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学好文化
长拳大河浪连涛
太极拳论十三势
中正和平开天地
起承转合三世七
太极拳学源于中国古代两种著名的方术——长拳格斗术与丹田炼养术。当明清之际,以河南温县陈王庭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拳学大家继承前人武术思想精华,融汇歧黄医理,创造了众多史无前例的拳术训练流派。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间,经过无数武术爱好者的研究发明,太极拳十三势教学体系得以逐渐形成、不断完善。时至今日,太极拳运动已经完全走向了世界舞台,成为深受各国人民欢迎和喜爱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一。
一功夫好
清末,河北人杨露禅少年习武,曾经学练河南温县陈氏拳多年。功夫绵软,京城武师无人能胜,因此号称"杨无敌"。
其子班侯刚烈、健侯柔和,皆得太极拳经典理论家武禹襄先生之言行教诲。他们能以儒家官方钦定主流文化、太极中正和平哲学思想为指导,格斗功夫更加纯正,出手见红,身法精妙。
其孙少侯、澄甫二人各有奇能,分别以风格迥异的小架快拳和大架慢拳闻名于世。
二著作好
永年望族武禹襄先生,诗礼耕读传家,兼习拳脚枪棒,经同乡杨露禅介绍,南下温县寻访武术明家,得缘结识、帮助赵堡外来移民拳师陈清平。他们相互请教、共同研究拳理月余。武禹襄先生极其热爱拳学理论建设。他的一生都在不断探索兼知身心,沟通文武的拳学道路。他与外甥李亦畲先生不忘儒家根本,宏扬孔圣心法,合作拟写太极拳学开山系列经典著作,奠定了传统家传太极拳术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体验好
民国战乱,人心思静,百姓极度渴望健康生活,社会强烈需要休闲体育。杨澄甫先生生逢其时,南下沪杭后为适应太极拳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喜好,发扬家学技艺,创造了崭新的太极拳术教学体系。他的宽大太极拳架行云流水、藕断丝连、松静自然、儒雅中正;他的四角大捋推手柔中寓刚、棉里藏针、取长补短、不吞不吐。杨澄甫先生南方教学拳架成为当时中国太极拳界的楷模。抚今思昔,临摹、模仿、学练、体验他的海派拳架既是过去岁月的老传统,也将是未来社会的新时尚。
四感觉好
吴鉴泉先生的父亲全佑老师,一生相继追随杨露禅父子两代刻苦学习武艺。吴鉴泉先生是满族后裔,他的汉姓吴是辛亥革命后为接受社会巨变而自取的。他曾经跟一代武学奇人、袁世凯私人政治顾问宋书铭老先生请教过许多拳术诀窍。他的拳架不大不小,特别重视身躯张力均布,给人总的感觉是极其松柔舒适。鉴泉先生首创的拳架能够帮助人类寻找空间生活的感觉,有效训练超强平衡能力。他在十里洋场——大上海收了许多名流显要为学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杜月笙、黄金荣、褚民谊等人。他的门生传人很多。论后来的社会学术影响,最成功的还是吴图南、徐致一两位知识分子。他们分别留有自己独立领悟太极拳良好感觉的武学专著。
五办法好
杨澄甫先生自己修改定型的杨澄甫式宽大拳架公认以郑曼青先生执笔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的拳照为准。另外,奉系军人、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武当派祖师李景林先生与其盟弟、内家武圣孙禄堂先生弟子、山东国术馆教务负责人李玉琳先生也主动帮助杨澄甫先生改架定型了一套太极拳。时人称杨氏新架,后人谓杨氏李架。此套太极拳当时出过油印本。解放后,李玉琳先生的公子李天骥老师长期执掌国家体委武术科。他在父亲李玉琳先生整理的太极拳架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规范了杨澄甫式太极拳,先后发表推广了二十四、八十八两种新编的国家标准太极拳。李天骥侄子李德印教授多次荣任世界太极拳竞赛总裁判,继续发扬先人善举,极力推动现代太极拳运动规范化、标准化进程。他毕生从事国标太极拳术的教学实践。桃李满天下,冠军多拜帐。足迹遍五洲,学生皆豪杰。他们李家三代总结的这种简化规范表演与标准速成竞赛并举的太极拳教学新办法大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学练太极拳姿势动作,客观上促进了太极拳运动的大规模群众性普及,为太极拳运动的进一步提高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六思想好
传统家传太极拳,曾经在清末民初创造了许多值得后人回味的精彩故事。旧中国的军阀政客等社会上层人士为了长期尽情享受得之不易的荣华富贵而纷纷参与了近代太极拳的重要创新活动,促成了太极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畸形繁荣与虚假兴盛。
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人间正道是沧桑。雄鸡一唱天下白,神州六亿翻了身。在解放初期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固有的太极拳传播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劳动群众的体育锻炼要求,逐渐暴露出太极拳原有理论观念的缺陷与不足。新的文化时代,开始呼唤太极拳新的存在形态与新的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当然,传统家传太极拳在当时面临的最迫切、最核心、最关键的社会问题还是如何服务工农兵的新鲜思想抉择。顾留馨同志做为喜好太极拳的执政党干部,积极带头抛弃陈腐的封建帮会意识,勇敢打破落后的门派师徒观念。他非常忠实地贯彻政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政策,主动团结依靠陈、杨、武、吴、孙五大传统家传太极拳学术流派进步骨干力量,真诚提倡和始终实践互相尊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好思想、好品德、好风气的感召和带动下,太极拳界这时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真正的大团结、大进步、大繁荣。无数的翻身工农参加了太极拳运动的行列,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创造了千千万万新的人间健康奇迹。
