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1 14:58:24

学习太极拳初级在架势,需言传身教;
中级在身法,需指点迷津;
高级在心法,要心领神会。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3-21 19:53:19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0 18:31
在行拳走架中,只有实脚(腿)这个“根”踏实了;
才有虚实、阴阳的转换;
才有“入地深根”的基础;


好好体会,谢谢师父。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3-21 19:54:32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1 14:58
学习太极拳初级在架势,需言传身教;
中级在身法,需指点迷津;
高级在心法,要心领神会。

师父讲得是真理,可惜不能到师父身边让师父言传身教。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3 09:12:44

1336036662 发表于 2014-1-7 21:44
“劲松”是在“体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内劲在体内不断地牵拉、充盈,丹田之气越来越足,真气遍布 ...

练拳时头上顶,下颌内收;浑身放松,轻无分量;脚趾叉开,往下踩,涌泉穴空,后脚跟要实;肩下沉,肘下撑,腋下空;气下沉、腹腰鼓胀。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3-23 21:08:35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3 09:12
练拳时头上顶,下颌内收;浑身放松,轻无分量;脚趾叉开,往下踩,涌泉穴空,后脚跟要实;肩下沉,肘下撑 ...

师父,拳理太好了,好好体悟,谢谢师父。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5 16:07:31

站立无极背五弓,脚心腋窝胸中空。眼神内敛藏鼻后,竖起耳朵百会空。
起式肢体脱离体,眼观六路八方起。转接式子察对方,不露声色假装相。
真的在对方身上,你要演得非常像。这个状态练太极,至始至终演到底。
身上保持两股气,阴阳二气对拉意。往前出手想身后,往左定式关顾右。
往上抬臂想脚底,往下按掌百会提。这些就是一个想,可别主动去帮忙。


思维想的要放远,离开身体转圈观。离开肢体练太极,无意产生是真意。
下式要想提百会,金鸡独立想脚底。想一还要关顾二,二气对拉才叫范。
右转想着左胯尖,左转想着右胯尖。二气对拉常相伴,逆向思维对着干。
想的位置离开体,想着身外大太极。瞄着对方想内里,这样就能离开体。
离开对方想肢体,刻意打的是自己。多数都在练自己,还说这就是太极。
舍己从人没理解,怎教后人跟你学。拳理要靠你想象,不是让你去模仿。
举一反三宽处想,以点带面真明堂。这就是太极状态,一切都靠想象来。
有了想象空间大,内功自然身上扎。一个想象体内有,原来意气是朋友。
你想外面里面有,不知不觉成高手。其实啥也没有做,就是选择没有错。
明白太极心脑拳,没动肢体内功练。较真的人不悟道,咋说也是不开窍。
一门心思练肢体,最终远离真太极。太极状态靠思维,内外双意有去回。
一想外面里面动,不用肢体练内功。带着状态去体会,瞬间出现一大堆。
所有拳理都出现,无意产生真理念。眼观远处身外意,浑身撒开没肢体。
内外一起配合动,只见意动体不动。体随空间来舞动,舍己从人见真功。
心脑拳要有状态,状态要靠意在先。意动心随对拉劲,式式连接不费力。
心意好比孪生弟,内外相会练太极。外是技击与养生,内守中定随外动。
太极内功在体外,心领神会是贯穿。心外神内是一体,中定不变随他去。
千变万化都是法,道在虚中贯穿它。有一不愁有一万,道法自然地通天。
太极状态靠自己,太极内功体外取。内外兼修躲肢体,条件反射出真谛。
观念注入状态里,修出智慧真太极。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9 15:41:52

太极拳的立身中正就是胸腰这一躯干部位,必须保持端正;不允许左歪右斜,前俯后仰、摇头晃肩、来回摇晃;另一方面又要求它松柔、灵活,屈伸自由,旋转自如,有开有合,能吞能吐。一句话,既要中正,又要灵活。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3-29 20:40:03

