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1 19: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1-18 16:27
太极拳行拳时注意把劲沉于脚底;
凡胯的进与退、左右的旋转都必须用脚底的蹬地;
以及脚底后跟紧贴地面左 ...

劲还沉不到脚底,好好体悟!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起势迎新春;

六封四闭开财门;

金刚捣硾定乾坤;

云起手来也开门;

白鹤亮翅福寿添;

金鸡独立步步高;

倒卷肱来虚怀谷;

上步七星祥瑞照;

掩手肱捶驱鬼魂;

前招后招迈阔步;

野马分鬃自奋进;

玉女穿梭送吉祥;

海底神针定乾坤;

收式气闲喜迎宾;

人间处处是太极;

顶天立地共贺春!


初六,祝各位六六大顺,在家顺、在外顺、心顺,意顺,前程顺;

一顺百顺,天地顺,人情顺,风调雨顺,现在顺,将来顺,一帆风顺!

祝愿大家2016年一切都顺!

祝大家身强体健,拳技精炼!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就是这样;

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

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

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

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小气;

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

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变机敏。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2: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细节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

1、“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凡是前进的动作,脚跟先落地,然后再慢慢地改变重心;凡是后退的动作,脚掌先落地,然后再慢慢地改变重心。

2、凡是旋转的动作,应先把身体稳住,再提腿换步。

3,凡是收掌的动作,手掌应微微含蓄,但又不要软化、飘浮;凡是手掌前推的动作,除注意沉肩垂肘外,同时手腕要微向下榻,但不可弯得太死。

4,凡是小臂外旋时,注意小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拧劲;

小臂内旋时,注意母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里裹劲。

5,凡是由虚而逐渐落实的动作,腰部都要有意识地向下松垂,以帮助气的下沉。

6,凡是起的、开的、曲的、蓄的动作,配合呼吸时,都是吸气;

凡是落的、合的、伸的、发的动作,配合呼吸时,都是呼气。

7,每一动作,先用意识引导内部运动,外形随之而动。

8,每一动作,都要做到:意到、气到、劲到、神到、形到;

寄意,气,劲、神、形五合一的整体运动。

9、“腰一动周身皆动,“腰”一静周身皆静,“腰不动,手不发” ;

“欲要身动,先要腰动”

10,拳势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在定势是把气呼室外;

接下来自然转入吸气,因为定势是发势向蓄势的转换点。

11,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最基本的要求。

每一动作都须在松、静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要把松,静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

12,太极拳是练内功的,要有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思想;

必须天天演练,苦心琢磨,才能达到更大的养生保健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08: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劲和太极拳劲


   太极拳法中要求发劲,而且强调整体劲。 但把五脏六腑劲带出来了, 这样长期下去是不养生


的。也偏离太极这两个字,也就是每一方位劲大 ,自然另一方位劲小 ,这样不平衡的劲习惯就是不


能改的毛病。 长期这样就影响寿命, 五脏六腑在奴劲, 中正没有了, 这个时候脏腑是紧的 不当


家, 而松又不当家, 因为形体没有归位 。 身体全部的动态运动中自然动能归到一个地方, 而这


样发全部散乱了。 没有稳冲就没有复 ,就没有根,所谓的腰裆还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 内劲不是


发出来的, 是懂道理后,催养出来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 练太极拳得到太极拳劲 那是武术的劲跟


太极劲 是两码事。 而练太极是根据自然规律运动而动 ,不是技巧招数 ,套路就是一条船,载你到


岸边,他的使命就完成,靠岸了还背着船走路比比皆是。太极按规律运动就可以,按规矩行拳,就 能


演示这个规律的就得到太极劲了, 而太极劲 一动就是整体 没有局部动的 。


    太极阴阳就是道, 永远以平衡为宗旨, 太极拳用太极的道理来包装,但真正练的体和理,很多


人听不进的。也不愿意去改正。 太极拳不出功夫就是这个原因 ,难练也是这个原因。 阴阳不分的


,但拳法到处都是分, 只能出一些技巧, 技巧招数不是功夫范畴。真正的整劲,一台手就有。而不


是努半天发出来的。太极的境界不在拳,不在术。在于道,阴阳吐纳之道。故:太极是太极,太极拳是


太极拳,武术是武术。太极劲也就是暗劲,柔劲轻灵、柔活、敏捷、精巧、活脱,以内气运行,在外


形上不易直接观感,故称爲暗劲。丹田发沈,膀胱发热,脚跟发重,头顶发悬,肌肤发胀,手指发


麻,这一切均爲内部有充足内气的体现。 所谓劲的缠丝,即爲动分和静合,是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一种


