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桃谷大仙

中国首部综合性太极拳专著----杨门弟子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王庭拳术
  


      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密。”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曾在山东扫荡群匪,贼闻名不敢逼近。因当时社会动荡,久不得志。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庭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 ,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 (又名炮捶)。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 (大架)。长兴公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 (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其子耕耘拳艺精奥,继续保镖山东,历时10余年,所遇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之子延年延熙均为太极名师。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 (小架)。


陈王廷的独创有以下几点:

(一)把拳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养身术。它是由汉末伟大医学家华佗模仿禽兽的屈伸、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创编的健身方法,名为“五禽戏”。也就是后来的气功中,内行功的方式方法。

陈王廷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运作,同导引、吐纳结合起来,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成为“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二)把武术和中医经络学相结合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则神经反常而疾病生焉。“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陈王廷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经络学说原理,创编了缠绕螺旋运动方式的太极拳套路。

(三)创造了双人推手

自古以来,踢、打、摔、拿、跌是我国武术的五大主要技击法。由于这五种技击法的实践时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宝贵经验,也由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鉴于此,陈王廷才创造了推手方法。这种方法伤害性较轻,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的练习方法。

(四)创造了双人刺枪和八杆对练项目

陈王廷创造了双人粘枪法。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和八杆对练是太极拳派长兵器的对抗性基本练法。结合陈氏拳术与众不同的缠丝劲运到器械上,为长兵器对练开辟一条简便易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五)创造了太极拳理论

陈王廷太极拳理论是根据自己实践经验、又总结和吸取明代民间武术经验而创立的。它包括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顺应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以意行气,劲由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特点。如《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就是指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练习反应灵敏,逐步达到“牵动四两拨千斤”的高级境界。

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就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大架)。长兴公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子耕耘拳艺精奥,继续保镖山东,历时10余年,所遇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子延年延熙均为太极名师。长兴公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小架)。

十五世陈清萍,赘婿于赵堡镇(陈家沟东北五里地)在那里传拳,他在原套路上再进行修改,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传和兆元(赵堡架),李景延(忽雷架)。

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扌列、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较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侦、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亦很好。陈照奎曾在北京、上海、郑州、焦作等地教拳(主要以83势新架为主),徒众很多。为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很大贡献。

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笃同兄弟二人,慕陈氏太极拳之名,托河南沁阳杜盛兴到陈家沟聘请拳师,族人公推陈照丕前往。到北京后(时为北平),有同乡李敬庄(临)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登载广告宣扬说,“我国提倡武术、其目的在于强种卫国,自卫御敌,收复失地。”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现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器械有: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 15:01: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4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peiyaya在2005-3-1 14:45:06的发言:

                                   陈王庭拳术
  


      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密。”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曾在山东扫荡群匪,贼闻名不敢逼近。因当时社会动荡,久不得志。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庭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 ,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 (又名炮捶)。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 (大架)。长兴公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 (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其子耕耘拳艺精奥,继续保镖山东,历时10余年,所遇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之子延年延熙均为太极名师。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 (小架)。


陈王廷的独创有以下几点:

(一)把拳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养身术。它是由汉末伟大医学家华佗模仿禽兽的屈伸、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创编的健身方法,名为“五禽戏”。也就是后来的气功中,内行功的方式方法。

陈王廷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运作,同导引、吐纳结合起来,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成为“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二)把武术和中医经络学相结合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则神经反常而疾病生焉。“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陈王廷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经络学说原理,创编了缠绕螺旋运动方式的太极拳套路。

(三)创造了双人推手

自古以来,踢、打、摔、拿、跌是我国武术的五大主要技击法。由于这五种技击法的实践时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宝贵经验,也由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鉴于此,陈王廷才创造了推手方法。这种方法伤害性较轻,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的练习方法。

(四)创造了双人刺枪和八杆对练项目

陈王廷创造了双人粘枪法。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和八杆对练是太极拳派长兵器的对抗性基本练法。结合陈氏拳术与众不同的缠丝劲运到器械上,为长兵器对练开辟一条简便易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五)创造了太极拳理论

陈王廷太极拳理论是根据自己实践经验、又总结和吸取明代民间武术经验而创立的。它包括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顺应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以意行气,劲由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特点。如《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就是指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练习反应灵敏,逐步达到“牵动四两拨千斤”的高级境界。

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就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大架)。长兴公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子耕耘拳艺精奥,继续保镖山东,历时10余年,所遇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子延年延熙均为太极名师。长兴公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小架)。

十五世陈清萍,赘婿于赵堡镇(陈家沟东北五里地)在那里传拳,他在原套路上再进行修改,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传和兆元(赵堡架),李景延(忽雷架)。

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扌列、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较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侦、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亦很好。陈照奎曾在北京、上海、郑州、焦作等地教拳(主要以83势新架为主),徒众很多。为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很大贡献。

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笃同兄弟二人,慕陈氏太极拳之名,托河南沁阳杜盛兴到陈家沟聘请拳师,族人公推陈照丕前往。到北京后(时为北平),有同乡李敬庄(临)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登载广告宣扬说,“我国提倡武术、其目的在于强种卫国,自卫御敌,收复失地。”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现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器械有: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


现在还有人信这样的谬论!

