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4: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腰胯问题是练习太极拳的重点,也是太极拳的难点。
十三式的最后一式就是定!!!
太极拳的中定全在于腰胯;
能松腰落胯,则能气沉入地;
两足有力,下盘稳固,上轻下重,稳重如山。
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全在于腰胯;
旋腰转胯,松腰落胯,即可调节虚实,化发自如。
胯是大腿的根部;
人的上体重量全部落在胯上;
如人站立行走,负重等等;
因此胯关节特别强大结实。
要把胯松开,确实不易。
有很多人练拳几十年,胯还是没有松开。

有人以为压腿、劈叉就能把胯松开;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松胯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非功久不能。
平日行拳走架,推手,站桩,要注意松沉;
意念多灌注于胯的放松;
久而久之,胯关节自会松开。
一旦胯松开了,内气即可从两条腿到达涌泉穴,即可松沉入地,落地生根。
所以练习太极拳者应该在腰胯上下功夫。
练拳时,松腰落胯,圆裆项膝,旋腰转胯,带动四肢。
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内带外,周身一家。
胯气圈之气上行至腰,带脉鼓胀,胸腹折叠;
形成“腰气圈”。
腰气圈之气沿脊柱上行至两肩,形成“肩气圈”。
“肩气圈”之气再继续运行;
至两臂及双手,达于指尖。
这样,“三盘气圈”都形成后;
就可以逐步打通大小周天,就可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了。
这就是: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真正内涵。
在太极拳里:手是被动的。
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4: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起势:
多数人行拳走架时往往忽视太极起势;
草草而行,轻率而过,不去细心体悟;
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其实有些事往往相反,容易忽视的恰恰最重要;
认为简单的恰恰不简单。
自古就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
太极拳当然也不例外;
太极起势看似简单实不简单;
太极起势直接影响到整个套路的质量。
太极起势就好象领唱人发音的头一句;
发音的高低,调子的准确与否对唱好这首歌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起音太高唱到高处就会变音走调,低了就会发不出声;
所以头一句的调子定的高低决定着整首歌演唱的是否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4: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6-23 14:25
看看太极拳的起势:
多数人行拳走架时往往忽视太极起势;
草草而行,轻率而过,不去细心体悟;

太极起势经历了从无极而生太极;
从太极而生阴阳两仪;
进而引发出动静、刚柔、吐纳、虚实、开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大道。
起势能做到虚实转关灵活、快慢韵律有致;
整个套路的速度也能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起势架子能做到高低恰当,
量力而行也就为整个套路走的高低定下了基调;
起势从容镇定、舒展大方,
整个套路就会走的通达流畅;
起势如能使凝神静气,全神贯注;
身一站便呈现无极乃至太极的景象;
整个套路就会打的内劲饱满,精气神兼备。
练好太极拳首先得起好势开好头。
所以,太极起势是练好太极拳套路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14: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起势应该有的要素:
形体运动:全身端然恭立,头端正上悬,唇齿微合,舌轻抵腭,二目平视;
立身中正,两脚跟与肩同宽;尾闾微收,产生与地面的第三点,形成一个三点成一面稳定状态。
两臂下垂于大腿两侧;
头与脚分别向天地形成对拉之势。
心意运动:抛开所有烦恼,放下一切杂念;
心中展现出穆穆皇皇浑然一片大混沌无极景象。
气血运动:在意念的导引下;
先做“小周天”;会阴收缩,过长强穴,顺任脉上升至百汇沿面门,过鼻梁至人中,然后通过口腔中的龈交,下降至丹田再至会阴。
再走十二经脉的运动:沿足阴三经和足三阳经与任督两脉组成“大周天”运行。
在作下一动作之前,合目息气。
