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8 05:50:24

太极拳行拳时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转动,自颠顶及踵与眼神,皆须随腰转动。
所谓练太极拳不动手,即是谓手足不能自动,惟腰为主。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顶头倘有摆动。
所谓练三十年不得成功。然尾闾不得中正,神亦不能贯顶也。
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如无虚实,即无阴阳,无阴阳,便非太极。
如两手必分阴阳,阴阳便是虚实,两脚亦然。
所谓“总此一虚实者”,即其根在脚,将全身重量必须放在一只脚上。
若两脚同时用力,便是双重。双重即如少林拳马步,此为太极拳最忌之大病也。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18 05:53:34

太极拳的“周身节节贯串”,则气可以通矣,气通不独于体有裨,于用亦大有益。发劲提放,尤赖节节贯串,方能达力学杠杆之作用。
“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相互鼓荡。
陆地游泳一说,即以空气比水而已。渐渐觉往来回漩,却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者实之。
然若与有大力之人较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所谓实则虚之;
能是,可得妙用无穷矣。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此得体用兼赅之妙。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5:36:25

练拳时的关键在于“静”。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5:36:27

练拳时的关键在于“静”。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5:37:52

练拳时,在起势前先静静地如同站桩一样,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将意念集中在下垂的两手指尖,待两指尖有“涨麻”的感觉时方开始练拳,最好能站4-5分钟,效果更佳。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5:45:03

行拳时尽量不要将注意力去想拳架动作,意念尽量集中在两手指尖,注意上下左右前后的协调平衡,最好始终将起势前培养的两指尖的“涨麻”感觉保持连贯绵绵不断(开始时可能会有间断,但意念集中在此,会有很好的效果的)。如指尖意识感不强时,可稍稍地向指尖灌些劲。稍节领劲;顺缠小拇指,逆缠大拇指,平时中指领劲。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5:53:18

练拳时上身尽量少动。记住所有的动作变化都是由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虚实”转换, 通过膝胯腰肩肘腕指节等关节以圆弧旋转的形式传递到指尖的。也谓之“节节贯穿”。任何身形不要随意的变动,特别注意不要有随意上下波动的起伏状,久之便会有上松下实的感觉。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5:59:06

行拳时需要时刻记住:在整套拳的所有动作中,无论上下前后左右均不应出现直线的动作;所有的动作都是以弧线、旋转的形式变化的,哪怕是及其细微的动作都应做到如此,从脚跟到指尖,从指尖到脚跟。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6:03:10

练拳必须注重上下左右前后的协调平衡,特别是虚领顶劲,区别清楚意识向下沉与身体下蹲的根本不同。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3-22 16:16:02

练拳时需要注意:练习拳架时与呼吸相配合;但相配合绝对不是去简单的随动作的开与合去进行一呼一吸的简单配合。而是尽量要做到不牵强的去想呼吸的状况,顺其自然。行拳时,无论动作是伸展、还是收缩都要注意通过旋转使自己的内劲(或意念)下沉至脚底;呼吸会自然成吸的状况;动作越深沉缓慢,气息越长。“呼”的状况是无须去想的,每到动作转换时一放松会很自然的感觉的。
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