七指示好
杰出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一生重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他年轻时就积极组织领导新民学会、自修大学,身体力行爬山涉水冷水浴,为建设未来美好新世界准备身心素质。润芝先生还曾经专门著文探讨、提倡国民体育。建国后,做为热爱人民的执政党领袖,他又主张"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工作正确方针,并且不断反复重申他的重要思想观念“体育是关系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对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太极拳,他也是充分肯定的。毛泽东同志不但支持家人、朋友、同志学练太极拳,还明确指示广大人民群众“凡是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他的光辉指示精神激励鼓舞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太极拳爱好者。
八题词好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接见日本来访友好人士时欣然题词,“太极拳好”。这是当代太极拳运动发展史的最重要事件。因为这标志着源于中国的太极拳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世界人民将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来了解我们炎黄子孙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我们华夏儿女也会借助太极拳向各国朋友传递中华民族珍爱生命、渴望和平的美好理想。
九举措好
太极拳文化经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目前已经完全成熟起来。全世界喜欢学习、愿意研究太极拳的爱好者据说已经超过一亿人。经常参加、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的太极拳爱好者也有几千万之众。二零零一年三月,在中国的海南省三亚市首次举办了以科学、健身、和平、友谊为活动主题的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作为现代太极拳运动发展史的新世纪起点,这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良好举措。人类历史将会证明,团结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依靠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是进一步发展太极拳运动、建设人类健康事业、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最好举措。
十道理好
太极拳运动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曲折而渐进的从技击到养生的伟大觉悟之路。几代太极拳友分别运用传统宋明哲学、近代西方科学、现代物理、生理、心理、伦理学成果分析研究、发展创造了太极拳学的基本道理。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和进步人士各自在特定的时代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历史阶段性成就。此时此刻,我们这一代太极拳爱好者正站在太极拳学新进展的最前沿。回首过去,我们清醒理解先贤们不倦探索太极拳学的艰辛与磨难。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传统武术训练、现代体育教学、国际医学科研、民族文化交流的统一。
具体到本套读物,我们选择了传统太极拳术的最主要内容,着重从医学知识与文化理念层面进行了分析问答,从体育教学与格斗应用角度设计了说明提示。为方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阅读参考,特地拍摄绘制了部分照片和图解。
因为太极拳爱好者的机缘不同、禀性不同,太极拳学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不同,身体素质、认识能力不同,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不同,本书内容对有的朋友可能是高了些,过于深奥了,而有的朋友则可能觉得偏低,太简单,更有的朋友对太极拳可能已经是大彻大悟,很有体会,精于研究、善于实践。这些因素远非著者所能完全顾及,所以诚挚希望各位太极拳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参考、批判利用。
本书著者初次写作太极拳学科普读物,缺乏相关的成熟经验,敬请读者诸君海涵之余多加斧正,以利修订。
刘艳华崔崇泽
二零零四年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