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教学]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1: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在所有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最基本的;第一重要的是产生向其它方向松的母松。向下放松贵在一个‘放’字.像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物放到地下.是因减弱向上的支撑力,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放.把骨架放顺,让皮肉像晾在衣架上的湿衣服似的挂在骨架上自然垂坠。真正放松到脚下了.放下的部位就有沉甸甸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向下放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也叫松沉,或简称‘沉’。” 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

松腰松胯则气自合沉,能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真的松沉到脚底贴地,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顶起,这是地面反座弹力作用的缘故。在初得内气后,除了手上的感觉,接下来就是感觉到小腿发沉,再然后是脊椎骨发重,自己觉得走路旁若两人,感觉身体饱满。这也松沉落到脚底的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1: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在练拳架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腰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腰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练者要做好松腰塌胯,首先要放松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大腿和小腿阴面的肌肉的肌肉,肌肉松不了,又如何能松腰腿的筋骨?又如何能松沉入地呢?
跟松沉有关的是人的重心,练拳者的重心大约有四种。第一是实际重心,也就是人体的真实重心。
第二是意念重心。练拳时要用腰脊带动,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意念重心是可变的
第三是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的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会感觉出来。快速松沉到脚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收好尾闾,收尾闾能夠致使丹田向前向上凸起吊裆,内气自然而然沉于下丹田。
第四是功夫重心,功夫中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真正技击时,内家拳是以功夫重心取人。功夫重心在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比较好感觉。有了从腰胯有向下松沉的感觉之后,逐渐感觉来劲在膝、小腿肚、脚踝之上,不久可以感到沉到脚底了。
       化劲就是要把对方之劲力通过松沉卸到脚底地面,这样才能化之干净。

松沉到脚底松沉到地面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松沉到脚底的练法还没完全到位时要松沉到脚底与地面紧固的粘在一起了,就是松沉到地面的练法,从上往下的松沉到位了。

发表于 2014-8-15 1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8-15 11:09
太极拳松沉落到脚底的感觉是:“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 ...

讲的太好了,感谢杨老师。{:soso_e16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9: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行拳灵活与呆滞,全在步法上调整。迈步时必须先将一侧胯根微向内收,该侧腹部充实,坐稳一腿,固定重心后,另一腿缓慢地弧形迈出,膝关节微曲,保持灵活。落脚时注意方向角度,转换时膝尖外撇、内扣,脚跟左旋右转,不可稍有紊乱。步法是行拳之根,“定步”须沉气稳实而不飘浮,“动步”须轻灵活泼而不重滞,步步有根。每一种步法都是划圆走弧形,绝无直来直往的走直线步。“迈步要 轻灵,落步要稳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近年来,有一些练家对“差之毫厘”之说,仍是懵懵懂懂,不明就里。须知,这个“差”就“差”在脚下。授拳习拳一定要纠正脚法。人们常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在习拳之始就须认真严谨,力求步法的方位、方向、角度和幅度准确无差错。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4: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慢练出真功,慢练就是活桩。功夫来自活桩。任何拳术都注意桩功的练习。桩功既是筑基本功,又是通向成功之途。任何拳都有一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桩功练法。站桩是立桩功,慢练是活桩功。太极拳有无极桩,也有太极桩。太极桩就是活桩功。除了有一套活桩功的练法外,慢练也是活桩功。太极十三式既八门五步,根据太极易变之理,八卦由五行而生,八门手法即八门劲须以五行五步为基础。所以慢练活桩即桩步稳固,沉重如山,而又虚实灵换,五行自如,则八门手法更具有威力。慢练有助于缠丝功的煅练。意念由内而外地慢慢向周身各部集散。使外形动作渐渐与心意相合。则内劲缓缓地向意之所向目标缠绕流注,使气血周流全身,疏通经络,并使肌键、韧带产生弹簧绕卷一般,久久练习即可达到一触即动的化引进击的缠丝功。快触则快转,慢触则慢随,急缓我皆应。慢练能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气以静养而有益。以平和之心,养浩然正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气和而物壮,养身有所赖,气盈而劲足,拳术有威力。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顺其自然是法则。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5: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练出内劲必须要动作缓慢均匀。练拳的速度越慢,运动量越大,动作越慢,意念活动的作用越大,越能细微的品出劲来。动作缓慢均匀是达到“运劲如抽丝”的先决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5: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5: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定是,上中下三丹田中气一线。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5: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头部放松。头分三节,天目以上为梢节,天目至人中为中节,人中以下为根节。各节要象转动丹田一样反复转动,意念里面有一串佛珠在螺旋转动,又好象佛珠在大脑里扫描一样。转动时觉得大脑向外膨胀和向上下拉长。转到一定时候觉得天灵盖也在跟着转动。身体躯干亦分三节,胸部以上为梢节,胸至丹田为中节,丹田以下为下节。四肢亦同,靠身体部分为根节,依次中节、梢节。转动放松方法同头部。丹田亦分三处:上丹田在头额,中丹田在心窝,下丹田在肚脐下寸许。站无极桩时根据功力可分别守三处丹田。随着理解的提高,逐步达到丹田随意走,无处不丹田。
 楼主| 发表于 2014-8-20 15: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待。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