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08: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6-20 16:57 编辑

太极拳所谓梢节领劲,即:
上盘的手是梢节,手上要有领劲的部位;体现技击用法中的劲道。
中盘头为梢节,头要虚领顶劲,领起全身,竖起脊骨,中气贯足,充分发挥眼睛耳朵的视听功能和大脑的分析、判断、指挥、协调功能。
下盘的脚为梢节,脚上要有领劲的部位,迈步如猫行;落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脚上要有步形步法和技击方面的动作。
如:“初收”、“白猿献果”等势,提膝时脚上要给劲;加大膝关节的上冲力量、“左右蹬脚”要脚掌领劲、“左右擦脚”和 “二起脚”要脚面领劲、“扫堂腿”要脚拇趾领劲、“闪通背”转身后扫要脚后跟领劲等。再如:“金刚捣碓”最后的震脚动作,震脚前要抬起脚尖,里勾脚尖,放平脚掌再震,这样震脚脚正劲整,还保护了后脑不受震荡。

  所谓中节随;即:
上盘的肘为中节;肘的动作要随着肩和手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肘不会成为“重武器”,两肘既要时刻保持有下沉之意,使肩关节松开下沉,又要时刻保持掤劲,以起到护肋和定位的作用。
中盘的胸部为中节;胸部的动作要随着上领顶劲,下走丹田劲或者叫做腰劲的条件下才能正确发挥作用,即便是走胸靠、背靠、背折靠,也要靠丹田这部“发动机”,胸部要始终保持虚松自如,不较劲。
下盘的膝为中节;膝的动作要随着胯和脚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膝也不会成为“重武器”。

  所谓根节摧;即:上盘的肩为根节;不论是入劲还是出劲,肩部不能虚空失控,即便是走肩的化劲和出劲,都不能失去守中的中定劲。如果手肘里合引化到肩部时,肩不能再引化,这是转换劲路的关键点,而是要通过腰的旋转变进,把腰部传上来的劲送到肩上,转为出劲,摧动肘与手。
中盘的腹部为根节;腹部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腰劲和丹田劲这个人体的总枢纽站,通过丹田的鼓荡转动,把气劲输送到四肢和其它发力的部位,它所起到的摧动作用是任何一个部位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作“发动机”和“变压器”,它不仅是气劲的枢纽,而且还有变压增压的作用。
下盘的根节是胯;胯和肩的作用相似,腿脚的提收动作到了胯部就到了终点,必然转为出劲,胯部与丹田紧密相连,丹田的鼓荡转动摧动胯部,胯催动膝脚去发挥作用。

  总之,梢领中随根节摧,周身九节劲,节节贯穿也好,顺逆缠丝也好,开合相寓也好,松活弹抖也好,都离不开丹田这个气劲的总枢纽。
所以,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方式,这是太极拳的真髓,也是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要诀。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08: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远手、近肘、贴身靠实践中就是:远了就用手、近了就用肘、贴身靠的肩最牛。远了用脚踢、近了用膝提、贴身用胯最神奇。

 楼主| 发表于 2015-6-18 19: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中的“虚实”包括重心虚实、劲力虚实、动作虚实、招法虚实、进攻虚实、防守虚实、手脚虚实等多个范畴。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1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肛是太极入门的先决条件;不管是站桩还是迈太极步,乃至练拳架,都强调要提肛。

提肛能起保健作用。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的经脉都起于会阴,它们分别主管着气、血和性。督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气;任脉主管人的一身之血;冲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性。而气、血、性是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关键的东西。这三条经脉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故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要经常做做提肛的动作,其实练武术都先练站桩。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能够真正起保健作用的,关键是要使太极拳达到炼精化气的效果。

究竟如何练法呢?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就是太极拳的固精还原法。其具体练法是:练拳者在调身、调心、调息的基础上,同时做到“收阴提肛门”。从起式的第一吸开始,就同步进行“收阴提肛门”,并持久地保持到收功才放松。应该注意百会下领、尾闾下垂、上提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收丹田,身不能前倾,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下蹲的动作多练习,把胯练松了。最后可结合站桩,站桩不仅是采气聚气,而且要调整形体,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站桩时脊柱要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大腿根那里空一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子,腰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身体放松。从基本功练起来。一般会教拳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先练站桩,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拳。最少也得2个月,然后边教拳,还得练站桩。还得练练单式,以缠丝劲的云手为主,每天最少要半小时。从缠绕中求松,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有松,上盘中盘的松沉必须是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锻炼低势拳架时,下盘就更加吃力。实践证明,拳走低架最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也只有下盘扎实,才更有利于腰以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从此处可以理解松与紧的辨证关系。

想要松必须要有强大的下盘支撑力,这样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14: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内功修炼所得的“东西”加入到太极拳里,打拳时刚开始的感觉就像汽车挂上了档位,打拳有阻力感,这是得劲的标志。

反之行拳就像汽车挂空挡,油门加的再大,拳打再多遍,也是空的,毫无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14: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习练太极拳的人,都可能会问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可以练出太极功夫,而不是天天打太极操。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只要专心打拳,做到松静自然,日久定会功到自然成。你相信吗?如果你打拳,全身各关节没有很强的阻力感,你就可能是在练太极操了,几十年都出不了功夫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修的是心态、练的是感觉、求的是愉快”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09: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4-4 10:27
练拳体会这一缩一伸的趣味是,常想起荡秋千的感觉。
荡秋千时,两手分别握住左右两侧的粗绳,两脚踏住粗绳 ...

太极拳养生成败决定于沉劲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不同阶段的感悟;

初学太极拳或拳技未精,练习者的肢体运动都表现为手动、脚动,腰不会动;

随着拳技实践层次的提高,继而转变为手动、脚动带动腰动……

只有拳枝水平达相当高程度后,方能做到腰转带动脚转、手转。

太极拳的这种运动方式很难为常人所理解、所接受,这也正是太极拳锻练最费时耗力、最难练之处。凡太极拳练家都会从自身练拳的实践中,清晰地体验、证实到这种拳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车轮两命门”、“腰如车轴”,是也。初、中、高;三个阶段的不同体悟用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