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太极拳有自身的规律和规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8: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需要膝盖对脚尖方向;两膝盖要分别对脚尖方向,做到圆裆开胯;裆的形状不能是尖的。身体要保持立身中正,就像坐在凳子上的感觉。身体重心在后面,支撑腿应承受身体90+%的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9: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为什么需要松垮圆裆

所谓裆部,即会阴部位,也是指两胯根中间的部分。研究太极拳裆的作用与要求,不能孤立地看待,它是人体结构一个组成部分,与腿、脊、胯紧密相连,腰部旋转与它的转动是分不开的。太极拳所强调腰档劲,实际上是腰胯联合发出的劲。胯开而裆圆,胯转即裆转。腰与胯的旋转必须是一致的。那么,腰裆的旋转也是一致的。
如果裆部转动不灵;
腰轴旋转的灵活性就势必受到影响,力由脊发就会受阻,发力大大减弱。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讲究无过无不及,就是守中,守势,守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就是守规则,守住做人的底线,遵守行事的原则,这是立身之本。是对自己和他人,人格的尊重。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5: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有“心知”和“身知”阶段:

    “心知”不等于“身知”,“身知”是指拳理在演练者身体上的具体体现,通过拳架及形体语言将太极拳的拳理内涵全部表现出来。

“心知”是“身知”的基础与前提,只有通过“心知”才能达到“身知”;

“身知”是对“心知”具体化的检验与印证;

但多数人都是“心知身不知”,要使“心知”逐步变为“身知”;

是每一位练太极拳人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与必走的途径。

“身知”的程度是其太极拳拳技水平的最好评定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正线是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公转轴。

人体前面上自百会下至会阴经过丹田的一线为“前中线”;

背后与之对应为“后中线”;

两侧身百会至足心涌泉穴为两条“侧中线”;

前后中线和两侧中线所在平面正好在“中正线”相交;

此为人体运动的重心所在,同时也是人体重要脏器和诸多要害所在;

任督二脉运行于此,如受重创轻则伤残,重则毙命;

因此太极拳技击的主要目标就是“取中”,即进攻对方正中线或侧中线。

虚领顶劲,下颌内收,含胸拔背,裹臀吊裆,气沉丹田,上领与下沉在意念上形成对拉之势,从而使身体中正。脊柱中正则腰轴旋转灵活自如,任督二脉流转通畅,不会产生丝毫停滞,肢体关节进退反侧屈伸过程中可以游刃有余。

脊椎成反弓之势,才能使脊柱成为劲之源泉;

劲力透过梢节发出,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惟如此才能攻于中,守于中,取于中,渐至随心所欲!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劲与力之区别:劲无形而力有形,劲沉而力浮,劲聚而力散,劲由筋而达于四肢可发可放,力由骨阻于肩背而不能发。
太极拳尚巧劲而不用拙力,呆力愈大者,巧劲愈小。螺旋劲、抽丝劲、麻花劲,如千年枯藤,不易拆毁,即引即发,蓄发相变,即用巧劲之谓。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8: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
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08: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种好习惯:准时,正确,恒心,迅速。

缺少第一项,光阴会虚度;

不具备第二项,错误百出;

没有第三项,事情永远办不好;

丢失第四项,遇上良机,都会白白错失哟!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5: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折叠从形式上来说,每一动至尽头时都必然要转换,这个转换就是折叠;

它是不断出现的,自然而然,不要人为去管。

从内劲上来说,每一动都要有相反过程的用意和表示,这个用意和表示就是折叠;

它是用意的,它是贯穿点点势势的。就是这么简单。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8: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时候,都不要瞧不起别人…
鸟活着时,吃蚂蚁;鸟死后,蚂蚁吃鸟。
一棵树可以制成一百万根火柴,烧光一百万棵树只需一根火柴。
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你瞧不起别人时,只不过别人不和你计较!
花,姹紫嫣红,却只是昙花一现:
树,朴素寻常,却可以百岁长青。
活着,低调做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