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5: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沉从脚落,提从脚起!!!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5: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沉”是顺应地心引力,

“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05: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13 05:17
沉从脚落,提从脚起!!!

拳架中若有变化转折不顺畅之处;

其病必在腰腿,非在手脚,要由腰腿改之;

不要一味在手脚上探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是腰椎活动的结果。

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力由脊发,这些是胸椎活动的结果。

虚领顶劲,竖项神惯顶,这些是颈椎活动的结果。

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统领下以命门为火车头.带动脊椎和四肢运动,直接关联到背部的骨髓神经。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及腰部的虚实变化;通过脊柱及四肢的节节贯串,才能引起肢体的形状变化;而节节贯串,必须是全身松净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松是练拳的方法,也是练拳的灵魂;

而节节贯串才是练拳的目的;

没有节节贯串,就不能练出内劲,肢体松不透就不可能达到节节贯串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腰松不开,脚难以放松,膝胯僵紧;腰是呈上启下的大关节腰松不开形成块板堵塞上下通道;
上肢的肩肘腕手四大关节本力退不掉周身挂力操作,这样就很难体会到阴阳变转,举动轻灵,行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的太极味道。
腰是重要关节,要刻苦习练,细心体悟,在拳艺上会有所突破的。

  腰胯虽然连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

塌胯也称坐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
从作用上讲,顶头悬与气势和轻灵有关;
塌胯则与沉气、沉劲,化劲,发劲等密切相关。塌胯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只有胯关节高度灵活了,腰胯及整体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动之感,左旋右转进退随心,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松腰塌胯,开裆沉气,气沉丹田等说法,都不过是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再加上带轴的腰旋转自如,才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
腰主转动,以灵活为用,以之带动四肢,这是练柔软的基础;
胯以沉稳为主;在灵活的位移中稳定中心。
腰胯虽然连在一起却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时主动运用腰胯。
四肢的活动只不过是腰胯动作的外在延伸,或称为腰胯动作的表现形式;
而功夫浅的人,只见手脚盲动、乱动,不见腰胯的运动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11: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14: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拉。
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胀。

          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

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14: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扩膝,手上劳宫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楼主| 发表于 2015-2-16 14: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拳时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

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

绝不可用拙力将手指并拢或撑开。手指尖要虚领顶劲,指根气沉丹田。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04: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练得越松,内劲就越整;劲越整,打击点越小;点越小,穿透力就越大。这就是把松紧练至恰到好处的结果,亦是松击的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