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是不能出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6: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氏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及作用;要求以腰为主宰,全身内外一致协调,以腰摧动,一动无有不动,在同一时间内,综合完成神经、骨骼、肌肉、五脏百骸等器官系统的锻炼;这种圈的缓慢、柔和运动,在练习上,在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上起着重要作用。呼吸随圈的运动运转称——运气。是增加内气的练功方法。圆圈的大小变化,圆变直直变圆,左右前后的伸缩都用螺旋缠丝,这就是大圈缠丝小圈抽丝的圆圈变化。大圈慢柔缠绕增加内功并养身健体,慢柔大圈变快速小圈,缠绕劲变抽丝劲,意在防卫身体所用。
“要想拳练好,圈一定练小”。怎样练小,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循序渐进,达到得心应手,圆转自如。这就是大圈、中圈、小圈到无圈。由有形归无形;由太极归无极的最高级最神妙的技击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6: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能做到的人太少了;关键是以点带面呀,圆规定律呀,周身一家呀,等等太极拳之精髓真正理解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难做到呀。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4: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内劲的节节贯穿:
A、内功来自脚底;
        1、出手时: 一定要从腕、肘、肩,一节节地引路;
        2、收回时: 从肩—肘—腕,尚未到每一个力点,不能去动。
        推手时,松胯、尾闾下沉、……肩、肘、手,要真的有把对方粘住的感觉,那就做对了。
B、不丢顶、 不丢 ;
       1、任何状态下,百会不能动。
       2、与对方的接触点,始终不能丢,要粘住对方。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5: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中盘基础,肩胯松沉功夫首先要求全身放松,不能僵硬,只有松才能柔,只有松才能沉。

修炼太极拳所谓松沉功夫主要是在虚领顶劲,脊柱对拉拔长,中正不倚的前提下,两肩两胯既要松又要沉,什么时候也不要耸肩挺胯,即便是走肩靠,也是以胯送肩,而不是以肩带胯,耸肩既没有发劲的根,又容易把内气带上来,横气填胸。如“金刚捣碓”、“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的拳式中都有这种肩的靠劲。练会以胯带肩的靠,对下一步练胸靠、背靠、背折靠,就会轻车熟路。至于两胯,什么时候也不要挺胯、绷胯,要时时保持松沉,胯一挺或胯一绷紧,就会失去守中的中定劲,腰也不能圆转灵活随机应变。所以,练拳时要把身体的躯干放在两腿上,而不是支在两腿上,拳谚云:“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胯最为良”。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开裆就是不要夹裆,要圆裆,下胯就是腹股沟要里收下沉,这不仅能保证立身中正,虚胸实腹,胸腰旋转灵活,在健身养生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上乘境界是无为,这无为却须自有为法中求!然而这有为法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所有部位的思想活动,不能久思,思久成念则转是成非!因为太极拳要的是意思而非意念!此极关键!切记切记!如松脚:只在开始时系念脚下,感觉一生,即无须亦决不可再留意——祝师教“一想即逝”!但若于理有不明白处,就随意多思考寻找一会,明白了即刻不再在此处留意。若是一时在某处找不到好感,则万不可有非找到不走的思想和做法!可先去它处寻找感觉——肩无感觉就去找肘,不行就再去找脚乃至找手找腰找胯等,总之不能被某一物束缚住。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04: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手圆撑之“掤”,指出太极拳始终保持的特征性的姿势就是“抱球”姿势。太极拳无时不是“抱球”的姿势,无非有时所抱之“球”大、有时所抱之“球”小而已;两手上下斜向相对、上一手在下一手的肘之上约与肩同高的“抱球”或“抱手”则是太极拳“开合按势怀中抱”的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形式,是太极拳“接劲”的一种主要动作姿势,现代太极拳界所说的“抱球”指的就是这种动作姿势。太极拳如果没有了这种“抱球”,也就不成其为太极拳了有不少人误会了“抱球”,真的将“抱球”模仿为两手如同抱着一个大小不变的球这当然是不正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所谓“化”就是顺着对方的来劲,划一圆弧,使其来劲转移方向、落空、而不得势,掌握这一圆弧的大小,有形与无形,腰身旋动的配合,以及其柔韧、沾粘劲,都是化得好与坏的关键,不经长期磨炼,是难以恰到好处的。因为化得好,才能打得好。前辈大师们,特别强调“化劲”要松静、要柔韧,要圆活,要求全身松而不懈,园活轻灵,劲路柔韧,只有这样, 粘、走、化,才能应用自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尾闾中正。”同时也讲求“稳定平衡,偏中求正。”所以强调虚实分清,裆要开要圆,虚实变化无定,劲由内换,而不外露。左右两手都以自己的中心线为分界点,左右逢源,超过或不足,不仅化掉不了来力,反而会捆住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顺势发人,是以势顺、气顺、劲顺而发动的攻势。利用借力、和力、小力变大力的技巧。因其以“内三合”为主导,要求内气鼓荡,心神内敛,得机得势时发出的力量,有如摧枯拉朽。如顺鸾肘,顺步挤、按等。     “引进落空合即出。”就是利用对方击打的惯力,顺其力,再加上自己的一把小力,而把对方远掷。
     “曲中求直。”是顺着圆弧,利用旋动中的离心力,发出的直线进击,力量变大,逆着方向,力量就会抵化。
      此外沾、粘、连、随的“随”;舍己从人的“从。”都有顺随,顺从的含意,因为利用顺,才不是绝对的被动,才不是被对方强掣、硬拽,看似随,从,却带有主动。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八法和其他太极招数的施用,都是合理的运用了角度和方向,所以太极拳的身形、步法的变换、转折,进退的正确与否;以及幅度的大小,进退的尺度,在技击中占有决定性作用。

  “中在得横”在与人周旋而转动身躯,主要是找对方的横面,得到对方的横面,就有了机会,就有了一半的成功。

  “实在必冲”如果得机得势,就要毫不犹豫的冲去,冲时进步、跟步、插步等步法,是协调配合,必不可少的。

  “专注一方”要求我们对准目标进击时,要精,气,神专注一方的向前发出,如思想,眼神不集中,或拐弯抹角就减低了力度。

  “侧向竖击”把自己的身形,自然调整成上身与后腿成一直线,斜形向前发力。

“太极八法”无一不是身形交换,进退的步法,争取有利的方位,而施展的招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