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3073|回复: 55

圣地源头固根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地源头固根基 焦作日报
  一个小村,有着400多年的传奇故事,吸引着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热切眼球。


  当年,来自河北永年的杨露禅,风餐露宿几百里来到这里,不惜化身家奴装聋作哑,只为偷学一门传男不传女的家传武学。也多亏了那一“偷学”,居然在那个封闭的时代里,让陈氏太极拳嫁接出杨、吴、武、孙诸多流派,甚至在远在京城的皇宫王府流光溢彩。


  如今,成千上万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热血澎湃,双泪长流。


  陈家沟,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透着神奇,显着灵气。


  然而,曾几何时,还有不少人对陈家沟的地位提出质疑:旅游经济的巨大魅力,使得一些地方纷纷起意争夺太极拳发源地的美名。从1992年温县举办首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起,太极拳界的主流声音一直在捍卫陈家沟的庄严和神圣。直到2007年的8月,噪声平息,尘埃落地,中国武术协会终于把“中国太极拳发源地”的牌子挂在了陈家沟。


  招牌来之不易,但仅凭一幅招牌就能让世人心服口服吗?陈家沟树立起什么样的形象,才能彰显自己的魅力?


  陈家沟在沉思,赵堡镇在沉思,温县在沉思。


  关键时刻,东风劲吹。省委书记徐光春来了,对温县提出了“三好(挖掘好、开发好、弘扬好)两有(有影响、有效益)”的要求;市委书记路国贤来了,期望温县将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打造成国际知名旅游品牌。


  古老的陈家沟,焕发出蓬勃生机——


  做好“根”文章。没有根就没有优势,做好“根”文章就要围绕发源地做文章。在软件上,收集整理各类太极拳资料,加快太极拳传承谱系建设,搞好太极拳博物馆布展。在硬件上,加快祖祠、太极拳博物馆、杨露禅学拳处等建设。


  做好“村”文章。没有村就没有载体。在古村落保护上,按照景区建设规划要求,搞好古村风貌保护,严控规划区内民建工程,规划建设好村内景点,丰富陈家沟文化内涵,逐步把陈家沟建设成生态园林村和太极文化村。在新村建设上,按照新村规划,将老村服务设施向新村集中,完善新村功能,引导新建住户向新区转移,努力将陈家沟新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做好“拳”文章。没有太极拳就没有意义,做好“拳”文章就是要弘扬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培训交流中心、学校、武馆等建设,让太极拳活动有场所;搞好太极拳表演、学术交流,让太极拳活动有内容;太极拳宣传推介、习练传播活动,让太极拳有影响。


  做好“产业”文章。没有产业就没有效益。将太极拳与旅游结合,开发好太极拳文化产品,繁荣相关服务业,拉长产业链,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景区,将太极拳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温县县委书记、县长魏曰高说:“仅今年上半年,温县就已经在陈家沟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308165110704.jpg

20070308165110704.jpg

发表于 2009-8-22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杨路禅就没有陈家沟。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轱轳在2009-8-22 17:38:00的发言:
没有杨路禅就没有陈家沟。

没有陈家沟杨露禅去哪里学拳

发表于 2009-8-22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陈家沟的陈拳为什么与【太极拳论】相悖。王宗岳的太极拳又是从哪理学的呢。既然王宗岳能写出【太极拳论】那就说明会太极拳的不光是陈家沟的陈长兴。定还有其他人。不然【太极拳论】为什么没出在陈家沟的陈姓人之手。

发表于 2009-8-23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ongchen12在2009-8-22 19:19:00的发言:

那么,陈家沟的陈拳为什么与【太极拳论】相悖。王宗岳的太极拳又是从哪理学的呢。既然王宗岳能写出【太极拳论】那就说明会太极拳的不光是陈家沟的陈长兴。定还有其他人。不然【太极拳论】为什么没出在陈家沟的陈姓人之手。