如果不是喝大了的话,此文也就是闲话一篇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4 11:15:3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4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证明了,是拿人家的马甲穿在自己身上。等别人揭开马甲看到真相的时候,就连它自己也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面目,只剩下乱喊大叫了:我就是“***”!
发表于 2005-3-4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ptjs在2005-3-4 11:35:50的发言:
已经证明了,是拿人家的马甲穿在自己身上。等别人揭开马甲看到真相的时候,就连它自己也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面目,只剩下乱喊大叫了:我就是“***”!

ZP兄的话,入木三分啊!佩服

发表于 2005-3-5 0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绿茶傻猫在2005-2-26 12:53:24的发言:以《太极拳歌诀总歌》是抄袭之作来抨击陈氏的人请听在下说

在下不是练陈氏的,而是杨氏,但却有幸见识陈氏。也就是说在拳理方面,在下有过0距离接触。因为此般有调查,有“发言权”。

从拳理来说,真正了解陈氏的人不会说陈氏不是太极,因为无论从拳理、拳形、拳意都无可辩驳。

不能因为不懂就望“形”生意,了解也不了解一下就妄下断论。比如:炮捶不是太极

更不能因为陈氏中某些误解拳理之人的言论和拳法来以偏概全,抨击矛头直指整个陈氏。比如:观有人练陈氏用力蹾地即对整个陈氏大加评论(不懂陈氏者注意:此当以劲为之,劲未致,不可着力,以意而行)

更可笑者,动不动就拿“《太极拳歌诀总歌》是抄袭”以资其论据,在下窃笑之而不应。不料其却摇旗呐喊,大肆渲染。孰不知子之缪夫!!

“孰抄袭?孰原创?”重要吗?不重要!因为的确是启发之经典论述。

考究这种问题那么重要吗?!那么在下可以很肯定告诉各位一个不爽的事(当然也包括练陈氏的拳友们):在下也不知道源头在哪,但却知道铁定不是陈长兴,更不可能是岳飞。

那还吵什么?这些明显是托名之作啊!大家看看首先是谁说是陈长兴写的,是谁说是岳飞写的?!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吗?!《神农本草》是炎帝写的吗?!

那么拿“《太极拳歌诀总歌》是抄袭”来抨击陈氏,不是无稽之谈吗?!

那是作为经典,作为其文明象征啊!就好像大家明知道养蚕纺丝不是螺祖发明的,文字不是仓颉创造一样。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是陈长兴写的,就算真是陈长兴抄袭又如何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把前人之高论稍作增删,将它派之精髓融集,更好的阐释本门之精意,与汝等何碍?挡着地球转不成?!

此等之事,由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多为之,只要改得好,修得妙,谁不说好?在下问一句:当时中国又没有什么文章知识产权,落款之事不就不究,有谁见过落款写着:绿茶傻猫原创,转贴请注明!

这与后世追名逐利,刻意抄袭有本质区别啊。更何况不是陈长兴写的,拿这来指责陈长兴,滑不滑稽啊!

所以,以《太极拳歌诀总歌》是抄袭之作来抨击陈氏的人请听在下说一句,不要拿《太极拳歌诀总歌》来做文章啦……在下的猫牙都快笑掉啦。

发表于 2005-3-6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ptjs在2005-3-4 11:35:50的发言:
已经证明了,是拿人家的马甲穿在自己身上。等别人揭开马甲看到真相的时候,就连它自己也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面目,只剩下乱喊大叫了:我就是“***”!

发表于 2005-3-7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引用专家的意见,以正视听而已,希望大家的讨论不要把我搅进去啊!

哈哈

发表于 2005-3-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笑者,动不动就拿“《太极拳歌诀总歌》是抄袭”以资其论据,在下窃笑之而不应。不料其却摇旗呐喊,大肆渲染。孰不知子之缪夫!!

 楼主| 发表于 2005-3-8 0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十六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十六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十六
上编(六)


      如果单纯从太极拳本身的每招每势来说,太极拳当然与各家各派的拳术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是,它独有的运动、行气,纯粹凭借虚、静战胜敌人,注重精神上的修养,坚凝意志、增进智慧等特点方面,就不是专门进行肌肉锻炼的外功拳术所能同日而语的了。常年练习外功拳术的人,如果稍微学习一下太极拳的意念原理的话,也可以不用劳力操作就可以获得成效。从这一点看,如果说《易学》得到“太极图说”后各家理论逐步走向一致的话,那么是否也可以这样说,当拳术领域里面得到太极功以后,各家拳术也可以逐步一致起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7 22:50: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12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将图解快传完。休待闲人把话与。

太极真伪存惑多,早见早文是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