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0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牧夕 发表于 2013-5-5 22:11
啊,多么艰巨的领悟,把它变成我的全部。

弓步倒三七,活桩不费力,谁把死桩站,老来必瘫痪。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4: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306344395 发表于 2012-8-17 20:58
享受慢运动,巧调节身心。经常打打太极拳可使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渐渐远去,随着刚柔相济的一招一式,让心灵 ...

练太极拳做到松静,能增强感觉的灵敏和富有弹性、韧性特点的爆发力,而且也只有动作缓慢,才能细心检查全身各处是否尽可能最大限度放松,才能随时给紧张(发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较快地随时灵活地将力集中某一点,从而发展了力量和速度。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4: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练,首先在于心静。心静是练意的基础,也是太极拳的根本所在。心静,要求思想集中,意念专一,精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严格的说,不能心静,就不是太极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4: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牧夕 发表于 2013-5-5 22:11
啊,多么艰巨的领悟,把它变成我的全部。

太极拳身法,有着自身的规律。笔者总结之,就是坐胯松腰沉肩坠肘涵胸拔背竖项虚灵,可称之为身法八要坐胯,也可以说是敛臀,就是要尾闾中正,不偏不倚。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坐胯可以说是所有身法的基础。要做到尾闾中正,就应将处在自然状态下的尾椎,在屈膝沉胯,提肛敛臀配合下,尾椎梢向前收起,同时尾椎根部向下卷沉,有直插入地之感。过犹不及,不及是为突臀,过之则为挺胯,都为太极拳所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5: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练习要达到“连绵不断,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似行云流水”的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要从“体悟”进化到“感悟”阶段。“运劲如抽丝”是在下肢稳固的基础上,上肢通过缓慢的动作。在开合之间,张弛之间,恰如其分的劲力运用,达到“心态的平和”。如“单鞭式”等等。“连绵不断,似行云流水”是一种表现,是太极拳的表现手法,可以讲是一种心态的体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6: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牧夕 发表于 2013-5-5 22:11
啊,多么艰巨的领悟,把它变成我的全部。

按肩以练步;逼胯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此下步之真窍也。
人皆炼步,而不知炼步之窍,在于按肩也。按肩者,收肩井穴之劲沉至足底涌泉穴也。
人皆知坚膝而不知坚膝之窍,在乎逼胯者,将两臀极力贴住也。
人皆知坚胯而不知坚胯之窍,在乎圆裆也,将裆极力向外挣横也。
人皆知下腰矣,而不知下腰之窍在乎提胸也,将胸用力提起也。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9: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306344395 发表于 2012-9-2 09:37
没有悟性的人是入不了太极拳这个门的。化后天拙力非下苦练习不行,苦练还要加悟性的提高。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4: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素描为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转圈旋转、气也转圈、形也转圈、神也转圈,浑身内外皆圈。
                圈者,变也,顺自然之变也。故转圈即是拳,浑身皆圈,浑身皆拳。
                故,太极是神拳,变化莫测;无极是妙拳,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4: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炼太极拳不在乎学会多少套路,不在乎套路架子高低,不在乎每天花多少时间,不在乎拳打脚踢……即不在乎外形之变化。而在于明其理,循其法,虚净其心,卸尽浊气,以达到疏通经络,松开肌肤骨节,运行周天,融合天地之气。从而产生调养血气,扫除妄念,积聚内气之效——乃显身心双修之义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7: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使用的是全身的结构力。既然名为“结构”,就不是单靠手足击人,而是靠多个部位组成合理的结构取胜,从严格意义上说全身的部位都要参与。
 无论走架或者推手,全身越靠上的部位动作越小,越靠下的部位动作越大;越在前头的部位动作越小,越靠后的部位动作越大。
 手的位置往往靠前,也往往在上,所以手的动作往往最小。炸一看会觉得接受不了,其实还真跟普通人平日的习惯动作相反,所以有“手不够,脚来凑”,“脚比手快”的说法,后胯“落”得恰好,腰转得恰好,胸要含得恰好,肩下得充分,肘也往下往内动得恰好,到了手腕动得就很小了,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动员全身,才能避免手动得太大,“身上没有”或“身上不到”的毛病,才是有了“结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