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法和其他太极招数的施用,都是合理的运用了角度和方向,所以太极拳的身形、步法的变换、转折,进退的正确与否;以及幅度的大小,进退的尺度,在技击中占有决定性作用。
“中在得横”在与人周旋而转动身躯,主要是找对方的横面,得到对方的横面,就有了机会,就有了一半的成功。
“实在必冲”如果得机得势,就要毫不犹豫的冲去,冲时进步、跟步、插步等步法,是协调配合,必不可少的。
“专注一方”要求我们对准目标进击时,要精,气,神专注一方的向前发出,如思想,眼神不集中,或拐弯抹角就减低了力度。
“侧向竖击”把自己的身形,自然调整成上身与后腿成一直线,斜形向前发力。
“太极八法”无一不是身形交换,进退的步法,争取有利的方位,而施展的招数。
太极拳的弹抖劲是整体的爆发力,松活、沉肩,转腰是产生弹抖力的三要素,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把全身力量集中在一个部位,松肩、松腰力由脊发,有如弹簧压紧突然松开放出,其劲短而骤,瞬息,对方已远掷,使人防不胜防。所以弹抖劲也是太极拳独有的绝妙发力形势之一。 “腰松肩不松,弹抖力不成。”只是说明外形运动的重点,更主要的是以“内气”作原动力。以意行气,气与力合,方能达其妙境,因其力猛烈异常,要善于运用,慎于运用。
太极拳处处都包含了阴阳和谐统一的辨证关系,从某种角度讲,人练拳、拳练人的思想也正是这种阴阳互补哲理的具体体现。t当你汗流夹背醉心亲近太极拳时,当你冥思苦想,潜心钻研太极拳理时。拳在花中笑,这份笑意是一种会心知心认可的微笑。因为它即将回馈给你的是一个全新的你,它将改造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改造你的心灵,改造你的意志,改造你的体魄,改造你为人处事的方法,改造你……,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与韧性,天、人、拳将合而为一!
行拳不久,为了换来浑身劲力的整实,让人颇感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这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这是阶段性的。肌肉酸痛,因为地球引力会用肌肉的酸痛来提醒你身体的这些部位是紧的。还有消耗本力和能量带来的疲劳,真有些吃不消。颤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担心。“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出完细汗出香汗”。到了仅细细出汗,此时是全身汗毛孔在呼吸,达到不疲不喘才算进了太极的门。刚开始大汗淋漓的关是一定要过的。抖是调整内里的上乘法门,妙处说不尽,只有自己在练里体会。这时要用意志克服困难,要有毅力的坚持练下去,这个阶段叫做“人练拳”,就是“人练太极”。
内家拳在练的时候,身体要求是舒展大方。可是在“打”的时候,身体要求却相反像是一根绷紧的弹簧一样,身体似乎是被压着的;但随时准备弹起来。说的好听一点,身体就是特别像是正在捕食的豹子,或者说是捕鼠的灵猫。而对手,对于这样的,往往是“不堪一击”的,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来。更要命的是:即使打人出手后,身子依然保持卷曲的样子,因为它随时有下一次的出击。所谓的“太极者,长拳也;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中间是没有断点的。因为太极的打法一旦出手就是连绵不绝的凶猛,不断对手的机会,不让对方有机会怎样做到呢?
很简单,就是攻防合一。
拳出手后,第一是“不后退”的要诀,“硬打硬进无遮拦”;
第二是连消带打,不会给时间让对手来反应和调整的。
真太极的打法,估计见过的人很少,就算见到了也不会认识的。因为它与平时见到的太极拳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快速和威猛”,根本不像是“软绵绵,慢吞吞”的内家拳,而像是极刚极猛的“外家拳”。
这种打法,是“一触即发”,快得令人惊异:在交手的一瞬间,整个身体就走完了一个完整的劲,达到所谓的化发一体,力量和速度都很惊人。但是从外形一般人是看不出来这种内在劲的变化,甚至连交手的当事人也不知道就被莫名其妙的了。所谓的“疾如风,快似电,还嫌慢!”,就是太极一派的打法。慢练快打太极劲!!!
杨锦富 发表于 2012-8-1 15:51
午睡是一种高效率的睡眠机制,它属于人们正常生物节律的需求。如果不是因为繁忙的工作、学习和紧张的情绪影响,或者由于茶酒之类的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饮料所打扰,那就尽量保持午睡的这个好习惯。把握好时间限度,让你一觉醒来重新注入生命的活力,开展下午高效能的学习和工作吧!
练真的太极拳功夫要有机缘,有福分,否则碰不见正宗的太极拳老师,或碰见了失之交臂,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自己不识真假好坏,遇着杂门左道的老师反以为是好,倾心学之,日子久了,错误越深,虽遇正宗老师,也难纠正。本有练好拳的决心,反而练不成了,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所以说练好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五弓棚在外,
五心圆中擎,
柱随腰划转,
三圆平立鼎。练拳时要做到!
在练习拳架中,低桩利于拉筋骨,不利于力量下到脚跟;中、高桩利于力量下沉到脚跟和走内劲。
低、中、高桩要轮流打,才利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