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3: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和太极操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
太极操与一般体操相似;
而太极拳讲究的是内外协调一致。
只要仔细地观察,就能分辨出两者的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4: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做到以下几点可避免将拳练成太极操:
一是要求练拳时必须立身中正;虚领顶颈、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胯圆裆。
二是要体现“根在脚、劲于腿、主宰腰、形于手”的特点。
三是要求练于丹田,后撑命门,鼓荡腹腰,以意导气,以气催行;以腰为轴,左右旋转,两胯抽换;
通任督脉,遍带冲脉,达于四梢,气遍身躯,归于丹田。
四是必须一动全身动,行出太极昧。
五是心要静,心不静,就会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
必须在练拳之前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
行拳时,不要东张西望,看这看那,想这想那,心不在焉。
心静才能宁神,宁神才能专注,行出意境。
六是注意呼吸:
太极拳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
必要时发出“哼、哈”之声,与套路动作配合。
不然,有可能起到负面效果,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09: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太极拳在初级阶段的过程中应注重肩关节的转动;
不要从手开始。
螺旋缠丝运动从最基础给建立起好的运动概念。
所以我们知道关节的特性,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从哪开始练这些动作,是从四大关节开始这些运动的。
我教学生都是从基本功开始。
李功科: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
@功科 你好!有什么感想吗?
王强:
@功科 你醒了,我刚入睡,争取早睡早起
李功科:
@杨锦富 师父,我一直在体会你说的要开会阴穴。这两天就觉得真的把会阴穴开了,才会有胯开了的感觉,有圆裆的感觉。才真的感觉到有对拉拔长
李功科:
@王强 强哥,我刚刚洗完锅碗瓢盆
王强:
两肩对两胯,应该立身中正就能体现出吧,我的一点理解
李功科:
@王强 对,我的毛病就是在转身的时候,总是上半身倾斜,上半身出去了,胯留下来了
王强:
細分弓应有6弓,可把背弓分为大龙的弓及双肩背的向前的弓𡿨空胸)
王强:
@功科 任何转动,我覚得先早重心(双腿) ,其它感觉陆续跟上,相对立身中正要好一些,望评点
李功科:
@王强 对,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懒扎衣在合住后,是先转移重心,到位后,再转胯,这就有肩肘手节节贯穿的感觉
我:
@功科 @王强 你们好!进步很大咯!
李功科:
@王强 现在我是在找大周天之后的肩肘手节节贯穿的感觉
李功科:
单鞭里大周天之后
王强:
@功科 单鞭?
李功科:

李功科:
还有中盘
李功科:
@王强 应该都是你说的先转移重心后转胯,然后靠惯性出手
王强:
@功科 我现在一点鞭的感觉没找到,苦脑啊,可能太想用力了,再有左胯松的同时与鞭手的相互合作始终不行,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
我:
大家昨天晚上交流的都很好!希望能继续经常的看到。谢谢你们!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焕春: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今天早上练拳重点向学生们强调了,合得住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方式方法。
刘奇: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环宇星:
杨老师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邹凯:
杨老师早上好,各位师兄师姐早上好
程卫:
杨老师早上好,各位师兄师姐早上好
乔卉:
杨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丁金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丁玉英: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周雨: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顾旭:
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陈忠泽: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池州天健汪涛: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程卫:
今天早上感受合的住才能展的开,在练转腰时,合的住,口中出口中回才能找到腰胯带动手的形于手的感觉,谢谢杨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5: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义勋 大椎领起~精神抖擞!把根留住~互为其根!动作到位~准确无误!要想身知~穷尽余生!
感恩@杨锦富 师父!
@功科 有胯入门,知极则成。
感恩@杨锦富 师父!
@Prxiangshan乔卉 细细体会合的住。定的稳。定即中定!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
@杨义勋 八门五步十三式之定式~“定”乾坤!