形体运动续:上身保持原有姿势,屈膝松胯忙,放松下沉,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向上向前走弧线,向左横开半步,比肩略宽,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地踏实,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圆档开胯。脚尖略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要虚。头与脚分别向上下形成天地对拉之势。
心意运动续:先一心专注于右胯尔后至右膝,意念引导右腿屈膝松跨下沉,等重心完全移至右腿后,意念引导左脚后跟提起,再专注于左脚尖离地向左横开步,然后又专注于左脚尖着地而至左脚跟。踏实后,身体呈太极之象。太极生于无极,只所以为太极,忧如入土之种子,丕胎已动芽而未发,其生机将动而未动之时,皆因动机未足。此时全身端然恭正,手足外形虽未有动,阴阳开合之意,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宜凝神专注,洗心涤慮,平心静气,静静酝酿,择机而动。
气血运动续:任督二脉运动:提左脚横跨时吸气,胸隔膜上提,气血由会阴、长强沿督脉上升,冲玉枕过百汇到人中。左脚尖缓缓着地后开始向外呼气,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十二经脉运动:内部气血在丹田吸气的导引之下沿足阴肝经由大脚趾大敦穴开始,沿小腿内侧蠡沟至大腿内侧进入阴部,到腹部,达胁肋部而至期门穴,呼气下沉时气血向相反方向运行,正好往返运行一次。
形体运动继续:两手先从身体两侧向下微微伸展,再转至大腿前方,以手腕领劲,两手伸直缓缓向前向上平举。手心向下,沉肘松肩,两手上升的同时,身体徐徐下降,屈膝松胯,两脚平实踏地,两目平视前方。手腕与尾吕长强形成对拉之劲。心意运动(3)、意念引导由两肩而至两肘再至两手微微下沉,上提前先关注于两手腕,手一前举即刻转而关注于命门,在意念的导引下让手向前平举,同时上身由肩而至胸,由胸而至背,由背而至肋至腹松弛下沉。
气血运动继续任督二脉运动:两肩两手下沉时呼气,气血沉于丹田再顺大腿内侧降于涌泉。两手开始上举时缓缓吸气,气血沿督脉上升一部分绕风池,过百汇,达人中。十二经脉的运动:另一部分走太阴肺经,沿上臂内侧穿肘内沿下臂内侧过寸口至大拇指末端的少商穴。内行,始于中焦胃部,过膈肌,属于肺脏。
形体运动(4)、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松胯屈膝,两手自肩传至肘再至腕,在两手下按前腕稍稍上领手向内捋然后坐腕随身体的下沉按至腹前。上身中正,百汇上领,胯部虚灵松活。手与头形成对拉之劲。
心意运动(4)、意念先从肩,再到肘到腕最后到指尖,然后到身、到胯、到涌泉引导身体下沉。由顶天入地之感。
气血运动(4)、任督二脉运动:两手下按身体下沉的同时徐徐向外呼气,由人中顺任脉下行,归于丹田,降于涌泉。十二经脉运动:此动有两次经脉运行。一次是走阳明大肠经。当两手下按之前,沉肩坠肘双手向内捋时,采用顺逆缠丝由手大拇指的少商穴移至食指末端的商阳穴,过手掌合谷穴,沿手臂上侧,过肩峰,顺颈部至脸部交汇于人中穴。当开始坐腕下按时,走阳明胃经。由头部进人中,顺颈动脉过缺盆,向胸部下行至乳头,过脐边下胯关节,顺大腿前侧中心线到膝膑中,直至脚背到脚趾末端厉兑穴。
起势之修习
人在行拳走架时无非三种活动,一种是有形的肢体活动。即外界所能见的形体运动。在形体运动中如能练到上下相随,开合协调,劲路正确,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便做到了外合,亦即外三合;第二种是思想与精神的活动。是外界无法见到的藏于心中的心意运动,但却起着统帅与主宰形体运动的作用;另一种是气与血在身体内部经络中和流动。即是把形体与心意运动联系起来的气血运动。通过反复经常的练习与体悟,以心导意,以意导气,以气贯行,把三种运动紧密结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形合,浑然一体即为内合,也称内三合。其实上述三种运动是互为条件,互为贯通,融为一体无法分隔的,这里把他分开叙述只是为了方便让人理解。
      做到外三合与内三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犹其是内三合,如泛泛练习整个套路要想得到感受更难。我的感悟是先从一两个外形变化较小,体形难度不大的动作开始,反复练习,细心揣摩,寻找感觉,有所体悟,有所突破之后,再去举一反三,追求整体套路的每一个动作,收效更快。所以在练习太极起势时,在完成上述动作后,两手轻轻放下人身体缓缓站直,恢复至太极状态。(即形体运动(2)的状态),然后反复练习,随时随地地练习,寻找感觉,数月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7-6-25 15: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太极拳用“靠”击人,身法是关键。
“靠”有迎门靠、背折靠、
贴身靠、七寸靠等;
用靠时要求身法圆转灵巧;
四肢随身体的曲伸、纵横、
转侧高度协调;
勿有缺陷,
否则易受制于人;
用靠就无从谈起。
我:
这个视频是从小孩子开始练的基本功。
成人之后人的骨咯的柔韧度就没有这么好了。
但是拳中的三直可以探讨。
李功科:
@杨锦富 师父,明天请假,十分抱歉!
