,自身亦受一定的反震,所以一代大侠霍元甲和李小龙武功盖世,但同样因内伤而英年早逝。 太极拳的刚,是建基于骨骼的重量,肌肉越是放松,刚体就越完整。很多人都不明白太极拳的劲是什么回事,为了补太极柔弱而不能发人,就去练肌肉的运动或外家拳。这是一个极之严重的误解,终其一生亦无望入太极之门。拳架是一个工具,我们在放弃力量去练习时,慢慢体会骨骼的流动,日子有功,骨质将会改变,坚密而沉重,而刚体亦慢慢形成。太极的刚体和柔体本来是一体两面,就算被敌所破,亦能马上化为柔体,把对方的力量化开,保护自身。 如此道来,好像太极拳比外家拳优胜很多。但各位千万别小看外家拳,外家拳亦讲内功的,只是他们从外入内,要练成内功非常困难。太极则从一开始就练内功,是比较快速的方法。当两种拳法都达到最高境界时,就殊途同归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5:41: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