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09: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功扎实了,套路都差不多,会个一套两套的就够了。世上有两种教武术的人,一种是教套路的,一种是教功夫的。教套路的,教会你一百套,没教会你功夫,到头来也是白费。这也是为什么老前辈常说的: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武功武功,有武便要有功,两者密不可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9: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柯一梦 发表于 2012-8-17 22:04
好好领悟太极拳的真谛

使靠须直身,够不着就上步,肩只可随手臂的螺旋缠绕原地向前旋而不要向前探,保持含胸,身子微沉,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脚的中间。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三点维护稳定架势。夹角一定保持90度。为什么?因为,人与地面成90度夹角,所以,人站得稳。如果有虚实之分,则夹角的角度跟着变化。实的部位则度数大一点,根据虚实的变化情况而定。这就是运动力学的基础。{:soso_e1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内三合外三合、缠丝劲、抽丝劲等等。讲究抬腿不过膝,不像现代太极拳抬腿那么高,给人以美感。传统太极拳也讲究意念,上下随,内外合,六合归一,讲究整劲。如要求以腰使手,以脚使手,手打三分,脚打七分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4: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city008 发表于 2012-8-18 15:23
不同阶段不同感受

按肩以练步;逼胯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此下步之真窍也。人皆炼步,而不知炼步之窍,在于按肩也。按肩者,收肩井穴之劲沉至足底涌泉穴也。人皆知坚膝而不知坚膝之窍,在乎逼胯者,将两臀极力贴住也。人皆知坚胯而不知坚胯之窍,在乎圆裆也,将裆极力向外挣横也。人皆知下腰矣,而不知下腰之窍在乎提胸也,将胸用力提起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14: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出身体的沉来就是太极拳,没练出沉来就是太极操。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09: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心知”是理解,“身知”是体证,“心知”的是知识,“身知”的是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09: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光“心知”是不行的,还要“身知”来求证、来体悟。如太极强调要松、要沉,可如何做到松沉?这可不是“心知”所能解决的,需要不断地去“身知”。如练太极时,大家都知道人的腰杆要像一棵树自然挺立,而根(脚跟)要深入大地,枝(上肢)才能挺拔空中。此可谓“心知”,但练时,还是脚跟不稳,心浮气躁。所以说,“心知”不等于“身知”。但光“身知”也不行,“身知”需要“心知”去引领、去升华。“身知”可谓不少,但忽略了“心知”,好多动作都不知其“所以然”,渐渐地许多动作就走样了,锻炼的效果也就不好恭维了。所以说,“身知”更不等于“心知”,没有“心知”的“身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知”。学太极到一定时候,一定要注重“身知”与“心知”。“身知”与“心知”达到合一的境界。
发表于 2014-1-7 2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由阴动和阳动组成。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阴阳变化和谐自然。这是玄而妙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最佳的诠释。舍此,有悖太极拳的阴阳学说。
发表于 2014-1-7 20: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在武术门派中,是极为严格规范的拳种,学练传统太极拳定要守规矩行功,没有明师指导,练十年二十年,白了头也不知道太极拳是怎么回事。说白了,要求后来学子,要按规矩练拳、用心体悟。
发表于 2014-1-7 21: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劲松”是在“体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内劲在体内不断地牵拉、充盈,丹田之气越来越足,真气遍布周身,周身处处是丹田,这时要发劲于物,要进行抖大杆子训练。目的就是把体内的内劲尽量的松开拔出,称之为“拔劲”。体内的劲拔出后,其内劲渐空,然后再进行开合训练,进一步的牵拉、充盈,当体内劲又感到胀满时,这时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拔劲训练,经过多次循环往复地训练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内劲在体内可以随意地转换,丹田之气能够充分地发放,此时会有一种气场效应。推手时使自己与对方成为一个整体,劲力可以通透到对方的身上,可以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状态,此时对手会有一种进退两难的感觉,一动一静皆被控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