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5;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鄂齿间:
儒教讲“执中”;
佛教讲“虚中”;
道教讲“守中”;
太极拳就是讲究和重视“中”字。
由于两只眼睛看着前面;
眼神也顾盼着左右;
后面就好像没法觉察;
所以耳向后听,也叫反听;
心意贴背来维护中立和防范后面的空虚;
同时也达到了“动中有静”;
“周身相随”的体用要求。
6;口宜合拢,用鼻孔呼吸;
舌尖轻挑下牙根和下鄂之间;
这样,舌尖下很容易流出津液
(唾液——中医称为华池,玉液琼浆)
必须咽下,既保元气;
又免在练拳中发现口干枯渴和急喘难支的毛病。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1: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7;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胸含,肩自里卷,背也自拔;
就达到了“含胸拔背”的要求;
但含胸不要误解为弯腰。
盘练太极拳不论内劲外形;
都是从从容容;
绝不准放荡不羁。
内劲是心意指使;
外形是内劲所摧;
手、足、臂、腿都不准僵硬直滞。
运行中:臂、腿皆不离弧形、园形、半园形。
顺逆缠绕,须有一定的曲度存在;
做到“曲中求直”。
运动轨迹就是:非圆即弧!!!
臀,绝不能垂,也不能收敛,必须泛。
泛臀也绝不是蹶屁股;
泛臀裆才便于开圆;
裆不开是“人”形;
开了裆是“⌒”形。
裆在运动中,不准扭,也不准涮。
扭是别扭,涮是摆晃。
一有扭涮,身便散乱。
这就是“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实证。
其所以然,裆乃腰腿之枢纽也。
裆撑负着中下两盘;
对蓄发转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它如同磅板,运行平线;
不准有侧、斜、挑、躺的迹象;
坐骨尖犹如磅卵。

8;背丝扣“∞”形;
是指下盘的内劲围绕着两腿根
循环缠绕的形象。
初练时,是去而复来;
久之,是一直向内缠的。

9;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练拳自始至终;
身躯都不准胡乱摆动;
更不准忽地上蹿。
身法要行平线。
身法可由高往低保持平衡往下练;
绝不许忽高忽低。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1: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拳架中任何姿势;
皆没有直来直去
信抡乱砍的手法;
要始终保持两手
四六相合和沉肘塌肩的运行。
绝不能使两手
像摇波浪鼓般的妄动乱翻。

11;手臂运动要轻灵,不要用笨重的气力。
手指不宜硬并或散开;
微微相曲相挨为宜。
外运时要以内劲摧外形;
由腰而肩而肘而手而指梢。
内运则由指梢而手而肘而肩而腰。
顺逆往来的转缠;
要沉肘束肋;
后指稍微偏重于前指稍;
付着食、中、无名三指肚
微微贯上一点气;
觉着微麻就做到要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12;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
除“金鸡独立”外;
一般运动,手都不准超过眉毛;
但二势都有上掤下按的意思。
手往下运行时;
臂须保持一定的弧形;
意识上应尽量往下松开。

13;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
两手内运,拇指不要超过中线;
我守我缰,切莫失界。
如若失界,魂飞魄散。
这说明如在练拳时不注意
这样的失“中”失“界”;
就要犯“贪”、夹的毛病;
一但与人接手,易被人乘。
手外运时,臂莫失弧形;
自然就不犯探、贪的毛病;
须切记微沉肘尖。

14;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手臂外运不要贪探;
内运不要夹紧;
须很自然地使肱部贴近胸或肋;
使两者之间的毛肤有触觉感;
符合“沉肘束肋”的要求。

15;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命意源头在腰隙;
实际在运动中;
其显示的地方;
则在两肋与盆骨之间。
腰的运动一般有两种:
一谓之“花腰劲”;
一谓之“套腰劲”。
虚实也就是阴阳;
开合、动静、轻重、刚柔等等。
处处都讲虚实;
总之是一个虚实;
这里指的是腰部的虚实。
互相连:
是互相连绵,不断变化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16;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
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练架很忌讳脚踏成“八”字形和“丁”字形。
特别是初学,练时必须注意;
两足向内微合,起码得摆正。
脚掌内侧踏地要偏重于脚掌外侧;
但脚掌外侧绝不准翘起。
要分清轻重(虚实);
切忌双重(两足一样重叫双重)。
脚步转换一律是以脚跟着地转换;
不得用脚尖着地转换。
步的距离;
大的是本人的一腿之长;
小的是中间填下本人一竖脚。
远则起动不灵;
近则狭促不固。

