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桃谷大仙

中国首部综合性太极拳专著----杨门弟子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4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anielp按:闲来无事,帮桃谷大仙网友加个速,另外,按原文而发贴。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四十

上编(三十)  

第六章      太极拳经详注(一)

太极者无极而生     太大也,至也。极者,枢纽根柢之谓。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而太极拳则为各拳之极至也。无极而生者,本于无极也。此拳重在锻炼精神运劲作势,纯任自然,不甚拘于形式,以虚无为本,而包罗万象,故曰无极。然初学者究当就有形之姿式入手学习,久之着熟懂劲,融会贯通,始能入于神化之境。

案周濂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注云,上天之载,而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前,复有无极也。此云无极而生,究有语病。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曰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机者朕兆也。太极拳当行功时,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未常不静,及其静也。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常无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合乎自然,此太极拳术之所以妙也。

万物之生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有太极斯有两仪,故有太极为阴阳之母。太极拳着着势势,均含一○圜形。其动而阳,静而阴,及刚柔进退等,均与易理无异。故得假借易理以说明之,非强为附会也。

中国旧日学说,诸凡事物均以阴阳喻之。故阴阳无定位,太极拳之为阴阳亦然。如拳势之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进步为阳,退步为阴。刚劲为阳,柔劲为阴。发劲为阳,收敛为阴。粘劲为阳,走劲为阴。手足关节之伸为阳,曲为阴。分为阳,合为阴。开展为阳,收敛为阴。身躯之仰为阳,俯为阴。升为阳,降为阴。凡此所喻,无论遇如何变化,内皆含一○圜形。故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拳无不在焉。

 楼主| 发表于 2007-2-1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anielpeng在2007-1-14 20:49:00的发言:

Danielp按:闲来无事,帮桃谷大仙网友加个速,另外,按原文而发贴。

太极拳势图解》连载四十

上编(三十)  

第六章      太极拳经详注(一)

太极者无极而生     太大也,至也。极者,枢纽根柢之谓。太极为天地万物之根本,而太极拳则为各拳之极至也。无极而生者,本于无极也。此拳重在锻炼精神运劲作势,纯任自然,不甚拘于形式,以虚无为本,而包罗万象,故曰无极。然初学者究当就有形之姿式入手学习,久之着熟懂劲,融会贯通,始能入于神化之境。

案周濂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注云,上天之载,而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前,复有无极也。此云无极而生,究有语病。

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曰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机者朕兆也。太极拳当行功时,中心泰然,抱元守一,未常不静,及其静也。神明不测,有触即发,未常无动,于动时存静意,于静中寓动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合乎自然,此太极拳术之所以妙也。

万物之生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有太极斯有两仪,故有太极为阴阳之母。太极拳着着势势,均含一○圜形。其动而阳,静而阴,及刚柔进退等,均与易理无异。故得假借易理以说明之,非强为附会也。

中国旧日学说,诸凡事物均以阴阳喻之。故阴阳无定位,太极拳之为阴阳亦然。如拳势之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进步为阳,退步为阴。刚劲为阳,柔劲为阴。发劲为阳,收敛为阴。粘劲为阳,走劲为阴。手足关节之伸为阳,曲为阴。分为阳,合为阴。开展为阳,收敛为阴。身躯之仰为阳,俯为阴。升为阳,降为阴。凡此所喻,无论遇如何变化,内皆含一○圜形。故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拳无不在焉。

近日股市红火,忙于业务,适当时候会及时网上聊理论之天,共同探讨。

对于热心网友表示感谢

发表于 2007-2-12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peiyaya在2006-12-5 14:36:00的发言:
又抬出宋书铭这个江湖骗子来了,看来他根本就不了解历史

这个人可非同小可,像吴鉴全、纪子修等高手都败在他手下,在解放前的有关太极拳的书上也见到他的名字。不知道哪位高人为什么认为他是江湖骗子?他的武功是无人怀疑的,难道他得罪哪个人或是哪一拳种了吗?
发表于 2007-2-13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北海散人在2007-2-12 22:4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peiyaya在2006-12-5 14:36:00的发言:
又抬出宋书铭这个江湖骗子来了,看来他根本就不了解历史

这个人可非同小可,像吴鉴全、纪子修等高手都败在他手下,在解放前的有关太极拳的书上也见到他的名字。不知道哪位高人为什么认为他是江湖骗子?他的武功是无人怀疑的,难道他得罪哪个人或是哪一拳种了吗?

