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独行侠

太极拳的精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可笑,恐怕阁下的逻辑和语文水平十分有限,回头看看谁给谁立题,不要连中文都不会看,还是给屏蔽得太久了,一放出来就胡言乱语,功夫是用身体练的,不要在这里耍嘴皮子,等你能在广州火车站放到3、4个持刀的新疆佬再跟我说话吧,不要以为指名道姓的说话很威风,让你来也只会推搪,我也用不着在语言上贬低你,等你有建设性的言论发表以前,我拒绝再回复你,也让你有个天地来透一下气,不可一世一阵子吧,哈
发表于 2007-1-28 0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
发表于 2007-1-28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书生----那你说说,有何人能够不做螺旋缠绕运动,也能发出缠丝劲的。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陈派人物来。

2、我可以告诉你,任何一个懂陈式的前辈都可以,这是怎么说你也不懂的,要知道“发乎内,形诸外”,什么螺旋缠绕运动,只是由内劲外发的表现而已,如果内劲顺了,外形即使看不出来也能发出,不过我也只说到这里,你想要学再多一点也没门

人家让你举举陈派人物例子.你举不出来.我都替你难为情.

至于屏蔽,我想应是和你一样,戳到软肋了.欲说不能.,欲罢不休.

发表于 2007-1-30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懂陈式的前辈”能够不做螺旋缠绕运动,也能发出缠丝劲的,那我倒很想去拜访一下。

发表于 2007-1-31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事求是地说,陈式太极拳的陈长兴及其后世陈发科、杨氏的杨露禅、孙式的孙禄堂都是彪炳千秋的一代宗师,但自陈发科以后,太极确实衰落了!不是后人素质不及先人,是后人丧失了光大太极的土壤。没听说哪一个奥运项目后继无人,听说的是曾经是“东亚病夫”的中国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世界纪录,并逐步发展成体育强国。给太极一个规则、给太极一个平台,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真正的太极盛世会出现,一定会诞生更多的凝聚历史和当代智慧的太极精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18:20: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1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喜欢“缠丝精”,也练了很久,缠丝是锻炼关节转动灵活性的一种方法,不做螺旋缠绕运动,能发出缠丝劲来吗?

请问你练的太极拳还有“缠丝精”吗?

所有武术格斗中都包含螺旋运动,而如果把这种螺旋运动就叫做缠丝的话,那所有的格斗术不都成了缠法,陈式太极拳就是吸取所有的格斗术的螺旋运动的精华,而最重视缠法.

粘法,缠法各有千秋,tjkf善粘,应容别人善缠.

发表于 2007-2-2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hangjian在2007-2-1 16:14:00的发言:

我非常喜欢“缠丝精”,也练了很久,缠丝是锻炼关节转动灵活性的一种方法,不做螺旋缠绕运动,能发出缠丝劲来吗?

请问你练的太极拳还有“缠丝精”吗?

所有武术格斗中都包含螺旋运动,而如果把这种螺旋运动就叫做缠丝的话,那所有的格斗术不都成了缠法,陈式太极拳就是吸取所有的格斗术的螺旋运动的精华,而最重视缠法.

粘法,缠法各有千秋,tjkf善粘,应容别人善缠.

所以说缠丝劲不是陈拳所独有.只是人的生理结构而已.人回头,必须转脖子.举重必须从前面举,从后面举是不行的.挠痒痒,右手挠的是左后背,左手挠的是右后背.反之能行吗.

发表于 2007-2-5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练的传统太极拳是不主张练“缠丝精”的,我练“缠丝精”是单独练的,纯属个人爱好。

缠丝是锻炼关节转动灵活性的一种方法,而要做缠丝运动是要用劲的——这个劲就是缠丝劲。其缠丝运动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螺旋运动,而不是所有的螺旋运动都可以叫缠丝。

发表于 2007-2-7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07-2-8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缠丝运动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螺旋运动,而不是所有的螺旋运动都可以叫缠丝。说得好!

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螺旋运动,但并不等于缠丝劲.武术运动中有很多的螺旋运动,也不等于缠丝劲.各式太极拳中也有很多的螺旋运动,也不就等于缠丝劲.各式太极拳都有自持的运动特点.而陈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就是缠丝劲.

下面摘录几段太极拳前辈对螺旋,缠丝劲的论说,供各位参考:

太极图的形状和意义,可以推测出它是浑圆的,不是平圆的。阴阳鱼的分界线,就表明了它的螺旋运动。
陈鑫晚于武禹襄,又提出“缠”字,而且提出“螺旋”来,进一步说明了运劲时如何抽法和练出什么劲(缠丝劲)来,可以说对太极拳是又一重要贡献。

                                              -----洪均生

呈螺旋运动发出的劲,只击打对方的一点,令对方失势或仆倒,都可称之为螺旋劲。
缠丝劲与螺旋劲最明显的区别,还在应用。缠丝劲达于手指之后,并未结束,不以击中对方一点为目的,而是用带有缠丝劲之手、指,缠住对方的手、指、腕甚至肢体,使对方被缠之处,因我之缠绕成“拧麻花”状而失败。                                           ---李经梧

太极拳的主要要求在于懂劲(即是懂得“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的用劲方法),它的应用方法也并不限于缠法一种,若仅仅以缠法(或者说是缠丝劲)的有无,来评论太极拳的深浅,是很不恰当的。--------徐致一

家手行架绵柔,劲道深沉厚重,气势磅礴。特点是圈多。定式和传统套路相同的揽雀尾、单鞭、提手等等各式,式与式连结过程中的变手处处是圈:腰圈、腿圈、肩圈、手圈,大小圈、上下圈、斜正圈、横竖圈,圈圈相连相绕、相生相扣,各种圈组成的“太极球”折叠旋转、螺旋起伏,令人眼花缭乱。吾师言:此即班侯、少侯传教的,由陈式太极拳缠丝劲、螺旋力发展而来的“乱环术”。近世有人撰文言,“陈式太极拳有缠丝功,螺旋力,其他派系太极拳没有”,我以为这种说法 不合乎情理。                                      -----吴文翰

“螺旋”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在引化或击发对方时。要通过手势的旋转变化,错开对方之力的顶点。二是指内劲在通出手外后,旋转前行而形成的“螺旋劲”。由体内发出的这种螺旋劲并不表现在外形上,不能使对方在接触点上感觉到有什么变化。使用螺旋劲是为了使内劲在击发对方中心的进程中,不与对方之力相顶。螺旋的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和自己使用时是否顺手而定。                ---魏树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