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9 16:58:03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3-9 16:59 编辑

行拳时如何做到连绵不断节节贯串?
(一)要动作缓慢式式相连:招式变化之间,缓慢地交替,无停顿之形,无滞留之意,一式导出一式,此式之始,乃上式之终;而此式之终,又是次式之始,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
(二)要以腰轴带动拳架:自始至终均须贯彻以腰为轴、主宰于腰,则易于前后连贯、连绵不断,久之,必然整套拳浑然一气,只见伸屈起落之势,而无断续凹凸之迹。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9 17:01:58

练拳时如何配合呼吸?
(一)要顺其自然:打拳时,绝不要在意呼吸,让呼吸自然即可。由于拳架缓慢,呼吸自然就慢了下来,比平常还要深、还要细、还长。
(二)基本原则:经过一段时日之后,慢慢的将体会到这些自然的呼吸几乎是:开吸合呼、屈吸伸呼、起吸落呼、收吸放呼、蓄势〈变换招式〉时吸进击时呼。但是有些动作配合不上这些原则,则应任其自然,千万不要强行憋气,以致违反松柔的要求。
(三)要气沉丹田:要用腹部呼吸,吸时小腹逐渐外突,呼时小腹逐渐内收,以鼓荡内脏蠕动,促进内分泌正常,久之,精神自然充沛,对身体大有俾益。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9 17:04:46

练拳时如何默识揣摩?
(一)先要排除杂念:练拳之前,先静下来,内心不要胡思乱想。
(二)要时时向内体会:心绪宁静之后,思想要反观内照,周身是否松柔轻灵?尾闾是否中正?一切动作是否由腰轴带动?虚实是否分明?如此细细体会,假以时日,渐能随心所欲。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0 10:14:16

王党党 发表于 2013-11-22 20:11


太极拳必须运动如缠丝、形象如螺旋,必须结合顺逆螺旋运动的旋甜转膀、旋踝转腿和旋腰转背,以做到螺旋连贯如一的太极劲贯注于所有动作中。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0 10:17:18

运用缠丝劲时,不论是顺或逆,各使八门劲运到螺旋的弓背上,就如弓弦弓背的弹力拉长而产生弹性力一样。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0 10:19:22

要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要求,争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就需要“一身备五弓”。其具体操作方法和要领简明扼要如下。
  一身备五弓,即:腰身为主弓,两臂为两上弓,两腿为两下弓,五弓合一,能蓄能发。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0 14:00:36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不用力又能够有力与发出强大的内劲、之所以能够“空肩”而令人“终不得力”、之所以能够“支撑八面”、之所以能够沉着与轻灵等等;是脊柱由下而上波浪形的被动后撑是关键的因素。
    而且,这种脊柱的被动后撑是越练动态幅度越小、上下波动的时间差越小、外形上是可以达到几乎没有变化而别人不能由观察了解的。就是说,这种“脊柱后撑”时脊柱的生理曲度几乎是没有变化的。因此,这种脊柱由下而上波浪形的后撑主要是自我感觉上的,感觉上也只有在发劲的瞬间才会较强烈。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0 14:03:56

太极拳练习中应该注意强调的是由下而上的“脊柱后撑”!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1 07:04:53

练功神为先,内拔是关键,百会一条线,常把会阴牵,小腹一回收,涌泉.会阴提腰间。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3 11:35:52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
所谓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
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别人来亲附。
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
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来汇聚,花香自有蝶飞来。
你只有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不是颠倒过来。做好自己,赢取未来!



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