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独行侠

太极拳的精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8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手是杨少侯太极拳传人的通常叫法,吴文翰什么时候学过少侯架?

网上引用有错误,请勿以讹传讹。该文作者姓刘。

发表于 2007-2-11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在谈缠丝劲时都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太极拳不单包含拳术还包含刀、枪、剑的格斗术。如果说太极拳是缠法,那太极刀、太极枪、太极剑是否也是缠法呢?

要知道太极拳、太极刀、太极枪、太极剑都是“粘法”,而这个“粘”并不能通过“缠”来实现的。

发表于 2007-2-11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鱼的分界线,就表明了它的螺旋运动。

阴阳鱼只是图形而已.那陈鑫的五阴五阳就是半阴半阳了.那一半上那里去了.

按洪均生的说法,螺旋不等于缠丝..杨式太极拳的螺旋劲只有在击打人时才能发.也就是,螺旋劲必须在惊弹的前提下才能发出.螺旋方向始终是往前的.

发表于 2007-2-12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清风说得对!

家手行架绵柔,劲道深沉厚重,气势磅礴。特点是圈多。定式和传统套路相同的揽雀尾、单鞭、提手等等各式,式与式连结过程中的变手处处是圈:腰圈、腿圈、肩圈、手圈,大小圈、上下圈、斜正圈、横竖圈,圈圈相连相绕、相生相扣,各种圈组成的“太极球”折叠旋转、螺旋起伏,令人眼花缭乱。吾师言:此即班侯、少侯传教的,由陈式太极拳缠丝劲、螺旋力发展而来的“乱环术”。近世有人撰文言,“陈式太极拳有缠丝功,螺旋力,其他派系太极拳没有”,我以为这种说法 不合理。                                 

应是2005年(8)月刊总第206期吾师张虎臣传教的杨派太极拳的三趟拳架套路(刘习文)

日月轩太极拳社区,太极网等数个网站都认为是吴文翰的文章

杨派太极拳支系繁衍情况概述

字体:        | 上一篇 下一篇 | 打印

作者:吴文翰

家手行架绵柔,劲道深沉厚重,气势磅礴。特点是圈多。定式和传统套路相同的揽雀尾、单鞭、提手等等各式,式与式连结过程中的变手处处是圈:腰圈、腿圈、肩圈、手圈,大小圈、上下圈、斜正圈、横竖圈,圈圈相连相绕、相生相扣,各种圈组成的“太极球”折叠旋转、螺旋起伏,令人眼花缭乱。吾师言:此即班侯、少侯传教的,由陈式太极拳缠丝劲、螺旋力发展而来的“乱环术”。近世有人撰文言,“陈式太极拳有缠丝功,螺旋力,其他派系太极拳没有”,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合乎情理。杨氏太极拳脱变于陈式太极拳,必然会留下陈式太极拳的轨迹、印记。试想,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艺十数载,作为陈长兴的得意门生,怎可能漏学、不学、不会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螺旋力,怎可能不将其技传给嫡亲子孙?也有人撰文言:“太极拳除‘十三势’套路外,尚有太极长拳,为门内少数弟子习练,门外鲜有传教,如杨氏太极拳家陈微明、李雅轩、崔毅士等,皆会太极长拳”,我以为这种说法似亦不妥。“十三势”太极拳,早期亦名长拳,为了区别于少林长拳,才将“长拳”二字舍掉,只取“八门五步”之十三势。同为杨澄甫弟子,陈微明等老师的太极长拳套路及练法各不相同,再推敲陈微明等老师的太极长拳动作名称,即可得知,此均为他们将平生所学融入杨澄甫传教的太极拳中昕致,而不像家手出自杨氏家传。


杨派太极拳支系繁衍情况概述
副标题:
作者:吴文翰 文章来源:武魂 点击数: 2883 更新时间:2005-9-1

家手行架绵柔,劲道深沉厚重,气势磅礴。特点是圈多。定式和传统套路相同的揽雀尾、单鞭、提手等等各式,式与式连结过程中的变手处处是圈:腰圈、褪圈、肩圈、手圈,大小圈、上下圈、斜正圈、横竖圈,圈圈相连相绕、相生相扣,各种圈组成的“太极球”折叠旋转、螺旋起伏,令人眼花缭乱。吾师言:此即班侯、少侯传教的,由陈式太极拳缠丝劲、螺旋力发展而来的“乱环术”。近世有人撰文言,“陈式太极拳有缠丝功,螺旋力,其他派系太极拳没有”,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合乎情理。杨氏太极拳脱变于陈式太极拳,必然会留下陈式太极拳的轨迹、印记。试想,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艺十数载,作为陈长兴的得意门生,怎可能漏学、不学、不会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螺旋力,怎可能不将其技传给嫡亲子孙?也有人撰文言:“太极拳除‘十三势’套路外,尚有太极长拳,为门内少数弟子习练,门外鲜有传教,如杨氏太极拳家陈微明、李雅轩、崔毅士等,皆会太极长拳”,我以为这种说法似亦不妥。“十三势”太极拳,早期亦名长拳,为了区别于少林长拳,才将“长拳”二字舍掉,只取“八门五步”之十三势。同为杨澄甫弟子,陈微明等老师的太极长拳套路及练法各不相同,再推敲陈微明等老师的太极长拳动作名称,即可得知,此均为他们将平生所学融入杨澄甫传教的太极拳中昕致,而不像家手出自杨氏家传。

发表于 2007-2-14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所考正确。

该文章确系刘习文师伯所著。

吴文翰系武式太极传人,怎会写杨式理论?愿网友明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4 8:22: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14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太极刀、太极枪、太极剑是否也是缠法呢?

太极刀、太极枪、太极剑等太极器械里有粘法也有缠法.螺旋缠绕也是基本方法.比如说有缠头刀,十三字刀法里就有缠.杨澄甫太极枪里也有缠枪.曾昭然在《太极拳全书》中介绍了缠戟的三式动作.

发表于 2007-2-14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忘了,大枪可是条硬杆杆——可不能像七节鞭那样缠来绕去的。

更重要的是你别忘了“不是所有的螺旋运动都可以叫缠丝”。

发表于 2007-2-19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好激烈,,

我本来是练习陈拳老架1路,外加长拳的。我谈谈我的感受。

我最早接触太级功夫是国家体委改编的24式太级拳,应该算是杨式太级拳的缩影。感觉不错。虽然没有缠丝,但是也可以体现出粘连粘随的感觉。后来接触了陈拳,才意识到此拳的好处。而且每天坚持练习缠丝劲收获很大,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正宗的,而陈拳在练习中更加能够体现出太级的劲道。我并不是说杨式太级不好,也不是说它不正宗,我觉的世界上没有正宗于不正宗,只求其结果,结果好的就是正宗。我建议那些没有接触过陈拳的朋友,去接触一下在来谈,相信你们会豁然开朗。。收获很大。而如果说正宗太级拳,我想这个还是在道观里没有流传出来把。或者说已经失传了,但是我可以保证你不管你现在练习的是哪个种类的太级拳,只要练好了都会是正宗的,天下武学本一家。大家就不要在去争论了。其实拳法也就哪个几下,就是在谁的体质好,谁更能熟练的运用,谁有更快的反映,谁有更好的抗击打能力,你们相信吗,如果我练习好了。我用长拳一样可以战胜任何的拳种。,

发表于 2007-3-1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螺旋缠绕在太极拳中的力学作用非常明显,能真正体现力的锣杆效应。
发表于 2007-3-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杨式太极拳再学陈拳,就好比上完大学.再去读中学一样.

历史已证明.缠丝劲只是所谓的陈拳独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