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0-12 09:04:50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5-9 19:34


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soso_e183:}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1-9 21:13:24

拳起的时候,身体要落,你拳落的时候,身体要起,这个是起落,这样的起落是无穷尽的,而拳起身起,表面上看,是把脚上的劲蹬到手上了,但是你这个力发的过火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发力,然后蓄力,再发力的过程,而拳起身落,拳落身起的起落,实际上你发力的同时,就蓄了力,可以发力发力再发力,是真正的炸力无断续。内家最讲究的就是吐纳,寸劲,出处轻灵,出击精准,要打准点用长劲不太容易做到,长劲猛但卤钝,要打一个面可以,要打一个定点比较难控制。而寸劲讲究一个松字,在到达目标点前一瞬间才紧绷筋骨,打完又立刻将筋肉松弛,以待机再度张弓疾射。一般习内家拳者,以肚皮的缩鼓为鼓荡,为丹田力,其实正犯了努力努气之病,以腹部肌肉的局部用力推动全身撞人抡人而已,看似威猛,但必须距离才能发挥,一旦被对方顶死,必须调整才能二次发劲。 -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1-11 08:54:18

牧夕 发表于 2013-5-5 22:11
啊,多么艰巨的领悟,把它变成我的全部。

每一动至尽头时都必然要转换{:soso_e183:}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1-29 13:53:32

拳者,亦打亦化,化是打的手段,打是目的,太极拳亦然。拳者制人而不制于人,要制人不能不打,要打就不能不发力,发力是打的基础,是太极拳用劲的灵魂,化是太极拳应敌的手段或方法,故在太极圈中有“能化则能打”之说。真正的太极拳乃是化打合一之术,只有化打不分,才能步入太极拳的上乘之门。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1-29 14:03:08

南柯一梦 发表于 2012-8-17 22:04
好好领悟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修炼,一方面要学会借人之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自身能量的积蓄储备,特别要强化腰胯争合反弹力的训练,这些训练,犹如加粗加密自身的“弹簧”,即拳论中所谓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太极拳只有做到“极坚刚”才能“无坚不摧”,太极拳只有周身如簧,才能遇力则应,发力时才能撒手便出,即“发劲似放箭”。
其实,太极拳之发力,亦不过周身整合的松紧运动而已,因为人之运动是靠肌肉筋腱的松紧带动骨骼的运转而生的,松紧是人体运动的核心和枢纽,离开松紧人不可能产生任何运动,所以说,拳学无玄虚,真功本无秘,拳不过攻防,变不过虚实,用不过刚柔,练不过松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太极真功松紧系,易变松紧求真谛,自然松紧自然力,发与不发在心意,一切有为都是假,无为而为乃成真!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4 13:46:15

内力就是骨力也就是整劲,发力就是用骨架的合理结构打人,全身都对才行。正确的拳架是全部功夫的基础。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6 14:25:09

city008 发表于 2012-8-18 15:23
不同阶段不同感受

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去拙力,增活力,所以劲也,任何技巧都是建立在力量、速度、反应基础之上的运化,太极拳亦莫能外。没有力(劲)、不用力(劲)、不会用力(发力或发劲)、终生不入太极拳真功之道。

牧夕 发表于 2013-12-6 14:35:27

{:soso_e179:}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7 16:43:03

306344395 发表于 2012-8-17 20:58
享受慢运动,巧调节身心。经常打打太极拳可使内心紧张忧虑的情绪渐渐远去,随着刚柔相济的一招一式,让心灵 ...

太极拳所有的动作都是以弧线、旋转的形式变化的,哪怕是及其细微的动作都应做到如此,从脚跟到指尖,从指尖到脚跟。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12-12 14:56:43

牧夕 发表于 2013-12-6 14:35


衡量一个拳手发劲的质量,劲要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有腰裆的弹抖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的转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有落点劲将周身之力集中发出于一个着力点,如只是周身弹抖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等于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却没有杀伤力。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