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7: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2、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3、“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4、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   
       5、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6、 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7、 「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8、 拳式练习时,身体不要有起伏(或升降)。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9、 我们经常说「松沉」。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张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左边沉,右边升。然后,右边沉,左边升。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10、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11、 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拉。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12、 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13、 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14、 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15、 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16、 两手如一手。背部好像有一条似有似无的幼线连着左右两手。当一手下沉,另一手就受牵引上升。一手向内收,另一手就受牵引向外展。   
        17、 当手一动,则应在意念上,该只手向四方八面张开。   
        18、 手向前推出时,肩胛骨的位置要放松。手回收时,肩井穴(锁骨)对下的位置要放松。   
       19、 手向前伸,不能出圈。所谓「圈」者,是在身前形成的一个看不见,但自已能感觉到的一个圆圈。如手出圈,只要对方黏着,稍作牵引,人便失重心,身体往前倾倒。
      20、 松肩、沉肘和松腕的其中一种做法是:首先,整条手放松,用意推开肩关节,想象了一条水管的阀门被打开,一股水慢慢从肩流落上臂。当上臂充满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继而打开肘关节,让水继续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满了水后,打开腕关节,让水流去手掌,再打开虎口,让水最终流到指尖。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5: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5-19 05:15 编辑

看看太极拳的“三盘”


所谓三盘即胯、腰、肩。胯为“下盘”;腰为“中盘”;肩为“上盘”。


“三盘”中,以下盘为根基;以上盘为用;以“中盘”为主宰。


“中盘”。太极拳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周身一家,练的是阴阳的协调。



而要做到这一点,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腰如车轴,身如车轮”。




肩为上盘,太极拳肩的要领是沉肩松肩。




在盘拳架时,上盘始终要松沉,要虚腋沉肘,肘不离肋,肘不贴肋,肘与肋之间以空一



拳头为宜。不虚腋沉肘,双臂就会贴着躯干,内气受阻,僵劲难除。肩的放松,须与肘



相随,肘的屈坠,可以加大肩的松沉。




此外,还须注意胸空腹实,虚领顶劲。沉肩松肩与顶劲配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轻灵气



势,否则,“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这里说的顶劲,不单指头部,而是从胯(底



盘)以上皆要提起精神,经腰而上,顺着颈部,贯至头顶百会穴。




这里,要特别注意,虚领顶劲时,肩不能耸起,相反,肩要松沉,肘要屈坠。顶劲时,



沉劲不丢;沉劲时,顶劲不失。上下有股对拔对拉的气势,使得躯干竖直,出现一种空



灵舒适、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觉。




再就是与胸空腹实相配合,因为,两臂与胸背相连,胸空腹实,上虚下实,可增大两臂



的灵活性,增强两臂的气感。结合顶劲,“含胸拔背”的感觉,就出来了。这些与肩直



接相关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肩要塌下,不可架起。转圈机关,全在于肩。故肩中骨缝,宜令开张。







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肩膊头骨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可使之强开,功夫未到自开



时,心说已开,究竟未开;必攻苦日久,自然能开,方算得开。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




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




 楼主| 发表于 2015-5-23 02: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中若有变化转折不顺畅之处,其病必在腰腿,非在手脚,要由腰腿改之,不要一味在手脚上探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劲与力之区别:

劲无形而力有形;

劲沉而力浮;

劲聚而力散;

劲由筋而达于四肢可发可放,力由骨阻于肩背而不能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9: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说他都是外,筋骨皮肉。动作,也是阳.筋骨形体形态动作这些我们只要努力辛苦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做得到。但这个内没有老师的传授就会让你云山雾罩啦。看碟片,看书本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我们必须清楚。这个也就是历代先师各门各派所守秘所在,所以要想真正练好太极拳,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引指导是必须的条件,我们练太极重点要练的是这个内也就是阴的一面。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要平衡。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9: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练拳有了一定水平后,就要发挥自己的悟性。内就是意念、心神、神经、内脏虽然看不见但我们经过锻炼可以感受得到。所以我们练拳的时候要时刻注意阴阳的平衡。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当你一只手向前时候不要忘了有一部分肢体是向后与前手构成平衡的。当你虚灵顶劲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下沉的平衡存在。

一搭手,觉得不是手在动,而是丹田在动,这就是内。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精华部分和最有趣的地方是浑圆劲,是内三合;也就是神意气主导下的内劲修炼;光是把拳架撑好是外三合的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09: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刚开始的感觉就像汽车挂上了档位,行拳有阻力感,这是得劲的标志。

反之行拳就像汽车挂空挡,油门加的再大,拳打再多遍,也是空的,毫无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5-5-29 1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能感觉全身各关节、各部分之间似乎有无数根橡皮筋互相拉扯,弹性很足。感觉全身筋被绷紧,而肌肉放松。这个阶段习拳,外人看似乎不是很中规中矩,有些随意,感觉好像没什么膨劲,似乎很轻松,实则不然。这个阶段随着合劲质量的提高,外形越随意轻松,合劲越饱满。没练到这个层次,是看不懂的。

练完之后,有时会感觉象刚练过举重一样,出现筋骨酸涨的感觉(与肌肉酸胀不同),特别是背部两根大筋,还有一些大穴,如肩井穴、手三里、足三里等等会酸胀。这个时候要开始注意“练”和“养”的关系,比如说三分“练”七分“养”,否则有可能酸的似乎筷子都拿不起来。这个阶段能真正做到上下相随,任何一部分都不会妄动(因为全身各部分已能随意相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