你老兄是那壶不开提那壶啊——炮锤帮真是要很死王宗岳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现在已成为事实,不过最初也是武禹襄一面之词,真实作者仍有待考证。
发表于 2009-8-24 0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不是一面之词。陈拳的练法是与【拳论】不符的。这是事实。武禹襄也见过陈长兴。武的“一面之词”是在见陈长兴之后的“一面之词”。那么,这个“一面之词”与陈拳练法不符说明了什么。
发表于 2009-8-24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洪洞移民在2009-8-24 6:53:00的发言: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现在已成为事实,不过最初也是武禹襄一面之词,真实作者仍有待考证。

别人的话都是一面之词,都有待考证,而炮锤门的话都是金科玉律,都无须考证

发表于 2009-8-24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面牌匾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其实陈家人为什么要去维护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就完全崩溃的起源问题呢?我觉得很愚鲁。无论从太极拳的体系、拳理、法理各方面都很清楚,必然是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这几乎是稍微有太极知识人的共识了,所以,太极拳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时创造出来的,而是集成了很多大家千百年的智慧和积累,陈王庭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尽管他的功绩不小,但太极拳绝不是始自陈王庭。多少领导、多少牌匾解决不了事实的求是,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令大家,包括陈家人都信服的历史资料出来。我相信太极拳传承和源自道家文化浑厚的根基。

以下是引用洪洞移民在2009-8-20 17:07:00的发言:

圣地源头固根基 焦作日报
  一个小村,有着400多年的传奇故事,吸引着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热切眼球。


  当年,来自河北永年的杨露禅,风餐露宿几百里来到这里,不惜化身家奴装聋作哑,只为偷学一门传男不传女的家传武学。也多亏了那一“偷学”,居然在那个封闭的时代里,让陈氏太极拳嫁接出杨、吴、武、孙诸多流派,甚至在远在京城的皇宫王府流光溢彩。


  如今,成千上万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热血澎湃,双泪长流。


  陈家沟,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透着神奇,显着灵气。


  然而,曾几何时,还有不少人对陈家沟的地位提出质疑:旅游经济的巨大魅力,使得一些地方纷纷起意争夺太极拳发源地的美名。从1992年温县举办首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起,太极拳界的主流声音一直在捍卫陈家沟的庄严和神圣。直到2007年的8月,噪声平息,尘埃落地,中国武术协会终于把“中国太极拳发源地”的牌子挂在了陈家沟。


  招牌来之不易,但仅凭一幅招牌就能让世人心服口服吗?陈家沟树立起什么样的形象,才能彰显自己的魅力?


  陈家沟在沉思,赵堡镇在沉思,温县在沉思。


  关键时刻,东风劲吹。省委书记徐光春来了,对温县提出了“三好(挖掘好、开发好、弘扬好)两有(有影响、有效益)”的要求;市委书记路国贤来了,期望温县将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打造成国际知名旅游品牌。


  古老的陈家沟,焕发出蓬勃生机——


  做好“根”文章。没有根就没有优势,做好“根”文章就要围绕发源地做文章。在软件上,收集整理各类太极拳资料,加快太极拳传承谱系建设,搞好太极拳博物馆布展。在硬件上,加快祖祠、太极拳博物馆、杨露禅学拳处等建设。


  做好“村”文章。没有村就没有载体。在古村落保护上,按照景区建设规划要求,搞好古村风貌保护,严控规划区内民建工程,规划建设好村内景点,丰富陈家沟文化内涵,逐步把陈家沟建设成生态园林村和太极文化村。在新村建设上,按照新村规划,将老村服务设施向新村集中,完善新村功能,引导新建住户向新区转移,努力将陈家沟新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做好“拳”文章。没有太极拳就没有意义,做好“拳”文章就是要弘扬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培训交流中心、学校、武馆等建设,让太极拳活动有场所;搞好太极拳表演、学术交流,让太极拳活动有内容;太极拳宣传推介、习练传播活动,让太极拳有影响。


  做好“产业”文章。没有产业就没有效益。将太极拳与旅游结合,开发好太极拳文化产品,繁荣相关服务业,拉长产业链,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景区,将太极拳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温县县委书记、县长魏曰高说:“仅今年上半年,温县就已经在陈家沟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4 20:06:3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