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教学]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6: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4-6 16:48 编辑

太极拳练习时应腰椎中正,动转的圆化。在放松整个身心的前题下,仔细体悟以腰为轴转变虚实的过程,尊拳意要求,使气机遍布周身、阴阳经脉与劲道顺畅而互不相阻,式子动作圆滑而不迟滞。静中求动,动极复静。以静制动,因敌变化而显示神奇。
练习时势势都存有拳意,先求用意,练到意气相合,然后意到气到力也就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9: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核心。一动就是阴阳,就是开合。练太极拳,一定要有阴有阳;走拳架的时候要分清阴阳。要把虚实体现出来。虚实转换的关键在于腰胯。松沉到位之后,才能转腰。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清清楚楚。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9: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打得好不好,关键看你松沉是否做得好;倘若松沉做得恰如其分了,你的劲就能合好,说发就能发出去。由松变柔,积柔成刚,就见功夫了。在平时,行走坐卧都要在松沉上下功夫。练拳时,能松沉下来就活了。诀窍在于行拳时要处处把人体本身的重量体现出来,沉肩、坠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千斤坠下来,一口气下来,而不加丝毫拙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20: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可以接借上楼梯来练开胯与全身节节贯串与协调感,方法如下:
    上楼前将呼吸调匀,含胸拔背,松肩坐胯(重要)。
    抬腿时裆开胯松肩坠,尽力跨上3级或更多级台阶(取决于台阶的高度和本人的高度,一般三到四级),往上走时劲从后脚催膝,胯,腰,肩上行,尽量不用前腿膝关节的拙力,重心随劲传导而往前往上移动。
    其间充分体会肩,腰,胯的松柔感觉。
    以最省力的方式上楼!经常练习,有助于找到节节贯串的感觉,也有利于胯的打开。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只有气存丹田,意守丹田,气多了,才能后撑命门穴,使丹田生发之气游走全身。
“气撑命门”后,内气上行贯大椎、肩、肘、腕,内气下行贯穿胯、膝、足跟,方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完整协调境界。太极的发力方法就是“气撑后命门”用意把“命门”外撑,同时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合力发出爆发力,全身发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0: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4-11 10:48 编辑

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大小动作都是如此,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为一。双手合,手脚合,腰腿背均要说上话,全身配合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完整一气,防止单摆浮搁。练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四肢动作非逆即顺。重要的是胸腰的立体螺旋,金刚捣碓,握拳时,先要沉右胯,翻左臀,胸略左转。提拳时,再沉左臀、翻右臀,胸腰右转。砸拳震脚时,又变沉右翻左,胸腰向前转。金刚捣碓为立体螺旋,腰胯走横8字,平时,要注意练翻臀转胯。总之,打拳时胸腰不能平板运作,手足不能直来直去。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欲开先合,欲合先开。还要注意三节开合,拳合肘开,肘合拳开。梢节合时,中节要棚 ,根节要松,打拳时还要注意胸腰的开合,胸开时背要合,背开时胸要合,开时要开圆开好,合时要合住,并且是螺旋中开合。太极拳式中处处有开合,一个掩手肱锤最后发拳时就含了胸部的开合开三个劲。