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杨锦富

沙滩太极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虚实关系

不倒翁为何不倒?一是它只有一个重心,二是它重心偏下,三是它的底部是圆形,四是上虚下实。

练拳要掌握的方法就是虚实互换,虚实互根,并且注重重心下移;

在倒换重心时裆走下弧,以维护自身的动态平衡。

为达到平衡要把握三种虚实关系:

一是重心虚实关系,

二是发劲时的虚实关系,

三是手足虚实的搭配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开合关系

欲开先合,欲合先开,逢开必合,逢合必开;开合相寓,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白鹤亮翅定势是双臂展开而双足相合,足合而膝裆开,两臂开而两手相合;

处处有开合,胸开背合,背开胸含;

外形开合与丹田开合,动作开合与内呼吸相配合。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刚柔关系

刚柔相济、互补、互孕是太极拳的主要特征之一。

刚柔相济的劲力是整体性的螺旋式的,轻沉兼备的一种弹性劲。

不论劲大劲小,不论动作快慢,不论是蓄是发,其劲力都是刚柔相济;即‘五阴五阳称妙手’。

棚劲显明体现刚柔劲,有向外支撑膨胀之意;象气球,轮胎一样‘筋骨要松,皮毛要攻’。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顺逆关系

陈式拳以顺逆缠丝为其精华,非顺即逆,处处皆讲螺旋式的缠丝劲;

不论是开合、虚实、刚柔、快慢变化,都要走缠丝劲。

顺与逆的变化,是根剧着力点的变化而变换,因此双手双臂双腿,都是一顺一逆或双顺双逆的折叠变化。

变化的依剧是根剧对手力点变化而变化的。

注意不论梢节、根节、顺逆变化都要走腰劲。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快慢关系

事物都是波浪式前进的,为了体会太极拳的节奏感,行拳速度要快慢相间;

不仅一套拳有快慢有高潮,而且一个拳势,甚至一个动作,也要有快有慢。

例如走一个圈,下半圈慢蓄势或引化上半圈快即发劲,这样行拳既不累也不平板;

又易引起兴趣,做到松活快慢而不气喘。

习拳时慢,发劲时快,练功时慢,表演是快,做到慢而不呆滞,

快而不乱,快而不丢缠丝劲,快而不忘轻沉兼备。

真正做到快而不失沉著,慢而不可间断。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拳时始终要保持心平气和。首先把大脑中枢神经“静”下来,放松周身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身体端正自然,头顶同会阴始终保持垂直,上下呼应,避免挺胸、凹肚、低头、弯腰、弓背、突臀等现象;呼吸要自然,逐渐运用腹式呼吸,始终保持腹实胸宽状态,使下身稳重,上身灵活。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意识导引动作,动作要轻松柔和,不可用拙力、僵劲;动作要走弧形或环形,逐渐达到各个肌肉群和关节都能一动无有不动,连贯均匀、绵绵不断。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太极拳对上肢的要求
    1、以腰为轴心:腰部松沉直竖,不软塌,不摇晃,骶骨沉着有力,使重心下降稳定,微微放置腰部来带动四肢运动。
    2、头要正直:动作时意欲去何处,眼神先去,目光要随着主要的手转动而前视,停势时目光经食指前视,延展及远,眼神要照顾上下两旁;颈项要随目光转动,松竖而不僵硬;口唇要自然合闭,下颚微收,用鼻子呼吸。
    3、肩要松沉:两肩平齐,不可一高一底;肘要松垂,肘关节微屈,用意注于肘尖,手臂伸缩运转时,轻灵沉着而不漂浮;腕要灵活有力,近腕节尺骨处要随势沉住,指要舒展,手臂在运动时要旋腕转膀。
    4、对躯干的要求:太极拳“主宰于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锻炼任脉、督脉、带脉的重要方法。“主宰于腰”是要求在“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原则下,腰部松沉直竖地微微旋转来带动上下肢的动作,既锻炼了任、督二脉,又使带脉膨胀,肾部充实,日久能使带脉一圈肌肉丰满,小腹部冲脉有气势旺盛之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6: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太极拳对下肢的要求

两腿要分清虚实,胯根松开,膝关节始终保持微屈;

动步出腿,先将一侧腰腹转换落实,胯根微向内收,将重心坐稳于一腿;

股四头肌着力、臀部与足根齐、臀部之力要到足跟;使实腿膝关节既稳固又灵活;

身体微向下蹲,然后另一腿缓缓伸出,膝关节勿挺直;

足尖领劲运行,迈步要轻灵,随着重心的缓缓移动,两足交替支持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动作时旋踝转腿,足趾足掌足跟实踏地,足心涌泉穴要空,使足劲下沉;

似植地生根,使桩步稳固,虚腿得以灵活变换。

    每一个姿势的起、承、转、合,着着贯串,节节松开,处处合住。

其中主次先后,要细心体会,辨别清楚,使动作顺遂有序。

在动作中间不可有停顿之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要协调一致。

上下相随,不先不后;要做到“内外合一”、“一气呵成”。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7: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慢练心法诀窍
慢前心静体松,周身轻灵。练拳伊始,一切都放下、都舍去,进入清净拳境,感觉似乎在艳阳下、乾坤间、花草里,又似乎在海上,摇晃晃,恍惚惚。
如此克服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猿意马,自然能“慢”下来。
慢中运行动作,以意导气,以行应意,以意发劲。感觉头悬颈竖,尾闾中正,手心发热;
全身似乎“拖泥带水”,手心似乎托、拢、含、滚小气球,周身似乎有一个大气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拢如气柱,脚踢如踢球,脚踩如踩重;
运手如摸鱼,抱球球自在,进七则退。
退则有阻力,棚出如风行于水,捋则如手画眉毛,挤则如钱投鼓,按时如掀箱盖,采挒时如正反掏窝,肘时内劲集于肘尖,
靠时内劲似乎在肩部散开,
进时如推(或蹬)石磙,退时如随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捧气贯顶,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
左转身则意气从右向左流通,右转身则意气由左向右流通;
气如环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转,如纺纱抽丝、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领,内旋小指引领,带动周身,一转无不转。
慢中体会脐轮转圈、丹田磨气、循经合脉、气运四梢、抻筋拔骨、腹内鼓荡等。
这种体验似真非真、似有似无,心意太执着则不能持久,反易散乱,如无心意则易分心不能用意恰当,不能落实腰脊主宰与丹田核心。
故拳打有无中,无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别人难代替。
慢后收束,如细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
没有衣服附着,洗尽病气、毒气、秽气。
三气排出体外,降于地底深处无影无踪;大自然的清气、真气从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