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绿茶傻猫

太極源流百年爭論塵埃落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9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帖子不应置顶.扰乱人心,予事无益.
发表于 2005-11-23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论的意义不大。


太极拳是古代内家拳的一支。


太极拳原来也不叫太极拳,是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后才开始叫的。杨露禅当初到北京时,对人说自己练得是绵拳。。。


其实《太极拳论》不是论太极拳,而是以太极的理论来说拳。如:太极-拳论  而不是 太极拳-论。


另外,我认为太极拳不可能是陈家创的。陈家也是从外学来的。理由:当初杨露禅时代时太极拳的文献从没有提过,而有:。。不知始于何人也  的说法。要时陈家创的,杨无敌岂不是欺师灭祖了。但杨无敌从没否认过自己从陈长兴那学的拳。杨在陈家沟那么多年,不可能不谈论起自家拳术的祖师爷的。如果是自己陈家创的,自然要说出来的,但实际上杨从没说过,那只能是陈长兴也不知是谁创的拳,

发表于 2005-11-27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下功夫编造出来的故事。其中有许多值得疑问的地方。比如那张导引图,似乎是马王堆导引图的复影本。如果陈王廷真和众李是结拜弟兄的话,那就应该是和众李同行止的。既无同行止之意,则道不同不会相为谋,岂有结拜弟兄而无共荣辱者乎。更何况太极拳一名在武禹襄之前并无任何文字记载,百余年后的今天方发现这种所谓的资料,实难免有造作历史之嫌。陈王廷的创编陈家十三式的历史足迹是十分明显的,历史也是清楚明白的,似乎没有必要用此种方式再加入一根搅浑水的棍子。如要详细了解陈王廷的创拳历史与过程,君不妨去读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拳经洞微》。这是由清玄散人所著,11月底即将有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如要了解十三式之类的更多内容,不妨再读一下此书的姊妹篇《拳经洞极》。此书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太极网)2005-11-3
    另外需要补充的一个疑问是:既然太极拳一名在编拳之初既已厘定,为甚么在武禹襄推出王宗岳之前,陈家沟并没有人称其为太极拳而一直是叫十三式呢?
发表于 2005-11-27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據李家家譜載:“九世公諱仲、諱信(李岩是李信的字——作者注),結陳溝姑表陳公諱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志文武,競功成名,創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通臂三勢”。需要注意的是,家譜在寫到“太極養生功”時用的是“創”字,寫“無極功十三勢通臂”時,用的是“練傳”二字。}
  看来此君是为了编造一个能使人信服的说法,犯了一个知识上的大错误。即太极拳与养生功的问题。太极拳是属于武术门类的范畴,而养生功则是属于保健导引的范畴。他为了迎合所谓王宗岳的“益寿延年不老春”说法,居然把武术与养生混为一谈了。尤其是在明朝武术鼎盛的时期,更不可能出现如此不合知识常规的问题,更不可能出现在如此二人的身上。所以所谓的“太极养生功”,根本就不可能是甚么太极拳。要不然陈家沟的人们也不会把太极拳的叫法推迟到武禹襄推出王宗岳之后的,也不会一直叫甚么十三式了。这是其一。
  而那个“无极功十三势通背”的名称,就更是笑话了。一是知识的笑话:无极,是在太极之前的,要不然也不会说“无极而太极”了。十三式是无极而太极之后的衍生物,是八纲与五纪的合称。这是由中医学说中的八纲五纪而演化来的,所以是由阴、阳、虚、实、刚、柔、开、合而组成的八纲;是由五个运动套(路)子而组成的五纪。纪是梳理律束之意,也就是说把许多杂乱无章的技术招势,经过系统的轨理编排,使之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效果。因此人们便把这种较佳的技术应用组合方式叫做套子或套路了。所以陈家沟的十三式是有如此的约定的,并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模式。由此可见,武禹襄推出的王宗岳的所谓十三式,根本就是一种无知的猜想捏编而成的东西。把技术招势划为纲领性的东西,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所以说此君不知道无极功应该是甚么样子的,更不知道十三式是个甚么东西,故而与甚么十三式连在了一起说。当然更不知道十三式和通背更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也竟把两个互不相干的东西硬是粘合在一起;他更不知道在焦作搞出来的那个《无极通背》是怎么回事。由于此君诸多知识的缺乏,而又为了在造此大作时能够包罗的更全面一些,所以竟把与陈家沟有关的材料都无知的粘合了起来。如此也就难免成了无知的笑话了。如果这样捏造出来的历史也能被人认可的话,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二是历史的笑话:因为此君既无足够的武术基本常识,而闹出了缺乏知识的笑话;又因为缺乏对陈王廷编创武术历史的了解,所以不知道陈家长(缠)拳、炮捶架子与十三式的相互关系,因此便起了一个毫无历史知识的“无极功十三势通背”的名称。
  其实陈王廷是在完全继承了戚继光武术的基础上,才改造性的编出了长(缠)拳。长(缠)拳是由一百单八个大势子所组成的完整的武术系统。这一百单八式中包含有许多的过渡性的所谓小技势,把小技势加在一起就差不多有近五百个技术招势了。这其中共分为九个排子,每个排子相当于其他拳种中一个套路的样子,所以是很长的。如果再把通背门中相传的十三式五套种的第三套(通背缠拳门中叫二十四势),和戚继光所留的三十二势(通背缠拳门中叫做行拳)加在一起;再把散打的三十六势、短大的一百单八势、三十六个套手等等连起来算的话,确实有一种滔滔不绝之势。既然是成为系统的,那就是说还有许多的器械包括在内的。而陈王廷又在实际的演练体会中,进一步体会到柔法的技术作用,于是便改革性的编排出了炮捶架子。之后又在更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编出了以柔法为主的十三式拳法。这便是陈王廷创编十三式的历史足迹。这是有足够材料可以证实的。你如不信,不妨以后有时间看一看清玄散人所著《拳经洞微》、《拳经洞极》二书,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05-12-3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好,你们都错了,其实太极拳真正的源发地是江西的龙虎山,我可不是开玩笑,我是有根有据的,你们看过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写的《水浒》吗?书中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叙到:江西信州贵溪龙虎嗣汉天师俯(上清宫)张真人 ,有禳保民间瘟疫,驱鬼招仙之术。书中说道水浒108将原是108个妖魂,被张天师囚于天井中,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蔬住本宫,至使108妖孽逃离天井,这才演绎出瘟疫盛行,天灾不断,军民涂炭国难。
  这虽是小说绎节,但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乃中国道教发源地是千真万确的,秦汗时代这里已经传承符箓和阴阳等道教法术,这是得到国家考古确认的,水浒108将天井和镇妖石等古迹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俯仍然保存,大家可以前去考证。
  当代龙虎山上清宫张天师虽在49年已逃至台湾,但留观30多名道士中仍有5多位70以上道士,观中不但存有道教许多珍贵遗产,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道家拳术,当代盛行的太极拳其实是观中名叫“混夸十三式”演化拳术,但具体是怎样传出道观的还不清楚,有待考证。
发表于 2005-12-3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注意 现在湖北的武当山是在明朝才大兴土木的,即使说张三丰有可能创了太极拳,那么这个张三丰也不是武当的张三丰 而是宋朝的张三丰。武当山是明朝皇帝为了寻找宋朝神仙张三丰,而找到了武当山这个地方,未见其人 只好修了道观恭候他。大家相信一个人可以活2,3百年?


