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空引进 发表于 2004-8-13 14:47:00

<P>太极拳的起源是顾留馨先生考证出来的,什么这个哪个,简直侮辱陈王廷先生,更不必说陈长兴拳术的来源与传授了!</P><P>向恺然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谎言制造者!</P>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17 13:48:00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六

<P>《图解》书序(六) (待续)<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P><br /><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自&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序 <br><br>&nbsp; &nbsp; <br></P>&nbsp; &nbsp;&nbsp; &nbsp; 我在幼年的时候,由于身体孱弱导致了经常生病,因此就阅读了大量的养生类书籍,在饮食、起居等是生活细节上大加节制。这样做了好几年,却没有取得什么根本的成效。年龄稍大后,看到了《华佗五禽戏》、达摩的《易筋经》、《八段锦》等书,于是又跟着练习,但是由于这些书都是只有图画而没有注解,其中的精妙之处没有传授,所以即使我认真模仿、练习,但是效果也很小,最后也被迫放弃了。以后,我听从父亲的指引,又拜师练习外家拳术,学习技击、跳跃等长拳类方法,虽然身体比较以前稍微强壮些,但由于这样的锻炼过于剧烈,如果稍微有一些停顿的话,自己原来的疾患就复活过来了。我这才知道,练习外家拳术也并不是真正健身的最好办法。<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0:38:53编辑过]</font></div>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17 14:0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落空引进</I>在2004-8-13 14:47:28的发言:</B><br /><br /><P>太极拳的起源是顾留馨先生考证出来的,什么这个哪个,简直侮辱陈王廷先生,更不必说陈长兴拳术的来源与传授了!</P><br /><P>向恺然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谎言制造者!</P></DIV><br /><P><br /><P>希望大家多做注解,解大家之惑,或者加以补充,而不要再次成为争论的核心。</P><br /><P>前人的东西,我们继承尚嫌不足,何况实际上没有什么意思的创新?在前人面前,我们永远要谦虚。</P><br /><P>当我们自以为什么都懂的时候,实际上是最愚蠢的时候到了。</P>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17 14:07:00

我说上一页这些,没有什么恶意,主要是为了探讨的目的。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18 14:32:00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七

<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图解》书序(七) (待续)<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自序(二)&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P><br /><P>&nbsp; &nbsp;&nbsp;&nbsp;<br><br><br></P><br /><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最后,我见到了人们通常叫做“太极功”的拳术。</P><br /><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这个拳术,通过身体的下俯、上仰、弯屈、伸展,体现出意念的控制与脉络的导引,不仅动作上很简单,而且极其容易学习,具体说来,就是肢体上的柔软运动带来的是体力的节省。事实上,由于我练习太极拳术在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头,各种的疾病就几乎全部不再复发,而长期的练习以后,我更加觉得,太极拳对于健身的效果几乎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太极拳每个着式的运动,都有独特的节拍与规律可以遵循,更奇特的是,前后每个着式的联系,几乎就是天然形成的一气呵成。呼吸与动作的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使得气、血、筋、骸等各个方面,全部有机运动起来,通过具体的动作,完整体现出了古代传统引导术的精髓所在。它在动作上的刚、柔、进、退、阴、阳、虚、实,的确又合乎《周易》中关于太极学说的理论。同时,太极拳在对敌的时候,往往是因势利导,应机而发,与庖丁解牛的时候遵循“批隙导款”的原理、结果才“悉中肯綮”的情况完全一致,确实在各个方面完整地体现了庄子阐述的“技而进乎道”的原理。 </P><br /><P>&nbsp; &nbsp;&nbsp; &nbsp; 为此,我专门为太极拳术做了《图解》,并且公诸于世。可以肯定地说,我与古人本来的意思未必完全一致,但是对此有专长的各位人士可以把这本书做为一个进修的台阶来利用。如果读到此书的朋友,不是把太极拳视为单纯的拳技的话,那就达到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了。 <br></P><br /><P>中华民国十年秋(西历1921年秋天) 古燕(幽燕)许宠厚(名:许禹生,字:宠厚)叙(自序)于体育研究社 </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6 15:03:19编辑过]</font></div>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18 16:04:00

<P>&nbsp; &nbsp;&nbsp; &nbsp; 金风兄的《向恺然先生谈太极拳》的连载好象还没有完吧,望再接再励,不要忙于应付骚扰忘了练拳、读书。</P><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期待您更多的太极拳论述。</P>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19 14:20:00