承上启下、虚实转换、蓄式待发、合收展开、厚积薄发、松透沉足、大椎领起、腰松胯落、胸涵背拔、五弓皆有、凝神聚气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16: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7-5-21 16:22 编辑

冯晓芳:
1,太极拳五行规范,文学于内,武学于外;任脉阴柔,督脉阳刚,任督融合,刚柔并进。
前后走大周天,上下走小周天,左右走四肢经络,中正旋转包括上肢开合转体走腰带脉。
2,我觉得;互为其根是在足虚实转换和末梢轻重技击技巧中体现。
上下相随,八面支撑的中正点;胯裆的开合旋转以及腰的转换旋律是关键。
每个势都要找到互为其根;才能进入韵中【松沉劲,反弹力】才能彰显。
3,气沉丹田后要引入足底,触使根【深、实、稳,】气血鼓荡棚足,反弹力增强,肢体灵动敏捷。
4,走经络学拳;学拳经络通而棚,走五行而圆中;【有方,方中有角,找杠杆力点】
经络不通只能是拙僵力,外型肢体操。
行拳每一势不单是肢体、丹田、脊骨、筋络运动,而是内在里经络【缠丝 、回旋、游动、弹跳、鼓荡】的运用。
5,拳起身落 ,拳收身起,是开合储发劲。行拳中如果能熟练使用;就会身形快捷灵敏收发自如。
太极拳慢练储劲;能逐步地习练身体各部开合,但不是越慢越好,而是通过慢练积累,完成快的弹抖。所以身体各部件的协调融合是练拳中要注意的 。
6,我感觉;每个基本功不是单纯 的使用,而是都要在意的引导下;随意随气随体随力而融合贯通使用。
身体各部都要按序开合松沉,特别是在阴阳转换过程中,柔如流水,轻如飘絮 ,裹如胶,粘连随,刚柔并进。
上下肢体顺逆缠要在丹田气息核心使用中;配合前后裆的开合,以及膝的翻扣,胯的拉伸升降,尾闾的定位旋转,特别是腿大肌双心使用是关键。基本功扎实,理通才练习正确。
7,空腹时气息要贴在后背,腹松沉实满,这是大椎拎起会有五弓棚满抱球之感,身体真的棚圆了。达到这个阶段;能真实地感觉到每次都在大腿内侧双心的推动下,气血炙热而流动足下,气息沉入足底。
8,每个太极动作的起始 ;都由【内催外】方为正确。肢体的缠丝螺旋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体也会有初步的理解到真实的感同身受。
9,气息循环不影响内折叠动荡,反而加强了气血的通透使用。
每个动作都是在意念的引导下 和合而为之,肢体的气血鼓荡加强了劲力的强度。
每个势都充斥在逐步开合中。使自己感受气血行走的路线,这个流动是随经络而行。我逐步感知太极拳是养生健身的法宝。
10,太极拳多数人都强调;【闭会阴】要找忍尿感觉,但却忽略了开会阴的功效。
我的体会是;会阴穴平时都是自然闭合的,不要强制再合,你忍合身体局部会紧而不松,气息隔腹而不下沉,做不到自如百顺。会阴开合是胯裆松柔弹崩的需要,要按规而做。
如;会阴开你才能坐下去,否则你就是蹲下去的;【坐】;是尾闾催胯的使用,【坐】根基牢固。
【蹲】是翘臀膝受力的使用,【蹲】足根松动,脚掌受力易被对方捋带。
11,腰椎要竖满蠕活,竖腰椎与夹脊相连,形成节链。
任脉与督脉内开合时;前柔后刚形成内鼓荡,触使前折叠后脊如龙蠕,身轻灵动,反弹迅猛劲力如洪。
12,转身上半身出去了,胯留下来,是足的虚实转换利用的不好,足根点没找到。
13,背弓只有一个;我觉得弓的中心点在命门上的夹脊,这个点是脊柱的主梁,也是劲力输送加油站。命门的先弓合背脊的后弓形成了人体大弓架,使劲力输送能自然通顺。
不管怎样转移;根不丢,中正不丢,虚实不丢,螺旋缠丝不丢,,,,,,
14,过分地强调某一点会内合不融,外合不上,意念重就会那重那紧松沉不了,太极拳是整体运动,合住才能发的有力。自然才能顺达。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0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雨:
师父好大家好看师父和大家练的太极拳,心情是舒畅的愉悦的,总有种想要去模仿去学习的冲动,昨天师父让看那位大师的视频做作业,我看了几次都没能看下去,不管他有没有功夫,但在我感觉不喜欢,快把人憋坏了,我想如果学这样的拳还不如去跑步,对不起师父,我学的时间短真欣赏不来,交不了作业
李功科:
逢转必沉,裆走下弧,到极点再次走下弧回去。这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是不是啊,师父?@杨锦富 昨天你在最后收势前的金刚捣碓讲解的当头炮,就是要到极点?
我:
@功科 逢转必沉,裆走下弧,到极点再次走下弧回去。这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是!!!好好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0: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淑芳:
早安!师父,师弟,师妹
冯淑芳:
师父辛苦
今天下雨
视频我看了,
我:
感想?
冯淑芳:
这套拳 ,看表面并不难,而难在内在的使用。每一式与势不同:
式是套路的娴熟,
势是六合的神韵。
式交替可以缓停,
势是节节贯通后的劲力。
您的拳空间还很大,这就是几我喜欢的原因。因为打他的时候有弹力循环,有各节的缠丝螺旋的节奏感,劲力储发顺而舒展。
气息可带动肢体鼓荡,我也用这种方法打其他的拳。
而唯一的欠缺是您为了照顾学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也就有了缓劲。
一点感受,有机会我会当面请教。
冯淑芳:
我很喜欢!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3: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太极拳的虚实是构成内外因素的结合的话;
那么三角支撑往往是许多动作的架构。
这种架构贯穿在太极拳始终,内外;
不仅在于拳架,也在于劲路,拳理。
拳架是三点成一个面;
劲路的运动轨迹S型的螺旋上升或者下降。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13: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是拳的架构,一般表现为拳的外在形式;
是习练者应该遵循的对象;
其由名称加以概括;
这些名字由动物的象形构成;
或动作方位决定;
有具体的有抽象的。
是中国文化的内涵深意的一个表现方法。
比如白鹤亮翅、高探马、白蛇吐信等。
在这些名字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发挥可意传的内容。
还可体会到其朴素的情感;
以及尊崇自然,向往自由的风格和智慧。
拳架同时由所命名动作的起始、转承,到定势的过程;
每个动作的结束就是另一个动作的开始;
即绵绵不断地构成了一幅幅动态的水墨画面;
整套拳形成了一轴长卷;
反映了形态各异的动物展形;
丰富的人文情怀以及自然和谐的天、地、物 。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