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
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
站桩得另外一个目的是:打通大小周天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在阳中取,阳在阴中求。
这是太极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太极拳的核心。
人体的阳气是在会阴穴,阴气是在百会穴。阳气要上升,行走的路线是脊柱,从尾骨一直到头,这就是督脉;
阴气要下降,从头经前胸回到小腹,这就是任脉。
任督二脉的分界点就在人中,起点在裆部.
  什么叫做运行大周天呢?就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气再往下沉,一直到脚底的涌泉穴,然后再翻上来,这就是运行大周天!
  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其实是打坐,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才是站桩!
在运行小周天时尾骨是朝前的,也叫做敛臀;有敛臀变为翻臀,就是运行大周天!
  等到能够站到半个小时左右,需要注意一下下颌微收,两膝内合。
下颌微收的目的是使脊柱能够贯通;两膝内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裆劲!
站桩训练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求松;第二个阶段是求静;第三个阶段是求空。
中国武术中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始终,阴阳、松紧、正奇、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阴阳之间相生相克;
正因为松和紧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松可以从紧中去求,紧中可以生出松,紧中松为真松,松中紧为真紧,只有真松真紧才能用于实战格斗。
因为阴阳互为所倚(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先觉条件),孤阴不常,孤阳不长;
所以武术中没有完全的松和紧,完全的松为懈,完全的紧为僵。
松中有紧,紧中有松,阴阳变化,奥妙无穷。
   站桩的时候,为了保持架子,就会用肌肉力去对抗地球的引力,那些肌肉就是你平时常用的肌肉,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
放松这部分肌肉,这就是站桩的第一步。你哪里累了就想着放松哪里就行了。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
  如何过筋骨关?
  筋骨关第一处为肩颈拙力,由于普通人的用力习惯都是端着肩膀让肩颈肌肉用力,所以松肩颈为站桩入手第一步。
所谓落肩指的是肩膀放松,将原来端着的肩膀放下来,肩膀放下来了,就形成了所谓的“熊膀”;
你看那老虎立起来的时候,那个肩膀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我们追求的状态。我们如何检查松肩的效果呢?

那就是看自己锁骨的位置,普通人的两根锁骨,位置大概相当于10点10分时分钟和时针所指的位置;
锁骨斜向上耸的。锁骨上耸,则肩耸,肩耸则气浮,气浮则身体紧张。只有放松,肩才能落得下来,两根锁骨的位置由10点10分向9点15分转变;
平锁要领很关键,不能平锁则肩和胸无法放松。所谓“回胛”,就是肩胛骨紧贴后背;
后背肩胛处没有起伏,两片肩胛骨的距离拉开,整个后背肌肉外展,普通人的肩胛骨是向外支出来的;
站桩的时候要把支出来的肩胛骨收回去,整个后背成为一个平面,这样后背的力量才能向上传递,肩才能松得下来。
  站桩第一步求松,怎样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动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大家还没有直观印象的话,你就参考猫身上的肌肉就行了。
  比如说,站桩求松的同时还要求一个整,什么是整?
“练形意拳的是属蛇的,浑身上下就一块肉”,指的就是把身子练得整了以后;
原来身上各自动作的肌肉变成统一协调的运动,就好象身上只有一块肉一样。
在站桩中还有神意方面的要领需要配合。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4 20:05:05

太极拳由阴阳变化之理推演而成。
从形式上虽有百十式之多,但其精髓,则在于舍己从人之道。
由己则滞,从人则活。为欲取之,必固与之。
但是要想能从人,习练者必须先练得周身一家。
动作时全体俱要相随,稍有不相随处,身体便会散乱。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4-4 20:07:30

行拳时应该特别强调:从中心出手,向中心收手。
“棚、按、挤、肘、靠”的内劲,要由中心出手发出;
“捋、例、踩”的内劲,要通过向中心收手接回。
页: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