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教学]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2: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草奥奥奥奥 发表于 2012-8-16 11:41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太极拳的具体练法:
       *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这样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 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
       *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 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
       * 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
       *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
       检验练拳是否正确的准则:
       *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
       * 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
       *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
       *练太极拳只是用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
       * 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
     “ 松则沉":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放松。
       ** 首先,从思想上排除头脑中和各种杂念,松心用意,专心一意用意指导自己的行动,让紧张的神经系统放松。
       ** 其次放松内脏器官,使它们松到位。
       ** 再次,从头、颈、肩、胸、脊、腹、胯、膝、踝、足、肘、手、筋等逐一检查是否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各个关节是否松活,肌肤是否松柔。
       放不松是顽固的,反复出现的。在练拳的过程中,思想上会产生些杂念,神经系统又不自觉地开始紧张,身体的某些部位也紧张僵硬起来,但自己还不觉察。易紧张的部位因人而异,但以肩、胸、腹、腰、胯、肌肤最不容易放松。思想上注意一些,这些部位就放松些了。因此在演练拳架的过程中要有意反复几次检查自己不易放松的部位,如有明师指点,会更快发现那些不易放松的部位,就像自己的缺点自己不易觉察一样。久之这些易紧张的部位就逐渐自然放松了。当然用意也不要太过,要无过不及,太过又紧张,反而放不松了。这样日日练拳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检查,日日放松,时时放松,克服紧张情绪,放松自身肢体,在练习太极拳架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 “ 松 ” 的滋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01: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两肾及命门炼法简介如下:

   (一)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按照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技术要求,调整好身体的状态。
   
   (二)随着意念前引,以腕领臂徐徐向前上方弧形上搠腕与肩平,手指自然下垂,意念在腕背,体会搠劲。

  (三)两手十指随眼神心意前趋的引领,向前平展伸挤,意念在指梢,体会挤劲。此时,腰背稳稳地、适度地向后依靠,体会“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的感觉,以益于命门。
   
  (四)两手塌腕,十指自然上跷,以肘领臂向后下方沉稳地牵引至腰侧附近,意念在掌心,体会捋劲。

  (五)松胯下坐,身体重心略降,随心气下沉。两手沉稳地按落于两胯外侧,意念在掌根,体会按劲。

  (六)心气放松,两手舒指下垂,恢复成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状态。以上动作,各动衔接连贯自然,并配合细匀深长的呼吸,以自然和顺为宜。
   
  (七)上动稍停,意念引导,左肾、左手略下引然后左肾提升,以身带肩以肩带臂略向上提,左足轻松;同时右肾沉落,右手向下微按,右足踩实,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并随势略下沉。
   
  本动是以两肾左提右降的内动,来促成身体重心的转换。
   
  然后右肾提升,以身带肩以肩带臂略上提,右足轻松;同时左肾沉降,左手向下微按,左足踩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并随势略下沉。
   
  如此这般,左右互换,可做数次。动作柔缓协调,意念须沉着专注,意在两肾。两肾抽换数次后,可结束动作,恢复成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状态。
   
  以上动作为一遍。然后再从动作(一)开始,做到动作

   
  (八)为第二遍。如此反复,遍数的多少由个人而定。此功法可单独练习,亦可在习练太极拳套路之前做数遍,以利于调整心态。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02: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7-15 02:02 编辑

太极拳的两肾及命门炼法简介如下:

   (一)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按照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技术要求,调整好身体的状态。
   
   (二)随着意念前引,以腕领臂徐徐向前上方弧形上搠腕与肩平,手指自然下垂,意念在腕背,体会搠劲。

  (三)两手十指随眼神心意前趋的引领,向前平展伸挤,意念在指梢,体会挤劲。此时,腰背稳稳地、适度地向后依靠,体会“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的感觉,以益于命门。
   
  (四)两手塌腕,十指自然上跷,以肘领臂向后下方沉稳地牵引至腰侧附近,意念在掌心,体会捋劲。

  (五)松胯下坐,身体重心略降,随心气下沉。两手沉稳地按落于两胯外侧,意念在掌根,体会按劲。

  (六)心气放松,两手舒指下垂,恢复成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状态。以上动作,各动衔接连贯自然,并配合细匀深长的呼吸,以自然和顺为宜。
   
  (七)上动稍停,意念引导,左肾、左手略下引然后左肾提升,以身带肩以肩带臂略向上提,左足轻松;同时右肾沉落,右手向下微按,右足踩实,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并随势略下沉。
   
  本动是以两肾左提右降的内动,来促成身体重心的转换。
   
  然后右肾提升,以身带肩以肩带臂略上提,右足轻松;同时左肾沉降,左手向下微按,左足踩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并随势略下沉。
   
