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1: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功夫到了;
时时刻刻,身体里头蓬勃胀满;
周身龙虎呼之欲出;
全身各处筋骨在里头蠕蠕动动;
兜着,拽着;
彼此争斗着;
恨不能找个地方破涌而出。
一个原地的丹田气打;
身体能凭空起来半尺多;
一个劈拳进身;
一丈来的距离;
嗖,一下子就到你鼻子前边儿了;
亦或走大边儿;
一动就到你侧面儿;
根本就无从防范;
拳头放在你身上;
就感觉五行山压了过来。
养就丹田长命宝;
万两黄金不与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内不催,外不动。
外形是外形;
内动是内动;
这种理解是荒谬的。
内动催生外形;
内不催,外不动。
胸腔与腹腔;
中间有块肌肉,
叫横膈膜肌;
随着呼吸一上一下。
扩撑肋条,就是扩张隔膜肌。
内动,小腹牵动腹腔;
腹腔带动肋骨;
肋骨运动胸腔。
使其灵活运转。
练拳,就是这个道理;
运动内腔,开发内壁;
产生内压动力;
再催动四肢形体。
内家功力;
皆由丹田松紧生发;
小腹一紧;
扩张后腰筋膜;
刺激命门;
往脊柱上运劲。
拧骨盘根,没有内力支持;
也仅是四肢螺旋。
真正螺旋;
不是四肢;
是内力系统。
这就好比刷碗;
布抹碗壁,水起涡流。
这块抹布;
好似内壁筋肉运动;
产生腹腔自旋;
进而催生一种内力。
气根在腹;
方能动如行云。
动起来,有内劲;
拳才有味道。
无内劲,俗称没东西。

整、沉、活;
三大功劲;
皆来自内腔运动。
内压膨胀,是为整。
内功密布,是为沉。
内腔自旋,是为活。
开发内功,青龙弄珠。
盘出内功,如虎添翼。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1: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锁,传统器械。
石锁不单纯臂力;
实则是腰腿力。
抛石锁撑挺;
接石锁刹腰。
人体是联动;
不能单独看待;
要有整体意识。
千年武术,劲别繁多。
何为猝劲:
比如双推手发力,丹田一抖;
掌根突然下按;
闭合胸肌,向前疾推。
手指立起,背后正扩;
猛的给手掌一个压强。
何为暗劲?
看两块石条,置于桌上;
先以手掌抵石;
突然丹田脊柱发力;
手劲先吐再收;
第一石不动,第二石位移。
暗劲的最大特点;
前头没事儿,渗透里后。
撂跤,属快跤术;
双方旗鼓相当;
一方一个绊儿;
对方一急;
用拳冲肚子攮了过去。
这是打跤?
还是撂跤?
打有打的规矩;
摔有摔的规矩。
当时没事儿;
过一会儿,表皮不痛不紫;
里头渗着生疼。

