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就是要练出腿上的弹力功夫来。上占三分下占七,功夫练在下盘上。 就是通过放松腰胯,力沉脚跟,力量从脚上像弹簧那样反弹上来,通到手上。
太极拳练的就是一阴一阳,讲究阴阳变化、举动轻灵、动分虚实、沉肩垂肘、空腰松胯、展指松腕,脚虚松趾、立柱身形、以意行功、不用劲力、安舒中正等规范。
太极拳的规范不仅仅是理论,操作中不规范,意念仍难以上身。
首先是合;才能松、开;合的到位,松沉就到位。
太极拳的沉就包含了合、松、旋。所以我们行拳时是逢沉必转;
太极拳练内里的东西,练无形的精气神,不在表面作文章。拳是打给别人看的,功是留给自己的。动是拳,静是功。真正懂得练功的人,是在“势断意不断”上下功夫。比如,每一个动作在结束的时候,在外形上似乎有片刻静止,其实身体里面还在动:呼气、下沉、胯根松掉。这“片刻静止”正是练功的主要时间,是体会和找感觉的时间,即所谓的“意不断”。
再比如:“云手”侧行步收脚下落,不是直接把脚落下去,而是有个停顿,叫做“延后落脚”,仿佛是在用脚底看一看,听一听,嗅一嗅,觉得安全了才落下,如履薄冰一般。这就是在练意,在强化感觉。
太极拳古拳谱曰:“达摩传下太极拳,一路起落势如仙。长灯辉煌碧浊洞,招招势势似舞演。
起势先使括边炮,太白金星摘心拳。轻身架云雾中旋,幼猫上前观金山。
嫦娥挽绸两侧舞,怀抱明月光闪闪。若有妖魔来作怪,心意括边炮震天。
白鹤亮翅柔如棉,十字插手似绕线。手分上下鸡独立,白马分鬃瞎扶船。
鹞子翻身秀婵娟,梅鹿卧枕如躺绵。雾中苏醒静幽幽,双手散云垂两边。
仿佛梦中作一战,静中乐极心颜欢。”
动作名称为:括边炮,控心掌,转身顶云,上步七星,单鞭,怀中抱月,当头炮,白鹤亮翅,十字手,金鸡独立,白马分鬃,鹞子翻身,童子抱观音,左右供佛。
太极拳步诀曰:“起步节要松,迈步如猫行,步步要均匀,轻灵柔而灵,独脚负重心,虚实要分明。弓步像弓莫费力,摆脚弹脚需要轻。虚步足跟要离地,单岔就像幼猫醒。进退插跳侧歇步,移变需求轻松静。”
太极拳任何技法都离不开“掤劲”,太极拳一但离开“掤劲”而专研技法,落入旁门不说,即便苦练终生,精研一世,亦不能明太极拳之精奥,有形无实,精进难为。可见,“掤劲”与太极拳关系之重要。“掤劲”者,不僵不滞、内外合一,一气贯穿,劲力浑圆,混然一体,触之即应,应对自如,自然之中具有灵动的弹性力,这种力刚柔瞬变,隐显无迹,随变而变,随心所欲,是谓“无为而为”。太极拳凡具备“掤劲”者,无论单双臂自然撑合,均有“推之不瘪,拉之不开,挑之不起,压之不下”的功力,且弹性灵动,浑厚沉实而不死,毫无僵滞之感。太极者,“掤劲”备,而“五弓”成。
气沉丹田,后撑命门!
中国功夫无论是何门何派何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求气沉丹田。什么是气沉丹田,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气沉丹田是指气沉前下丹田,也就是肚脐下三指处。我认为气沉丹田不仅是指气沉前下丹田,还要气沉于后丹田,也就是把命门撑起来。实际上,气沉前下丹田只是为了意守丹田,养气。
而气沉后丹田则是为了用气,气沉后丹田时,你感觉腰部混圆,力量很大,打起拳来就会轻灵沉稳,若是实战会有爆发力,也是产生太极内功的表现。因此,太极拳行拳走架时,能够做到气沉前下丹田,就算入了太极拳的大门,而气沉后丹田,撑起命门,让后腰鼓起来,才算登上了太极拳的高级学府。
掤劲不丢即是太极功。神形合一自能一气贯穿,周身一家;双臂撑合自能感悟胸中腰间开合;缩胯起胸自感丹田力足;内气鼓荡;头领足蹬神意行,身拔劲沉脚有根。关要处全在开肩,双檗松要撑,圆要沉,松撑圆沉自为“弓”即“掤劲”备而“五弓”成。“弓”成劲整,弹、抖、颤、灵机一动劲如箭。习太极者只要有了拳中要求的“掤劲”;什么“惊炸力、爆炸力、寸劲、混元劲、浑圆劲”等等,一点即悟,刚柔瞬变,虚实不定,因敌而变,遇隙而发,不发而发。
所以说“掤劲”得功夫成。“掤劲”练习并没有特殊的方法,太极拳中每一招一式都训练出拳中要求的“掤劲”来,有些只是掌握起来慢点而已。
太极者若能“掤劲”上身,什么沾粘连随,听劲、化劲、放劲则易如反掌,而后自能阶级神明,难亦不难。“掤劲”练习,必须正确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要感悟:头领足蹬臂悬撑;松肩肘沉必起胸(含胸拨背);井(肩井穴)塌膝顶尾闾中;坐胯缩肛踝自拧;裆圆胯缩臀内裹;气势拧拔神形合,神意合一掤劲成。
太极拳的逢转必沉,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要贯穿始终,
比如左掤接右掤,向左转,沉左胯,边沉边边转,边外撑,这个螺旋劲就出来了。
逢沉必领; 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撑劲。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逢起必落;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怎么找,就是要端平两胯。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另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身高不要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逢定必松沉;是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最明显的就是肩胯。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这四个规律,贯穿在每个动作里面。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练法,每个动作都有起承转合。要细心体会。
太极拳的拳式无非是一起一落,一去一回,一来一往而已。‘以手为例,一去一回或一往一来手的运行路线是两个半圆弧,或一个圆,即去的半圆弧为开,回的半圆弧为合;弧的一端是起始,另一端是终止,“物极之谓变”,开到极点即变为合,合到极点即变为开;此是拳式躯体的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