17;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接手时脚步不能轻易后退;
练拳时一般也不能后退。
有些姿势虽向后退;
而其意必寓有前进之意。
比如:倒卷弘就是!
这就是:
欲抑先扬、欲上先下、
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的辩证道理。
每一动都离不开这个道理;
太极拳谓之“引”;
就是这个道理。
引进落空合即出!
下在上先;
是指每一行动每一姿势;
下盘要在上盘之先;
绝不能手臂抡了半天;
腿脚还没有动;
但“意”都在行动之前。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18;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前为阳,后为阴。
练拳时的虚实;
是“刚中寓柔”。
在外形上前手前足是阳;
而在后边手脚的内劲必须偏重。
后腿必须保持微屈膝相住;
两腿窝必须保持窝状。
后腿也不能很蹬紧;
很蹬则窝状就不易保持。

19;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全身每处都在公转和自转;
都在作圆形或半圆形或弧形的旋转。
绝没有直来直去;
直上直下的势和劲;
太极的内在是初形和成形的有与无的不同;
而外形则都是圆形;
因此拳是内劲摧外形;
而非无极之空无;
所以叫无处不太极。
在旋转运动中;
是由趾根而胫而股而会阴;
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
直缠至指梢的旋转;
就叫“缠丝劲”;
也叫“螺旋劲”。
缠有顺逆、正倒、
内外、前后、上下、
左右、大小之别。
这个缠:
不让有中断迹象地延缠而叫“劲当粘”。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4: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
内外六合分明,上下周身关联:
“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叫内三合;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叫外三合;
总而谓之“六合”。
练拳时须各两者
(如心与意、手与足等)之间相配合;
合而言之为“一合”。
这就是“一本万殊,万殊咸归一本”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4: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21;腋腿四窝名四䙌,左与左对右亦然:
四䙌(音kui,本意为绳子系的扣)
对照与“外三合”精神一致;
是对外形协调一致的关键要求。
主要还须知道
“腋窝不得见,腿窝不凸现”的严格原则;
也就是腋窝不能外露;
腿窝要时时处处保持窝状;
不能成平板形,更不能成凸出形。
否则,就顶而不灵活了。
外面的很多拳友的白鹤亮翅:
就是违背了这个原则!

22;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太极拳为内家拳;
主要是以内劲为主;
内劲是靠呼吸支配调节的;
外形动作是靠内劲摧动的;
故运行转换都必须结合呼吸;
但都是受“意”来指使的。
在“意”的主导下;
结合“六合”的要求;
自自然然持久不懈的盘练;
不让有断续处和凸凹处;
也就便于做到不丢不顶的境地了。

23;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拉弓发若箭:
静要沉稳,动要机灵迅速。
总的来说;
动静是既统一又对立;
不能呆板对待。
当然,动与静都是受意念驱使的。
蓄与发是指蓄劲与发劲而言。
四肢身躯为五张弓;
合而为一张弓。
这句话的精神:
是要在:
急来则急应;
缓来则缓随;
“逆来顺受,舍己从人”的条件下
蓄而后发之意思。
达不到内外一至;
不免要有望洋兴叹之感;
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不难做到的。

24;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这两句话是比喻聚精会神;
像猫捕鼠、鹰抓兔那样
蓄而后发的神气姿态。
主要是不能脱乎虚实转换;
达到矫健轻灵;
最要紧的是指身法、
步法和眼神结合一致。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4: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25;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盘练太极拳需要“刚柔互济”。
这个刚,不是僵硬的刚;
是由柔中练出来的刚。
是积柔成刚!
重则滞,轻则灵。
但轻不是飘浮。
僵滞必顶;
飘浮必断、必丢。
务须顶劲不失;
中立不偏,潇洒松沉;
以意行气;
虚实分明才为适中。
纯阴无阳是软手;
纯阳无阴是硬手。
一阴九阳根头棍;
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
四阴六阳显好手。
唯有五阴和五阳;
阴阳无偏称妙手。
妙手一着一太极;
空空迹化归乌有。
只有做到五阴五阳;
才能臻于不偏的虚灵境地。

26;着熟懂劲循序进,黏粘神明自通玄:
由着熟而渐至懂劲;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
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就是“循序渐进,不可躐等”
方可逐步达到这种玄妙地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4: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27;谦虚谨慎在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武德是练拳者第一基本准则:
务须做到谦虚谨慎,奉公守法;
勤学苦练;
不得急躁求成,狂妄欺人。
反之,将遭人不齿,应共勉诸!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