  再说了,所谓的武当太极拳拳路怪异,与陈、杨、吴、武、孙五家拳路与骨架绝然不同,没有丝毫共性的东西怎么去牵强同源?


  真弄不懂,现在这么清晰的历史线条,你竟然不信,偏要相信张三丰,张三丰、王宗岳是如何扯上的,我至今都弄不明白,简直是无稽之谈。现在人们谈起太极拳的流派,都知道这样的排序:陈、杨、武、吴、孙、和(或赵堡),这说明了啥问题?不纯粹是为了顺口吧?你再平静的想想看(不要告诉我你平静不下来),张三丰宗师在武当山没有将他的衣钵传下去,非要中兴于河南赵堡,陈沟在哪里?离赵堡几华里。两个重要流派,相距如此之近,武当山的拳偏偏经云游之人带到这里,你信吗?你即使解释了赵堡拳的源流,那么陈家沟拳的源流呢?奉劝你们不要再自欺欺了了,明摆着的事情,还争个啥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6 22:24:5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6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此君是为了编造一个能使人信服的说法,犯了一个知识上的大错误。即太极拳与养生功的问题。太极拳是属于武术门类的范畴,而养生功则是属于保健导引的范畴。他为了迎合所谓王宗岳的“益寿延年不老春”说法,居然把武术与养生混为一谈了。尤其是在明朝武术鼎盛的时期,更不可能出现如此不合知识常规的问题,更不可能出现在如此二人的身上。所以所谓的“太极养生功”,根本就不可能是甚么太极拳。要不然陈家沟的人们也不会把太极拳的叫法推迟到武禹襄推出王宗岳之后的,也不会一直叫甚么十三式了。这是其一。
  而那个“无极功十三势通背”的名称,就更是笑话了。一是知识的笑话:无极,是在太极之前的,要不然也不会说“无极而太极”了。十三式是无极而太极之后的衍生物,是八纲与五纪的合称。这是由中医学说中的八纲五纪而演化来的,所以是由阴、阳、虚、实、刚、柔、开、合而组成的八纲;是由五个运动套(路)子而组成的五纪。纪是梳理律束之意,也就是说把许多杂乱无章的技术招势,经过系统的轨理编排,使之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效果。因此人们便把这种较佳的技术应用组合方式叫做套子或套路了。所以陈家沟的十三式是有如此的约定的,并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模式。由此可见,武禹襄推出的王宗岳的所谓十三式,根本就是一种无知的猜想捏编而成的东西。把技术招势划为纲领性的东西,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所以说此君不知道无极功应该是甚么样子的,更不知道十三式是个甚么东西,故而与甚么十三式连在了一起说。当然更不知道十三式和通背更本就不是一回事,所以也竟把两个互不相干的东西硬是粘合在一起;他更不知道在焦作搞出来的那个《无极通背》是怎么回事。由于此君诸多知识的缺乏,而又为了在造此大作时能够包罗的更全面一些,所以竟把与陈家沟有关的材料都无知的粘合了起来。如此也就难免成了无知的笑话了。如果这样捏造出来的历史也能被人认可的话,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二是历史的笑话:因为此君既无足够的武术基本常识,而闹出了缺乏知识的笑话;又因为缺乏对陈王廷编创武术历史的了解,所以不知道陈家长(缠)拳、炮捶架子与十三式的相互关系,因此便起了一个毫无历史知识的“无极功十三势通背”的名称。


         --清玄散人

发表于 2005-12-6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编故事真是好笑:陈家有站无坐的将发,李家的徒儿王宗岳,不一定存在的道士张三丰,历史上凡是有点影儿的人物都被强行拖来了。为争太极居然到这地步,叫我们外人看了真是汗颜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6 22:52:0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25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道怎样获得积分
发表于 2005-12-30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此文真实,则源流之争熄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