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8 16:02:39

上下关系
主要体现在轻沉兼备的拳理。即逢上必下,逢下必上,升中有沉,沉中有升。
从整体上把握,只要有上升的部位,必然有下沉的部位。
练拳切忌有上无下的‘飘劲’,和有下无上‘失去领劲’的毛病;
时刻注意做到上盘轻灵,下盘沉稳;四肢轻灵,腰下沉的要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0-8 16:05:34

内外关系
练拳首先要求内外一体的整体劲。
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内动带动外动,即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动;
大小动作均要求丹田带动。同时外形动作的熟练,又促使内部丹田运动。
其次是要求呼吸与动作相协调。
三是要求把握好意与形的关系,拳重意在先,要求意到气到;使意气力,精气神内外高度统一。
因而从更高的境界要求,太极拳应该把肌体锻练与性格、气质修炼统一起来;
注重意念力的培养,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练。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1-25 08:53:56

当你遇到一件事,感觉无法解决,甚至已经影响到你生活和心情时;

何不停下脚步,多些冷静,多些思考,换个角度,换个空间,换种方法,换个思路;

也许事情会简单许多。一昧原地踏步、绕圈或太执着,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深渊。

生命总有挫折,但那不是尽头,只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太极拳行拳时也是一样,行拳到位了,就该转换移中心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1-26 15:55:15

要想练好拳,首先圈儿练圆;要想拳练好,除非圈儿练小。先把圈儿练圆后才能越练越小;个中隐含着很多哲理,够我们悟练一辈子。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1-29 17:00:15

练习太极拳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旋胯才能带动身体而发出整劲!
也就是胯左右横向旋转的力量,实际上在出拳出腿中,胯发挥出的更多的是左右旋转的力量。
上下传导练习除了在练习拳脚技术中有意识地去体会外;
还可以融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练习,把它变成你的一种动作习惯。
比如你要拿什么东西,不要直接伸手去拿,有意识地摆胯带动上身,顺着上身转动的力量伸手。
走路时每一步都由胯带动腿往前甩的,腿完全不用力。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1-29 18:28:53

练拳时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四块松,全身松。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
上肢要以腰带臂,下肢要步随身换,以腰胯来带动手脚。
脊柱要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
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8 10:25:55

看太极拳中地心引力与脚掌的关系:沉从脚落,提从脚起,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发变化而转换:发势时为沉;脚掌植地生根,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势时为提;身体轻盈灵活,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9 09:16:49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12-9 09:18 编辑

在人体中,腿为根节,腰为中节,头为梢节;
行拳时首先是由下往上即---根节催中节,然后中节催梢节;
由内往外,只有这样才能一气贯穿。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10 08:55:34

太极拳有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腰脊为第一之主宰,说明太极拳是以腰为力点。
太极拳的“沾连粘随”是“不先不后”地“随人而动”;
从而身躯能够象水上葫芦既有浮力又没有顶抗那样最大限度不接受对方攻击的力量;
以胯为轴转动的身躯为了保证这样的效果,自己的两胯就必需象是浮置似的放松;
从而可以象润滑的轴承那样借人之力灵活地被动而动,而为了被动而动更灵活;
太极拳的转腰还必需由自己所控制的由脚而起的“四两”之劲力发生恰到好处的主动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四两”劲力不能作用在作为转动轴的这一胯。这样,就是杠杆的力点与支点相重合了;
对身躯的转动,“四两”的小劲力必然不够,要能起到促使身躯转动,主动的劲力就必然会较大;
或者说身躯转动的主动成分就必然较大,这样就很难合拍地“不先不后”地灵活地“随人而动”;
身躯就很可能会接受到对方攻击的力量。
  胯对转身发生力点作用,这一胯就很难放松,这一胯的“随人而动”的灵活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可见促使身躯转动的劲力是不能作用在作为转动轴之这一胯的,不然就是错误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10 09:00:09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10 08:55
太极拳有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腰脊为第一之主宰,说明太极拳是以腰为力点。
太极拳的“沾连粘随”是“ ...

太极拳的内劲运转要通过腰脊来带动四肢运动。
身法主要是腰脊中正不偏,如果偏于前后则生俯仰之弊,如果偏于左右则生歪斜不正之弊。
练习太极拳的身法要求始终要保持中正不偏,不俯不仰,彻底放松;
松沉直竖而正直中正,脊柱脊椎节节放松而松沉又含有顶劲。
  虚灵顶颈处处含有脊椎之轻微顶劲。
太极拳的腰要象车轴一样的直竖、稳定、圆转、不摇摆、不软塌,徐徐转动来带动身躯四肢;
内气如车轮般地旋转;腰为车轴,气如车轮、命意源头在腰隙(隙即命门,及命门两边的左右肾俞穴)。
练拳时每遇定势,腰和胯微微松沉,有助于动作灵活;
重心稳定,使内劲通过腰轴旋转的离心力而推动灌注于四肢尖端。


页: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