<P><B>《太极拳势图解》连载八</B><br><br>&nbsp; &nbsp;</P><br /><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凡&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例</P><br /><P>&nbsp; &nbsp;&nbsp; &nbsp; 一&nbsp;&nbsp;本书各章,以前的时候曾陆续刊载在《体育季刊》上,原来准备等全书刊登完毕,再汇集成集出版。此后,因为读者们经常催促,于是仓卒付印,因此冗长与缺少的地方,也就在所难免</P><br /><P>&nbsp; &nbsp;&nbsp; &nbsp; 如果能得到行家大师指教的话,那实在是我的荣幸</P><br /><P>&nbsp; &nbsp;&nbsp; &nbsp; 一&nbsp;&nbsp;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说明太极拳的由来及其原理,下编是根据太极拳套路的各个姿势通过绘图来说明,并且附有各种推手的方法<br><br>&nbsp; &nbsp;&nbsp; &nbsp; 一&nbsp;&nbsp;本书博采众长,不完全拘泥于自己见解。对于拳术姿势纯粹采取开展的姿势展示,以方便看书学习的各位朋友</P><br /><P>&nbsp; &nbsp;&nbsp; &nbsp; 一&nbsp;&nbsp;太极拳在练法上最注重姿势的连贯。本书为了便于解释起见,把各个姿势的动作各段说明,但是在练习的时候,仍然应该连续练习</P><br /><P>&nbsp; &nbsp;&nbsp; &nbsp; 一&nbsp;&nbsp;本书在说明太极拳各个姿势动作的时候,大多采用通行的术语,个别有自己创制的说法的,也尽量让它能适合原来的内涵</P><br /><P>&nbsp; &nbsp;&nbsp; &nbsp; 一&nbsp;&nbsp;本书采纳的太极衍易各个图形,专门取那些可以与拳术相互印证的地方,以方便读者参考</P><br /><P>&nbsp; &nbsp;&nbsp; &nbsp; 一&nbsp;&nbsp;编辑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于北平体育研究社的教员纪子修、杨梦祥(杨少侯)、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等各位先生,都进行了详细的咨询。研究社成员郭志云、朗晋“土犀”两位先生,担任绘图。杨季子、叶膺唐两位先生,担任修正。伊见思、许小鲁两位先生,担任校刊</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8 10:57:39编辑过]</font></div>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24 14:19:00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九

<P>目次 <br><br>上编 <br><br>第一章 续言 <br></P><br /><P>第二章 太极拳之意义 <br></P><br /><P>第三章 十三式名称之由来(附八方五步图) <br></P><br /><P>第四章 太极拳合于易象之点(附 太极图 衍易图) <br></P><br /><P>第五章 太极拳之流派 <br><br></P><br /><br /><br /><P>下编 <br><br>第一章 太极拳套路之顺序及运动部位图(附说明) <br>第二章 太极拳各势图解 <br><br>(1) 预备式 <br>(2) 揽雀尾式 <br>(3) 单鞭式 <br>(4) 提手上式 <br>(5) 白鹤亮翅式 <br>(6) 左右搂膝拗步式 <br>(7) 手挥琵琶式 <br>(8) 进步搬拦锤式 <br>(9) 如封似闭式 <br>(10) 十字手式 <br>(11) 抱虎归山式 <br>(12) 揽雀尾式 <br>(13) 斜单鞭式 <br>(14) 肘底看锤式 <br>(15) 倒撵猴式 <br>(16) 斜飞式 <br>(17) 提手上式 <br>(18) 白鹤展翅式 <br>(19) 白鹤亮翅式 <br>(20) 搂膝拗步式 <br>(21) 海底针式 <br>(22) 扇通背式 <br>(23) 别身锤式 <br>(24) 卸步搬拦锤式 <br>(25) 揽雀尾式 <br>(26) 单鞭式 <br>(27) 云手式 <br>(28) 左高探马式 <br>(29) 右分脚式 <br>(30) 右高探马式 <br>(31) 左分脚式子 <br>(32) 转身蹬脚式 <br>(33) 落步搂膝拗步式 <br>(34) 进步栽锤式 <br>(35) 翻身别身锤式 <br>(36) 二起脚式 <br>(37) 左右打虎式 <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P><br /><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待续)</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8 11:01:22编辑过]</font></div>

三板斧6235 发表于 2004-8-25 15:52:00

惊风忙于练《葵花宝典》,来不了啦!大概正在止血吧。哈哈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26 13:0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板斧6235</I>在2004-8-25 15:52:53的发言:</B><br />惊风忙于练《葵花宝典》,来不了啦!大概正在止血吧。哈哈</DIV><br /><P>本栏仅仅用于探讨历史拳理,不允许无知狂徒踏足!</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首部综合性太极拳专著----杨门弟子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