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8 19:24:42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1 14:31
太极步法,动中求定。求其轻灵、稳健,提脚不蹬,是由脊背之气将脚提起,落脚无声,是由丹田之气将脚平松 ...

由脊背之气将脚提起,落脚无声,是由丹田之气将脚平松落地,松起松落。练不出脊背的节节贯穿和丹田之气的充盈就无法达到落脚无声和脚平松落地的吧,内劲太重要了。师父我乱评你别生气。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8 19:27:02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1 18:57
太极拳的“力由脊发”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这样发出的力量“整”。不是一拳 ...

力由脊发理想中的整劲,努力!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8 19:36:50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3 14:08
行拳不久,为了换来浑身劲力的整实,让人颇感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这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是方法错 ...

正在出大汗阶段!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8 19:47:03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3 14:14
太极拳处处都包含了阴阳和谐统一的辨证关系;从某种角度讲,人练拳、拳练人的思想也正是这种阴阳互补哲理的 ...

这种理想的境界做梦都想,呵呵!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9 09:03:02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8 19:47
这种理想的境界做梦都想,呵呵!

好!用行动去琢磨吧!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9 10:59:47

本帖最后由 栀子花 于 2015-12-14 14:50 编辑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9 09:03
好!用行动去琢磨吧!
好的,谢谢师父。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2-18 15:14:44

太极拳练的就是一阴一阳;
讲究阴阳变化、举动轻灵、动分虚实、沉肩垂肘、松胯圆裆;
还须合乎动静开合、根实松趾、立身中正、用意不用力等规范。
但太极拳的规范不仅仅是理论;
拳架中不规范,意念仍难以上身。
按规范的操作如下:
松动左右脚:
左脚意达顶,从顶下到右脚;
完成了左腿重心移向右腿重心的全过程。
左脚自然左移,出左腿。
随之松右腿,左脚松落地;
右脚松到顶,下到左脚;
完成右脚向左脚重心的转移。
这就是:偏沉则随!
如此操作,日久则太极意念自然弹出。
脚与地似融为一体,推之不动。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是不能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