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3 08:44:36

起式走螺旋,力从足底发;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6 11:09:24




太极拳行拳时腰胯相连处,是人体重心所在,是人体平衡的关键之处。腰隙与丹田处于同一水平面,腰隙靠后,是先天气之本;丹田靠前,是后天气之本,统一的方法是腰隙为开,丹田为合。同时,随着脚下的前踩后蹬,腰胯瞬间拉开的一摇一抖,丹田如气球般一合一压一放,弹性十足,即可整体爆发。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6 11:21:09




太极拳的腰隙开松的特点
 1.能带动肩胯的顺利旋转。旋转才能增加身体的稳定性,如陀螺下面的锥尖根本不能稳定重心,但一抽陀螺,旋转就平稳了。
    2.能让身体绕轴旋转,成八面支撑之势。单单是周身僵态掤架,是不能八面支撑的。 3.可使肌肉松松地附在骨骼上,利于毛细血管的流通。如此,通过旋转离心力把心脏血液顺利甩向四梢,减轻了心脏的压力,这是最好的养生运动。
 4.能使其形圆,形圆则气顺。
 5.腰轴正后;化劲时,肩胯散开绕轴回旋;发劲时,肩胯聚合绕轴螺旋。可前后左右移动重心,作自主性平衡的调节。同时配合含胸拔背,身弓撑起,能使我们气沉丹田,下重上轻,势如不倒翁。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31 09:52:26

太极拳行拳时尾闾始终垂坠而不起;
肩胯始终垂坠而不起。
实侧胯跟始终落实无有起意。
虚腿欲起而虚侧胯不起,尾闾更不能起;
两臂不管是起是落,肩不能起;肘似有重物悬挂,不能空。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1 18:04:58

太极拳练的只是平常功夫,不是超常功夫,也不是异常功夫,它的神妙尽在平常之中。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3 02:02:58

静态不是止态,太极拳也是同样运动体征。腰转催身、手随,腿足不动。但只是转腰,其他属静态运动,用意不用力;足动,七星全动,属静态整体转动。包括虚实转换等。随动犹静。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_47{QTMXQ5P[$_JKEJV.gif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3 17:12:55

太极拳应该分为两种---即健身太极拳与技击太极拳

  健身太极拳主张以虚灵、松净、静谧的方法来修练。行功时;血管松弛,毛孔开张,骨络顺当,心气平和,是一种运动量(气血活动量)极大、消耗量极小的动功,完全符合养身之道;也是防治慢性疾病、恢复健康的良好手段。
       技击太极拳则可以防身御侮,克敌制胜;文则可以调气养心;延年益寿。可谓习武而文在其中,是一种文武兼修的拳术。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5 08:44:50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2-5 08:46 编辑

太极拳行拳要时时两脚使劲下踩,丹田气下沉,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都要想着放松松沉。要意气贯注经穴:就是意想各节的穴位;
例如:
松肩想肩井穴;
松肘想曲池穴;
松胯想环跳穴;
松胸想膻中穴等等;久之自然放松松开。
行拳时内气由穴位进入骨髓之中,进而达到节节贯穿,内气出于骨缝,充于肌肤,通过经络,达于四稍,从而获得松沉之劲。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7 19:33:50

太极拳松沉一定要松沉到脚底心涌泉处,感觉有得力感时,才能松开让大地的力反弹上来,做出其它动作,才能顺其自然!!!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10 15:43:33

在行拳时要做到“三松三竖”:
松肩竖颈;
松胯竖脊;
松踝竖腿。
页: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