我的话可不是凭空说道,是顾留馨教授在论证以后提出的,他们,基本是同一代人,有巨大的、无可辩驳的权威性。
发表于 2007-2-14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peiyaya在2007-2-13 15:0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北海散人在2007-2-12 22:4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peiyaya在2006-12-5 14:36:00的发言:
又抬出宋书铭这个江湖骗子来了,看来他根本就不了解历史

这个人可非同小可,像吴鉴全、纪子修等高手都败在他手下,在解放前的有关太极拳的书上也见到他的名字。不知道哪位高人为什么认为他是江湖骗子?他的武功是无人怀疑的,难道他得罪哪个人或是哪一拳种了吗?

我的话可不是凭空说道,是顾留馨教授在论证以后提出的,他们,基本是同一代人,有巨大的、无可辩驳的权威性。

是顾留馨教授在哪本书上论证的,俺也想看看。

宋书铭的武功是假的吗?俺想看看顾留馨教授是怎样论证的。

此外我问一句:顾留馨教授与宋书铭先生是同一代人吗?看来你也不了解历史。

发表于 2007-2-14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查了一下,竟然发现了顾教授的论证文章,如下:

注:以上四篇系从宋书铭传抄拳谱中录出。许禹生《太极拳势图介》说:\"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袁世凯)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北平体育研究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许又说:\"唐许宣平,所传太极拳术名三世七,因只三十七势而得名。其教练之法,为单势教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又谓之长拳。其要诀有:八字歌、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传宋远桥。\"考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势,任意错综连贯,确为\"颇有所发明\",托名传自唐许宣平,传之宋远桥,以自神其术。所传抄拳谱,绝不类唐人文辞,开合鼓荡,乃武禹襄、李亦畲拳论中语,疑为宋书铭自著,托始于唐人。宋书铭不知陈氏太极拳另有长拳一百八势一路,故以自造之单式连贯练法为长拳。至于拉扯唐人为远祖,亦为无聊。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初非偶然。刘彩臣学生李先五著有《太极拳》,可供参考宋书铭的拳姿。  顾留馨附识

是这篇文章吗?这篇论证文章全是通过猜测、怀疑得到结论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论证方法已经被嗤之以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4 0:35:1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23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者无极而生     “太”,是大的意思,也就是平常人们说的极致、极点。“极”在古文里面,常常作为枢纽或者根本的意思来解释。在人们的通常说法里,“太极”这个词,往往被称为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而太极拳就被称为各家拳术中,最根本也最全面的拳术。“无极而生”的意思,是说太极的根本在于“无极”的意思。这个拳,重在锻炼精神,至于运劲、作势却完全纯任自然,不怎么拘拘泥于外在形式。从理念上讲,是虽然以“虚无”为根本,但是却包罗万象,所以也称为“无极”。但是,太极拳的初学者,终究应该从有形的姿式入手进行学习,在较长一段时间后,外在的招数逐渐熟练,然后懂得内部劲路与外部劲路的变化,招数与内外劲路融会贯通,才能够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3 14:55: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3-28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
发表于 2007-3-30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发表于 2007-4-17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天心在2007-3-28 13:2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jinfeng6089在2004-9-2 10:55:00的发言:

TO  松透君:

人老到一定份上,就固步自封了,自说自圆,自成一系了。

这就是 向恺然先生所认识的太极拳?片面了一些,只作一家之言吧。

-------所以转载向恺然的评述,是因为他见到了传统的正宗太极拳术,接受了高素质的文化教育,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太极拳的历史与发展,能用真正的武术内涵解说太极拳。自然,他确实是作为一家之言,但是海纳百川方成其大,泰山不辞细壤方成其高,如果我们能在前辈的肩上站稳的话,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成就更大。

向先生关于陈式只有一种推手的说法真是无知者无畏。可能是陈不愿告诉他太多,据我所学的陈式推手由浅入深,很多种啊,而且几乎每一种都与别家的推手训练方式大不相同。四正四隅,定步活步,到乱踩花都是很古朴很严谨的体系。其他还有很多站桩,行桩法也都是和别派太极不同的。

估计,那个时候陈家拳的对练,也就是人家陈家当时所仅有的一种"古迹"而已,而你所说的都是现代的,也就是陈家拳借鉴太极拳而创造的吧?

看来, 你不会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