杨义勋:
师父早上好!各位拳友早上好!
刘奇: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陈忠泽: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郑方文: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我:
人生哲理:
……众口难调
……从心就好

祝福…良心……好人……早上好
秦明珍: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陈忠泽:
杨师父,今天工作上有急事要处理,不能参加练拳,抱歉。
程卫: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丁金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周雨: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大家早上好
郑建明: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在往雨花台路上
环宇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李相侠: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大家早上好
顾旭: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6-25 15: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相侠:
切拳磋艺,精益求精!
周雨:
我是捣乱的
李相侠:
谢谢师父和大家的分享
李相侠:
@周雨 
周雨:
师姐羡慕不
池州天健汪涛:
师父中午好!大家中午好!
杨义勋:
一、大椎领起!二、大拇指拎起!三、动作到位!四、木有直胳膊直腿的!五、认知、心知更要身知!身知检验是否认知、心知!六、面对面交流舒畅、愉悦、直接,感谢老刘、建明、小陈、王强!@杨锦富 师父您辛苦了!
我:
@老杨 你好!今天重点解读了直膀子直腿的问题;强调了三头对天的要素应该贯穿始终。@老杨 对吗?
杨义勋:
@杨锦富 完全正确师父!
杨义勋:
乘着还没上酒多说
我:
今天的每周一势是单鞭!
我:
第四势单鞭!
郑建明:
还有末梢螺旋
我:
@郑建明 你好!准确的说,应该是落点螺旋。
我:
你看:金刚捣坠;揽扎衣;白鹤亮翅;上步七星等等。都是落点螺旋。
我:
末稍有点肢体的味道。对吗?@郑建明 
我:
我们拳架的落点,都是合住的,所以才能展开螺旋的,对吗?@老杨 
郑建明:
落点螺旋合则出
杨义勋:
合得住才能展得开!合~是第一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09: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身一家都是肘;肘劲合一遍布球。
一年四季四个球,四季平分八半球。
八方对立为四组,其实就是四季球。
每季阴阳各自合,合后必开阴阳球。
整球周身都是拳,拳拳飞舞击满周。
太极周身八种劲,单劲分布满圆球。
挨着何处何处击,无遐思索闪电流。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09: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时“胯”动可以使人体的运动变得非常整体;等于用整个身体的重量去冲击对方;
再加上胯根大筋的崩弹助力;
使胯动变得非常爆烈;
可以瞬间将人体的攻击力加到最强。
无胯一身空!
“胯”为一身运动之中枢;
上接“脊柱”,摧肩、肘、手;
下连腿部,摧胯、膝、脚。
“胯”可横向拧转;
亦可纵向翻转;
与脊柱融为一体;
撑拔成弓,使整体发崩弹劲力;
劲力延伸至“手、足”。
同时也可以单独横向崩弹;
依靠胯跟“大筋”,发横向“颤劲”;
带动腿部快速移动同时;
看看我的拳架中的:青龙出水;中盘。
可以做到出手连续不断。
胯动必须凭胯根“大筋”的开发,使之能够崩弹;
如同胯根装置“弹簧”,就可以回弹不断!
练习时摸索“开弓放箭”之道。
胯开,则行动轻松如猫行;
使行动敏捷,天地为之一宽!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看着容易,学起来难;
不要说那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
如“下势”、蹬脚、发力等。
即便是许多看起来徐缓、平稳的运作;
一旦盘练起来往往手忙脚乱、顾了上肢,顾不了下肢。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5: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拳先习步,练武先练桩。
步形步法的学习看似简单;
但是是稳定中心的关键;
步形不正确、步法不得当都会造成重心不稳。
如迈步过小、过窄,出脚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对;
都会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稳等现象。
所以步形要准确,出步要适度;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始终保持立身中正上下一条垂直线上。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立如标杆,活似车轮。
步形步法的练习是:
有利于下盘动作的稳定性及培养身形、步法的协调性;
为进一步学好太极拳磨下基础。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