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0-29 19:47:30

太极拳妙全在引劲落空,此劲即在“擎”“松”两处,练得。能荡开,能拎起,能连续,始能有效。太极拳得劲处,则全在开合有整劲,即在“引”“放”二处练得。能浑身配合,曲中求直,始能有效。云手一势,乃开合劲运动路线之典型;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12:25:19

“内劲”。武术劲法术语,内家拳专长,而形意拳独善,故有形意劲,八卦步,太极腰之说。指经过武术修炼,全身骨节灵通,心意贯穿而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力。因其运转隐于丹田而不显于外,故名“内劲”。这种劲具有聚全身气力于一点的威力,比不少有功夫人练出的“整劲”更高一筹。内劲锻炼注重以内里感觉引导动作,以丹田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神经中枢系统驾驭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内家拳招法朴实实用,但是如果未练出内劲却无法应用于交手,因缺乏内劲运转,同时内家拳招式多小式,没有外在速度惯性和力量,很难抵挡来人招式。内家拳的发人丈外,四两拨千斤,沾连粘随等都靠内劲转换,所以才能打出出乎意料招法和效果。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12:33:05

rainzheu 发表于 2012-8-13 10:5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太极拳的内功有阳劲与阴劲之分。
阳劲,即采用内功的一般攻击频率,但攻击力量巨大的攻击方法;阴劲,即攻击力量稍弱,但是攻击频率极高的攻击方法。
这也是内功分阴阳的说法的解释。
无论哪种所谓的内功,均非一两日可以练成,这需要巨量的时间对肌肉与神经反应的高强度锻炼后对肌肉与神经的改造。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3 15:20:36

          行拳要守中用中,不偏不倚;做人应不卑不亢,把握分寸。
  行拳要气定神闲,抟气致柔;做人应心平气和,温文尔雅。
  行拳要气沉丹田,随遇平衡;做人应沉着冷静,稳重自信。
  行拳要虚心实腹,舍己从人;做人应虚怀若谷,善为我用。
  行拳要周身一致,节节贯穿;做人应全面细致,不失偏颇。
  行拳要至诚求真,心意相合;做人应率真诚实,本心能动。
  行拳要有意无意,以柔克刚;做人应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行拳要虚领顶劲,一气贯通;做人应公平正直,一身正气。
  行拳要身正势正,沉稳中定;做人应心正气正,翦除私欲。
  行拳要净心松身,自然天成;做人应胸怀坦荡,质朴真纯。
  行拳要行云流水,轻灵圆融;做人应随曲就伸,善于调谐。
  行拳要知己知彼,得机得势;做人应明于自知,推己及他。
  行拳要用意非力,自然顺遂;做人应勤于思考,勿令强为。
  行拳要动中寓静,静中触动;做人应劳逸结合,一张一弛。
  行拳要以小胜大,圆转机巧;做人应事半功倍,讲究效率。
  行拳要契合宇宙,融于自然;做人应调整自身,适应社会。
  行拳要注重规矩,内外相合;做人应掌握原则,遵约守诺。
  行拳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做人应勤恳明志,水到渠成。
  行拳乎?做人乎?噫!行拳亦做人乎?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7 10:34:47

秦淮河 发表于 2012-9-3 14:0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很多人做不到哟;不知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真正理解?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7 10:37:57

       太极拳主张虚则灵灵则变,实腿转变貌似与此相悖,实则不然,这恰恰是太极拳的高深奥妙之处;       太极阴阳学说有“阴中寓阳,阳中寓阴”之说,在太极拳中则表现为“实中寓虚,虚中寓实”实中变化在于实中虚变。
         实中无虚谓之僵,虚中无实谓之浮,双腿之间有虚实之分,单腿之中仍然有虚实之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7 10:45:29

太极拳行拳时点起点落,迈步如猫行。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地面不允许有丝毫的拖拉痕迹,神似猫行轻柔矫健悄无声息。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这是三大内功拳的步法特点,虽然提法不同形各有异,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许空起空落。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7 10:51:24

行拳时要保持立身中正的姿势,通体放松,具备足够的腿部力量,这是实现步法轻起轻落的前提条件。迈步强调以腰胯带动腿的运行,两腿的虚实务必要分清,虚中轻含意念随心所欲,实中暗蓄松柔收放自如,上下相随协调一致。上步时充分注意: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7 14:26:53

太极总地来说可以归纳成「屈伸开合」四个字;也就是说,练到一定的程度后,式子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举手头足之间都是一招一式。要举手投足都符合太极的原理,就必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8 18:54:33

太极拳行拳时“松得开,合得住”与整体劲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松得开是练整体劲的前提,合得住则是整体劲爆发的前奏。谈到“合”时大家最能想到的就是内三合外三合之说,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外三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内三合。“合”实际上就是形成所谓的“劲整”,我们在行功走架的过程中始终要求一动全动、动中有序、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这本身就是一种“合”,从而练就周身一家的高层次的“合”的整体性;达到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动下随、中间动上下合、上下动中部应,周身相合调动千钧之力凝于一点。拳论讲: “劲起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里的梢指的并非四梢,而是各个出击点。太极拳要求周身上下各个部位都能够发力,把各部整合为一体、集周身之力于一点发出,其爆发力不言而喻。太极拳讲究落地生根,要求脚下要稳,如果脚下不稳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身体尽量放松,下盘自然就稳;身稳劲才能实,这时脚下才更稳健。足下蹬地发力,拧腰扣裆,瞬间借地面的反弹力向上传递、弹抖爆发,将力传输到发力点,整体弹抖力才会更有效地发出。这里的各个部位的恰到好处的协调一致就是“合”。只有这样高度一致地“合”,才能使整体劲爆发得淋漓尽致。
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