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太极好!

太极禅,关于站桩请指教!谢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2-12-17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禅兄,你一说我就不好意思了,桩是有站的,但没有坚持每天,有段时间考试,停了比较久,平时时间不足,也就有站个十几二十几分钟,但是感觉还不错的,我的老师说站桩要找感觉,不用硬站站到发木,所以自己就找借口偶尔偷懒了,总的感觉是收益还是很大的,只是杂念太多,影响了坚持久站的时间。惭愧啊,生活学习工作,事多烦恼多,心静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02-12-20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上有一个钟头的车程就可以站桩。
效果奇佳。
 楼主| 发表于 2002-12-25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是个懒人啊,早上坐车还可以在车上睡一大段路,下午有时没位置坐时会站着回去,大部分时候啊,还是得坐的,放着痤位不坐,有点担心别人觉得我奇怪呢,不知道有没有坐功呢?
发表于 2002-12-31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师傅侯尔良先生说练太极拳不用站桩,因为太极拳是一种阴阳转换的拳,不段在五行之中转动,所以站桩只能越站越死,活不起来,只有上虚下实转动五行桩,要走活桩,就向八卦掌那样走趟泥步都是活桩。
发表于 2002-12-31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实话,除了小妖,敢说此话的人还真不多,侯尔良先生还真有点见识!不知侯先生是何方神圣?
发表于 2003-1-1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也, 杨式门人有站无极桩,孙式三体桩,陈式的代表人物陈俞,冯志强都站桩,大成拳靠的就是桩,八卦不是没桩 ,只是外人少见。中国的内家拳是一个动静双修的体系,太极拳也是,太极盘架只是太极拳修炼体系的动功, 并非全部。
发表于 2003-1-1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妖女在 2003/01/02 0047am 编辑]

   哈哈,别说外行话啦,内家拳是一个动静双修的体系不假,但不是形式上的动静,而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太极拳不是没有桩功,是活桩,是上层次的高级功法。(大成拳、形意拳与太极拳走的不是一个路子)。一些聪明人不会练或不想教,所以才从别处借来的桩。
   小妖只是在说太极拳,并不是说站桩不好,而且小妖背着师傅也站过,感觉和本家的活桩不是一路,不能说谁好谁坏,只是切入点不一样,提高功力的路径也不一样,当然个人有选择的权利,比如小妖就都尝试尝试谁又能挡得了呢?……哈哈……但最后还是感觉外来的不如原配的好,举个例子不恰当就像车工里来了个搞电焊的用不上啊……
   

          ……哈哈……
                                                 :

发表于 2003-1-2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是太极拳必会的功夫,因为站桩须口授,而且不好把握,所以真正懂太极桩的人很少.内家拳其实和太极走的是一个路子,只不过侧重点不同.除太极拳外,内家拳以心意六合拳为最古老,又称十大形,以活桩为主;意拳(大成拳)基本以心意六合为源,经发展变化,结合站桩和拳击的启发,高架高打;形意则以站桩为本,与心意六合最为接近;而八卦则又走的是活桩的路子.太极比较另类,以无极为本,空接空打,最为难练,世人多知盘架,不窥完整体系,落得或只知顽空,亦或固守小成,难成正果.矣,可叹.我看练太极陶冶情操还可,千万不可枉想技击.真正太极技击,须有太极技击明师指点口授,每日起码三四个时辰(六至八小时)锻炼,不然只是票友而已.

我有一友,练意拳十四年有余,每日五小时,包括站桩,试力,试声; 而其于练拳六月之初已能力敌二三大汉.今练太极之人千万不可枉自菲薄,自认太极天下第一.诚然太极天下第一,我辈不见得天下第一,何况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其实天下功夫大同而小异已.

发表于 2003-1-2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看你也是男的要糊涂了,什么叫“内家拳其实和太极走的是一个路子,”啊?太极难道不是内家拳?内家拳各有个的练法,恰如众人上山,虽然方向目的都是一个,其脚下却并非走的都是一条路,有大路、小路、弯路、回头路、走到死路上也是有的,并不是说只有一条路才能走到山顶,但只有走到山顶的人才会看清那条路是近路、远路……
   详诉各家特点,实在是太多太杂,又离题太远,恕小妖不能一一缀诉。
发表于 2003-1-2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妖女,站桩是太极拳修练体系中本有的和原配的,哪是外来的?站桩这基本功你都没得到师傅的传授,要偷偷练,你要在师傅前多卖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