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9 20:04:55

练太极拳要懂得什么是缠丝劲

行太极拳就要练内劲,内劲就是缠丝劲。凡是圆形发出来的东西,它都带有缠丝劲。太极拳是上下,左右,前后,四
傍,内有五脏百骸,外有肌肤毫毛,没有抽扯之型,没有提拔之意,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缺陷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断续处,是浑然一圆,方为合格。所以,太极拳完全是圆形发出来的劲,有缠丝劲。因为它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抽扯之型,没有提拔之意。
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在,行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回四梢通七窍,增长内力无穷,使内劲收敛入沽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怯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力也,缠丝劲风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里缠,外缠,大缠,小缠,顺缠,逆缠,正缠,倒缠以及百般缠法,都是结中气运行的,但是教人时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什么缠法,这样教人大大有悖于练拳之道。只分什么是正缠,什么是逆缠就可以了。


云手完全是正缠丝劲,倒撵耾完全是倒缠丝劲;


单鞭左半身是正缠丝劲,右半身是倒缠丝劲,


其它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样的身法,就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0 16:26:15

太极拳的所谓根劲其实就是整体之力,相对的就是局部之力。太极拳练到把八门劲合一了。也是根劲起到作用,这个根劲既是学到的练到的,也是找到的,自己悟到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2 10:21:46

在练太极拳时身体的虚实转换是指“上虚下实”,拳架运行时,重心转换是指“两腿一实一虚”。腹部的运转是靠脚趾扣地,通过腿的拧转挤压(螺旋缠丝)将沉到脚底的气(能量)反弹,身体内的能量通过外力的挤压上升到腰髋部位,腰髋部在这种能量的催动下像磨盘一样开始辗转,身体上肢随腰运转。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2 17:04:06

练太极拳,一定要有阴有阳;走拳架的时候要分清阴阳。要把虚实体现出来。虚实转换的关键在于腰胯。松沉到位之后,才能转腰。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清清楚楚。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3 14:35:51

行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3 14:43:19

练太极拳身体不停的回环旋绕,其实意思都在自己的丹田那里,都在往里收。其它拳路也一样,为什么慢着点练,慢着点知道出去了还得知道回来。重点是回来。绝大多数人打拳一是快,二是猛,那是一点收都没有的,练完了好像挺精神,可日子久了就会变成外强中干了。你收着练,慢慢地脑子里的私心杂念也没了,心里头空空洞洞全是这拳,每次练完了气一归丹田,溜达溜达散散,回家一照镜子,两眼睛锃亮,这就是精气神足了。切记,眼睛也不可随便瞪。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4 17:05:41

太极拳内功修炼,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的练习,在内则是丹出的运转,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其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4 17:16:49

太极拳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同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如此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的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及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注意放松胯关节,并放松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青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
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7 00:01:50

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1-17 00:07:59

练拳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
          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
         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