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
在多年的太极拳习练和教学过程中;
使我深刻体会和认识到;
练太极拳想要出功夫,那就必须练好“沉”劲。
“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
“沉”是太极拳的本质;
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至于气和腰档劲、圈、圆、球等等;
都是在沉的基础上的附加品。
人除了脑袋以外,所以肢体和部位都应练出沉劲来。
简单的说:
就是坠肘的沉,并作用到肩,
肩是松的才能往后撑,
从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撑劲;
也就完成了手臂力由脊发。
如若没有坠肘的沉,手臂就不会有撑劲。
通过松腰:
使得腰以上的体重作用到胯上下沉;
作用到腿上,从而完成腰裆劲下沉。
通过松腿脚:
把脚以上的体重作用到脚底下;
从而能完成力发于根而下沉。
小沉要服从大沉,小沉要辅助大沉。
身体各个部位是有重量的;
通过松,要体现出这种重量来;
就自身的重量来说;
坠肘就属于小沉,躯体属于大沉。
练太极拳就要把身体练沉;
就如同死物与活物的结合体一样;
从有力的下沉,练出无力的沉;
蓄力时,全身沉造成身体的压缩,
并作用到地面上,造成脚的下蹬力非常大;
这种下蹬,通过大地的反作用力;
把下沉的身体给摧荡出去。
脚的沉就是要不断的增强身体的肌肉力;
来弥补下蹬力量的不足。
其根在脚。
足是全身之最下部,为全身是之根源。
腿足动则全身动;
腿足停则全身停。
练太极拳者,务必认真刻苦从腿脚练起。
“沉”体现在上:手臂坠肘才能有沉的撑劲;
在中:松腰胯才能有下沉的腰裆劲;
在下,要有发于脚跟(含有脚趾根和脚后跟)的蹬劲。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4: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7-5-7 14:40 编辑


微信图片_20170507143818.jpg

刘奇:

@杨义勋 师兄您过奖了,我还要多多努力才行

池州天健汪涛:

师父中午好!大家中午好!

李功科:

刘奇练的不错!为你点赞!

刘奇:

@功科 师兄过奖啦,还要很多地方要进步的呢!

微信图片_201705071406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5: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好太极五行功,生活处处都有用。
金木东西拉锯力,上下水火松沉劲。
前后对拉中定稳,命门扳机寸劲用。
东西南北螺旋松,对拉发力拧巾中。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从蓄劲到发劲要经历四个阶段。
即收、藏、生、长。与一年四季一样之道。
秋收、冬藏、春生、夏长。
立夏之际,是一年冲刺的三个月。
在太极拳八劲之中叫挤、靠两劲。
在养生中,意在挤劲与靠劲;
有利于排泄身体之邪气。
排泄越透,收的越多;
藏的越足,发的越多,长的越威。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5: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0 13:06
太极拳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技巧,是真正悟练到家的功夫。
理解啦才能练,否则只能是盲目的做操。 都取决 ...

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灵魂。

四两拨千斤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楼主| 发表于 2017-5-7 15: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练成一个球,万向滚滚人难留;
绕尾左右乾坤转,上跳下钻螺旋发;
周身处处都是拳,挨着何处何处打;
离心发放向心吸,能量守恒不停留。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09: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0 18:51
太极拳的松胯一定要曲膝,而且一定要圆裆,要在圆裆的基础上曲膝松胯,否则毫无意义。同样,沉肩垂肘必须要 ...

陈忠泽: 今日早上在家练习昨日杨师父解读的肘对胸门口,出手不出肘,在行拳中注意肘定位,在单鞭以肘关节为支点,小臂迅速挥出,力达手掌,稍有感觉,但肩有些紧,还需勤加练习。
程卫: 今天杨老师和我解说了,拳起身降,起式的时候注意了这个方面后,找到这个坐下来的感觉,大椎领住,背也弓好了,这样行拳才有味道。谢谢杨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0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行拳时松腰松胯则气自合沉,能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真的松沉到脚底贴地,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
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顶起,这是地面反座弹力作用的缘故。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6: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来练武之人常说功夫好练劲难得;“劲”是什么?
劲是阴阳,劲是练太极拳的大道。
一举手投足就能看出来的是明劲;
明劲在外,属阳为动;
暗劲在内,为阴属静;
内动是看不出来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
劲是阴阳的统称;
所以与人动手只用阳劲很明显;
劲刚,过刚必折;
如只是阴劲,柔弱无力,过柔必废,不实用。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阴阳相济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
如水火既济状;
在实际动手中的随意变化;
就是阴阳、刚柔、虚实的变化。
太极本无法,动便是法,法于阴阳。

 楼主| 发表于 2017-5-9 16: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太极之理;真正练到懂劲后;
方可达到无穷的阴阳变化,学以致用;
真懂会用太极劲法才能会实战;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不明太极拳之理;
不懂劲法,不会练和做;
只会练套路,练得再好;
也是空练一场而已。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