  如此这般,左右互换,可做数次。动作柔缓协调,意念须沉着专注,意在两肾。两肾抽换数次后,可结束动作,恢复成太极拳套路习练时预备式的状态。
   
  以上动作为一遍。然后再从动作(一)开始,做到动作

   
  (八)为第二遍。如此反复,遍数的多少由个人而定。此功法可单独练习,亦可在习练太极拳套路之前做数遍,以利于调整心态。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1: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站桩要由意念来导引。意就是气,守意就是守气,守气就是守神,守神就是养生。站桩要求松静,松是轻松其体,静是清虚其心。站在那里,双臂微微弯曲,掌心在胸前相对,好似顶天立地怀抱大树。双臂向内用力,就能把大树抱细;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树拉粗。有时意念下沉丹田,或通过双腿一直沉到脚跟,向下深入无限远;然后,脚踩,腿蹬,腰挺,头顶,力量通过中枢神经一节一节一直达到大椎,通过双肩、双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后再从指尖一点一点慢回到脚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达到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境界,身前身后有了什么动静,不用睁眼就清楚明白。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双臂微微发凉,那是浑身的火气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气,一身就有了精气神,就会身强力壮。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11: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桩时间的长短没有硬性的规定。想站就多站一会儿,不想站就少站一会儿,一般不少于五分钟就好。站完了,双手可从前胸往下推拿几次,按揉丹田,顺时针揉几圈,逆时针揉几圈。然后双手叉腰,按揉命门,从腰部向后向下推拿几次,一直推到尾骨。最后,十指梳头,上下叩齿,再搓搓双手,搓搓脸,搓搓额头、眉眼、鼻子、两颊、后耳、脖子、后脑勺等,浑身轻松舒适。
        站桩有法又无定法,法无定法是真法。想在哪里站就在哪里站,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站到一定功夫,即可达到脱规而守规、随心所欲的境界。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可以益智,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8: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练法从全身来看意在涌泉外皮,脚盘会松;
意在命门外皮,腿脚全松;
意在百会外皮,全身会松。
眼神外视远去,去而不迷,意念放空,则内外相融,身如尘埃般自然松荡,全身空空。
为了防止出现偏差,意念不必离身,就附着在周身皮表与外界相融。
       只有肩松胯松,肩胯才会自然相合为一,否则,永远分离各自为阵甚至互相冲突,比如掀胯耸肩。此相合为一,不扭不斜,胯平肩平,使内劲以最大效率得以施展。如是,太极可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9: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中的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是腰椎活动的结果;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力由脊发,这些是胸椎活动的结果;虚领顶劲,竖项神惯顶,这些是颈椎活动的结果。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统领下,以命门为火车头,带动脊椎和四肢运动,直接关联到背部的骨髓神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先由脚下的阴阳变化,及腰部的虚实变化,通过脊柱及四肢的节节惯串,才能引起肢体的形状变化,而节节惯串,必须是全身松净、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松是练拳的方法,也是练拳的灵魂,而节节惯串才是练拳的目的,没有节节惯串,就不能练出内劲,肢体松不透就不可能达到节节惯串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9: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腰松不开脚难以放松,膝胯僵紧,腰是呈上启下的大关节,腰松不开形成一块板,堵塞上下通道,上肢的肩、肘、腕、手四大关节本力退不掉,周身挂力操作,这样就很难体会到阴阳变转,举动轻灵,行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的太极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7-19 19: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腰胯虽然连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塌胯也称坐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讲,顶头悬与气势和轻灵有关,塌胯则与沉气、沉劲,化劲,发劲等密切相关。塌胯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只有胯关节高度灵活了,腰胯及整体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动之感,左旋右转进退随心。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松腰塌胯,开裆沉气,气沉丹田等说法,都不过是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再加上带轴的腰,旋转自如,才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腰主转动,以灵活为用,以之带动四肢,这是练柔软的基础;胯以沉稳为主,在灵活的位移中稳定中心。腰胯虽然连在一起却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时主动运用腰胯。四肢的活动只不过是腰胯动作的外在延伸,或称为腰胯动作的表现形式;而功夫浅的人,只见手脚盲动、乱动,不见腰胯的运动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2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松是人体的各部位有紧转变为松的全过程:人体有头,四肢,躯干,五脏六腑组成。毛发连着皮肉,皮肉连着肌肤,肌肤连着骨骼,骨骼连着肌腱,韧带,关节,四肢连着躯干,躯干连着五脏六腑。由于,上述所有部位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人体各部位的放松必须是通过拉伸,舒展,挤压,变得伸长,柔软,灵活,富有弹性,达到由紧变松的目的。
这如同弹簧被压和橡皮筋被拉长,由紧变松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弹簧和橡皮筋的俩头必须是固定的,而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连接的,所以,完全符合这个条件。有的人讲人体的运动是人体的骨骼运动,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人体的骨骼是一种生理材料,是一种载体,它本身是不能运动的,只有靠依伏在骨骼上面的所有人体部件经过无数次不间断的由紧变松,又由松恢复到紧的周而复始的转换,引发了人体各关节各部位的不间断的往返收缩伸展,形成灵活,轻巧,富有弹力的运行,牵动了整个骨骼的移动,才产生了骨骼的整体运动!
这如同一辆汽车一样道理:汽车是一种载体,本身是无法开动的,由于,汽油的燃烧,产生能量推动引擎活塞的运动,进而引发转轴的转动,带动汽车轮子的转动,最后推动汽车的开动。
其实,世界万物的起源,生长,发展死亡都离不开松和紧的不离不散的变换。生命是有单细胞开始的,它经过松和紧的频繁收缩扩展慢慢地有单细胞成为双细胞,又慢慢地发展成有生命的生物,最后产生了人类。同样,人的心脏通过松和紧的频繁收缩扩展,产生有力的跳动,推动了气血的流动,人体各部位的松和紧的频繁收缩扩展又使人的机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运行,使人得以成长,壮大;又因为人体各部位的松和紧的收缩扩展日益减退,人的机体也逐渐走向衰亡。有此看来,松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一门文化,是包罗万象的综合科学,中国太极拳是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精华而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