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开先合,欲合先开,欲要先给等等所表现的一开一合、一屈一伸、一左一右、一卷一放,均需要胸腰和四梢的折叠来转换运化。三个圈:一是大小动作自身处处都要旋转。二是大小动作所走的路线,非圆即弧,绝无直来直去。三是定式全身处处棚圆。练拳速度要快慢相间。拳打起来要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节节贯穿,如行云流水。不仅一套拳有快有慢,有高潮,而且一个拳式,甚至一个动作,也要有快有慢。例如走一个圈,下半圈蓄势引化要慢,上半圈发劲就要快这样打出来的拳就会跌宕起伏,有板有眼,不致于呆板,富有节奏感。要注意眼神——精气神的窗口。 但要注意做到慢而不间断不呆滞,快而不丢,快而不乱,快而不丢缠丝劲,快而不失沉着,不忘轻沉兼备。要打出拳架的节奏韵律,拳打出来要轻沉兼备、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螺旋缠绕,忽隐忽现、有快有慢、节节贯穿、犹龙似蛇,如行云流水,使人感受到一种美的旋律的体现。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3: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两脚错开的角度叫稳定角,也叫稳度角,身体平衡的稳定程度取决于支撑面和稳定角的大小,也就是两脚的跨度大小和错开的角度大小。还有“前蹚拗步”的左脚顺缠外摆落步要脚后跟着地再踏实脚掌,不要脚跟外侧着地,这样落脚的方向准确,犹如船之舵,决定了右脚出步的方向,右脚逆缠出步后要脚尖里合落实,这样使步形保持平行,不丁不八,即膝盖和脚尖保持一个方向,这样既能保证裆有撑劲,腰胯松活,又能保护膝关节不致扭伤。所以,脚上的功夫对周身劲力结构的科学搭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是“八字脚”、“丁字步”,两胯髋关节必然松不开,腰也灵活不了,膝关节还容易受伤。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3: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要求行拳时,要做到上盘形似风摆杨柳,下盘稳如磐石,周身就必须练就轻沉兼备的功夫。何谓轻沉兼备?轻是上升和轻灵的意思,沉是下降和沉稳的意思,就是说周身只要有上升的部位,就要有下沉的部位,沉稳是轻灵的根,没有沉稳就做不到轻灵,而轻灵是沉稳做功的结果。不能一升俱升,一沉俱沉,犯漂浮或坍塌的毛病。以“金刚捣碓”第六个动作冲拳震脚为例,当右拳向上冲拳提右膝时要左手下沉和左胯下沉,当右拳下采震脚时要左手上托和顶劲上领,形成有上有下的纵向对称平衡。再如:“初收”、“庇身捶”等势双手上掤时,身体躯干部分要下沉,不能随着手向上飘。“左右金鸡独立”一势,要在提右膝和右手上托左手下按的同时沉左胯,提左膝和左手上托右手下按的同时沉右胯。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要做到轻沉兼备,还必须在重心的倒换时裆走下弧,无论是纵向的前进后退,还是横向的左右移动,都要先松胯,再裆走下弧倒换重心。如:“前蹚拗步”,左腿外摆落地,裆走下弧重心倒好后再提腿出步,这时重心如果倒的偏向脚掌前,上身就会向前倾斜,丢掉了顶劲,加重了膝关节的负荷,如果重心偏向脚跟你会提不起腿来,即便硬提,上身必然前倾上浮。所以,在顶劲上领,身法中正的前提下,移动裆胯使肩井穴对准涌泉穴是做好轻沉兼备的诀窍。凡是做提腿的动作时,还要做到提左膝沉右胯或提右膝沉左胯,同时要收腹松胯吸气提肛,这种轻沉兼备功夫既引动了内在的气机,又锻炼了一条腿的承重能力和耐力,起着培根壮腿的重要作用。大多数初学拳者,经过一段锻炼后都深有体会,走路轻快了,爬楼梯有劲了,其原因就在于分别锻炼了两条腿各自的承重能力和耐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3: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缠丝功夫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人们往往注意上盘的缠丝劲而忽视腿上的缠丝劲,形成腿和膝关节直来直去,也达不到“外三合”的肘与膝合的要求。所以,提膝出脚要细心体悟腿上的顺缠和逆缠。如提膝里合时,要脚掌的外缘先领劲使膝部向外走一小弧顺缠至大腿根,当提膝后踝关节放松,膝关节再向里划弧肘膝相合,当铲步出脚时要由胯到膝到脚变脚跟里侧领劲逆缠擦地蹬出,如“懒扎衣”、“单鞭”、“斜行”、“前蹚拗步”等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