形式和蓄势。周身相随,节节贯通,使内气按照拳架的需要,有规律地在体内运行,做到局部不妄


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楼主| 发表于 2016-2-22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练,肌皮,夏练筋;

秋练,丹田,冬练骨;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08: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态好,人缘就好,因为懂得宽容;

心态好,做事顺利,因为不拘小节;

心态好,生活愉快,因为懂得放下。

别让脾气和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

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好的心态,能激发人生最大的潜能,是你最大的财富。

QQ图片201602111453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6: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脚发劲的几种情况

     脚上的一动,含着调节的功能;既能使你的发力结构更为合理,也能避免膝关节和腰部的损伤。

    让我们来看看属于发劲和脚关系的各种情况。

这些情况都属于典型的、最简单的;

而那些复杂的发力也只是这些简单情况的组合。

1进步落前脚掌,蹬后脚发劲;

     进步和开步或衬或套的时候,因为是前脚的脚跟擦地而出;

到了地方前脚掌落地;就是后脚发劲的时候。

当然,前脚掌落地的时候自家得万事俱备立刻使招,一耽误人家可就使了。

2跟步落后脚发劲;

      前脚位置合适,后脚前跟半步,因为后脚的跟步是前脚掌擦地而动;

脚跟前移半步左右合适了,脚跟猝然着地之时,就是发劲之机。

白蛇吐信就是典型的拳架;


如果距离对方稍远,还可以前脚进步,仍旧是后脚跟步落地的时候后脚发劲。

3后脚原地落脚跟发劲

      二人相持,步子本来开着,前脚位置合适,如果是发劲向前;

可将后脚跟原地微微提起再猝然落地;这落地之时,就是向前发劲之时;

劲力就传到前手,作用到对方身上。

4进步落前脚扣前脚发劲

     劲往自家侧后的,使捋使挒,无论是衬是套还是前脚不动;

前脚一扣(或者前脚掌为轴而脚跟蹬出成扣)拧腰转胯的时候,是前脚发劲之机;

发力方向是向前下方而且有钻子的意思,此时是后手控制对方腕臂或肩背完成拧身捋引。

如果原来步子不够大,还可以撤步,仍旧是扣前脚发劲。

后脚的脚尖得外摆。

5退步落后脚发劲

      步子本来不够大,但是前脚位置合适,在向前发力或者受到对方大力推挤的时候;

迅速撤后脚,脚前掌擦地后撤到合适位置,脚跟落地蹬地发劲。

6调脚发劲

     两脚位置合适,脚无须挪动,只须扣摆调一下发劲,关键是后脚那一扣。

这种情况多半是拧转发力。

可以看看闪通背的预备势!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6: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种松胯状态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从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于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缩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它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落胯亦叫沉胯,太极名师孙以昭在《杨式太极真功》一书中说:“沉胯之法,在于先抽胯,其方法是如出左步时,左胯微向后抽,同时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这样不仅可使步子大小一致,而且抽胯后再向下落沉也极为容易,做时注意肩与胯合即成。做到了松竖脊柱,松腰沉胯,就能做到上下成为一个整体,即周身一家,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就能上下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开合有致,收发有心了。”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落胯应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入身体,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再加点下坠的意思。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持着落,胯不能挺出去。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掌等动作。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悬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练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力微曲,但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但膝关节僵直也不对。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对于初学考者的确是非师指难明的事。粗看后脚似直非直,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后脚似弓膝微屈。松腰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终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运用弓步时前落胯,后塌胯。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发劲时松腰塌胯,对方就跌出去了。塌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前推、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五、开胯
它不是指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绷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好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固。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相机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合胯用于打虎势、弯弓射虎等部动作。
七、转胯
转胯是指前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水平方向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的状态,常用于进退行步时中间过渡的提脚动作,或在直劲转横劲一或横劲转直劲的动作。若是行步时转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迈出,前实脚转胯的幅度以转至后脚跟、后脚掌、后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之时为准。转多了会使身势歪扭而影响重心,转少了则提脚不自然,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既强调了腰胯在技击发化劲时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部分动作最终的劲力是由身体单侧作用到目标上,在完成技击过中,胯关节为了协调整体动作的完成,必须作出相应的转胯动作。
八、旋胯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10: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内,外三合记10字

肩胯,肘膝,手脚。 心,意,气,劲。

十字记住,内外三合就记住了。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真正理解和领会还需慢慢学。

例如:金鸡独立肘找膝。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