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2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劲就是要把对方之劲力通过松沉卸到脚底地面,这样才能化之干净。
松沉到脚底和松沉到地面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
松沉到脚底的练法还没完全到位,要松沉到脚底与地面紧固的粘在一起了;这样就是松沉到地面的练法,从上往下的松沉到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9: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发劲是圆走化、方出点的快速刚劲。当对方落空之机已成,应当采用合力而击之。此时必须审明机势、方向、时间,三者不可缺一。发劲如弹丸,无往不利。发劲又如放箭,曲中求直,直达指端,发劲时须敛气凝神,先内动然后随意识的指导下,松腰落胯,含胸拔背,开裆合裆,脚跟蹬地产生地面反作用力,目视对方受力点,形不到而气力应先人,如枪弹出膛,迅猛异常。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20: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式太极拳的内劲锻炼方法与外家拳练功是不一样的。它的独特风格就是缠丝劲,是用意识指导动作,放松肌肉,动作螺旋式地划弧转圈、反复绞转,松紧交替的锻炼方法形成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所谓“化”就是顺着对方的来劲,划一圆弧,使其来劲转移方向、落空、而不得势,掌握这一圆弧的大小,有形与无形,腰身旋动的配合,以及其柔韧、沾粘劲,都是化得好与坏的关键,不经长期磨炼,是难以恰到好处的。因为化得好,才能打得好。前辈大师们,特别强调“化劲”要松静、要柔韧,要圆活,要求全身松而不懈,园活轻灵,劲路柔韧,只有这样, 粘、走、化,才能应用自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柔化刚发是太极拳的攻防的一般规律,但刚与柔之间也存在着“刚中寓柔,柔中寓刚。”的关系,用柔化要有刚劲在后支援,有如“棉里藏针。”按之则下,起之则上,使对方感有身不得势,劲无法施,处处别扭的味道,故用柔时要“柔韧如棉,松静自然,粘随缠 绕,斜闪克坚。”用刚劲又要有柔劲在后备储,发力后不至被人牵制,所以用刚时又要“紧而不僵,沉而不重,劲蓄不露,触即骤发。”刚与柔是相互孕育,浑然一体而又变化多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缘关系。
  至于刚发,不能有绝对的模式,应依变化而变化,可先发制人,可化中寓打,可随化随打,等等。但如何应用得手,确有讲究。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顺势发人,是以势顺、气顺、劲顺而发动的攻势。利用借力、和力、小力变大力的技巧。因其以“内三合”为主导,要求内气鼓荡,心神内敛,得机得势时发出的力量,有如摧枯拉朽。如顺鸾肘,顺步挤、按等。     “引进落空合即出。”就是利用对方击打的惯力,顺其力,再加上自己的一把小力,而把对方远掷。
     “曲中求直。”是顺着圆弧,利用旋动中的离心力,发出的直线进击,力量变大,逆着方向,力量就会抵化。
      此外沾、粘、连、随的“随”;舍己从人的“从。”都有顺随,顺从的含意,因为利用顺,才不是绝对的被动,才不是被对方强掣、硬拽,看似随,从,却带有主动。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八法和其他太极招数的施用,都是合理的运用了角度和方向,所以太极拳的身形、步法的变换、转折,进退的正确与否;以及幅度的大小,进退的尺度,在技击中占有决定性作用。

  “中在得横”在与人周旋而转动身躯,主要是找对方的横面,得到对方的横面,就有了机会,就有了一半的成功。

  “实在必冲”如果得机得势,就要毫不犹豫的冲去,冲时进步、跟步、插步等步法,是协调配合,必不可少的。

  “专注一方”要求我们对准目标进击时,要精,气,神专注一方的向前发出,如思想,眼神不集中,或拐弯抹角就减低了力度。

  “侧向竖击”把自己的身形,自然调整成上身与后腿成一直线,斜形向前发力。

“太极八法”无一不是身形交换,进退的步法,争取有利的方位,而施展的招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弹抖劲是整体的爆发力,松活、沉肩,转腰是产生弹抖力的三要素,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把全身力量集中在一个部位,松肩、松腰力由脊发,有如弹簧压紧突然松开放出,其劲短而骤,瞬息,对方已远掷,使人防不胜防。所以弹抖劲也是太极拳独有的绝妙发力形势之一。

  “腰松肩不松,弹抖力不成。”只是说明外形运动的重点,更主要的是以“内气”作原动力。以意行气,气与力合,方能达其妙境,因其力猛烈异常,要善于运用,慎于运用。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 18: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拳艺技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规律,有些恰恰相反,所以能丢掉自然习惯,熟练掌握练就的技巧反射本能。确非易事。

  例:“舍己从人”多有遇小力,还能从人。与大力时反不能从人。舍不得丢掉自己的力气,造成与人较力,至少也有顶的现象。

  “一动无不动”是全身配合,势势贯穿,侍机应变的法则,但多见一处受制,全身失灵。不能临场发挥。

  “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是一个蓄而后发的击打过程,保持间架,以圆为主的拳艺。而不是直来直去的打法。又多不能适从。

  “力由脊发”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这样发出的力量“整”。不是一拳一臂之力。掌握这种“整”劲,必须摒弃局部发力的习惯。

  “快慢相间”在快与慢的关系上,在人们的心理与习惯上,可以说影响最深。因为手快打手慢与力大克力小相同,是存在着的现实。太极拳就要打破这个常规习惯。同时在心理上要有高度修养。

  太极拳也不是不讲快,但决不妄动,“急则急应,缓则缓随。”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前辈大师发人:“遭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不玄。”这种快是从慢中磨炼出来的真快。所以平时锻炼一定培养心静、气敛,不急不燥的心情,遇乱不慌,遇险不惊,泰然自若的风格。临阵自会显出太极的真味道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18: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松腰松胯则气自合沉,能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真的松沉到脚底贴地,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顶起,这是地面反座弹力作用的缘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