拳架的蓄势;
松着梢节,整合躯干;
突然出拳,寸许之间;
整体力道猛的一合;
尺桡螺旋;
劲就透进去了。
有玩的高的,能一秒追加两三下;
渗透的更深。

专练玉带功的;
练功很简单;
粗树底下一站;
双臂虚拢;
轻轻环抱树干;
手臂也不使劲;
用腰背带动手臂蹭树;
下盘非常稳;
头也不晃;
而腰身异常圆活。
就这样;
一棵树练了十年;
和他散推;
进入内臂圈儿;
稍微一动腰腹;
一圈晃你;
人就没根了;
这是内圈劲厉害。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落叶,冬飘雪,天道使然。
习武之人,生活要有规律;
起居饮食,要非常有注意。
所有成就的人;
讲究时间规划,执行力强。
何时何地,干什么事儿;
心里都有数。
人生是一场修行;
练拳时,精神内领;
意识轻安集中;
眼光放远,中正安舒。
心有多细,劲有多深;
有些东西,很难描述,只能意会。
一眼清泉,一簇火苗。
放大了,接下来就是缩;
缩未必是形缩。
定式一到;
内扣肩,微裹腿;
用根节往回抽筋。
修心同样重要;
练功的人,走路稳健;
敏感内敛,暗藏能量。
贪嗔使人昏沉;
放下使人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3: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拳架的六合三催:
遍体矛盾。
波浪也是矛盾力。
如起式,一起一落;
虽没转腰,丹田一催,命门一挺;
脊柱波浪折叠;
催中劲走个前轮;
落点前合后开。
中线挺拔;
摩荡后背控肘;
肩胛骨催动掌力。
前合有弹,定肋弓;
开合胸肌,纵向合腹;
两肘左右撑沉,做十字抱撑。
练练胸肌弹抖,数十下。
手指一张,胸肌一紧;
提高频次,传导松紧。
调一下臂圈,刺激筋腱;
找到肌肉自弹点。
中宽有三:
大转子撑,侧腰鼓,侧肋开。
人体侧力线;
向两侧扩张,主横劲;
立背如墙之基础。
整劲,源自内核塌缩,内空间膨胀。
顶肚子,只有膨胀,
没有核心凝聚力,所以不整。
后急是背劲活;
背整扩为首;
有了张力,再练活力。
脊柱中定,内动催活后背。
有了背功,就有了后盾。
后背之张力,又或整力;
再练出活力;
东西就扎实了。
后背蓄劲;
前手打人。
习惯用背了;
手法就不一样了。
从思维理念上;
改变认知角度;
梳理出脉络;
专项的,全面的;
开发自身潜能;
才是练拳初衷。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3: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盘练拳架的功与劲。
能让高手用技巧的;
一定是另一个高手。
你看他轻描淡写;
其实功力相差悬殊;
根本不用技巧。
功力,不是身高体重;
也不是高矮胖瘦。
功力,是长期积淀的一种综合力。
人若两百斤;
不能集中整合,还是不行。
人虽一百二十斤;
如能调集七十斤,放出去;
就非常可怕了。
故而说,整合之后;
还要练动力链;
套路未必主修功劲;
但一定主攻动力传导。
有了功力;
还要释放功力。
抖脊似杆;
大杆子一拿,一字端平;
轻轻抖动脊柱;
放松蹭后背;
左右调着腰劲。
放下杆子,突然一个掩手肱捶;
劲放得比之前通透;
内部空间无阻碍,传导迅捷。

掌走切线力;
不是掌力,而是肘沉。
坐腕斜掌,劲运梢节。
拳架,需要多点支撑;
领大椎敛臀,拉肱开背;
二髋互撑。
练兴奋了,劲欲透体;
那不是劲,而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3: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形意拳的七要十四处打法:
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
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
或在里波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拳如炮形龙折身,遭敌好似火烧神;
胯打中节并相联,阴阳相和得知难;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目笼;
和身辗转不停势,左右名拨任意行;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与人较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臀打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出洞中;
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要分明;
肚腹打法意要隆,好似弯弓一力精;
丹田久练灵根本,内外合一见奇功;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5: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学好太极功夫?
中土难生,明师难遇;
明师,就是明白的老师。
所谓「明师一点,胜过苦练十年」;
这是真话、实在话。

我悟拳的秘诀就是:
练好拳要意守丹田后撑命门:
太极重命门,气功重丹田。
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
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
执中达四旁;
劲贯脊中,力由脊发;
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
知命门方可知太极了。
练太极拳达到气沉丹田;
意守丹田,不是目的;
而后撑命门穴;
让脊背鼓胀;
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
使气血通畅;
内功上身,防身健身;
才是最终目的。
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属督脉;
有生命之门;
先天之根本的含义。
命门穴与任脉的神厥穴(肚脐)又前后对称;
与缠绕腰一周的带脉相交。
带脉起于季脉肋下方;
横绕腰腹周围;
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腰腹部是三脉脉气所发之处;
又为下丹田真气之所在。

太极功夫的原理就是讲究以柔克刚;
顺势借力,是数千年传统武学的总结与浓缩;
也就是说,包含了自古以来的武术的精华。
这门功夫有很多层次;
如果没有明师言传身教;
就会长期停留在一个层次上;
很难有所突破。
简单地说:
要想练出太极功夫;
拜求明师指点才是捷径。
明师是过来人;
他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如同渡水,明师是航船;
他可以承载你遨游武学巨海。
一个人不懂得尊师重道;
就没有资格获得真理的感应。
一分诚敬,获一分利益;
十分诚敬,获十分利益。」
太极功夫,修的是智慧之道、觉悟之道。
盘练拳架是要做减法;
这是通过自我内在的省求而得;
外有明师之点授,内有自我之内修,则太极功夫有望上身了。
太极是生而有之;
但并不是生而知之。
每个人天生就有太极功夫;
但能够认识这一点的人很少。
修炼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认识的过程;
是回归天性的过程。
太极,它本来就在那里;
从未曾失去过;
我们所要做的;
就是拿开那些遮蔽的东西;
用减法,直到它彻底呈现。
修炼太极,是一辈子的事;
而不是几年、几个月的事。
因为,全面认识自我是很难的;
生命中有意无意受到的污染;
主观或客观设置的障碍;
都不容易清除。
譬如傲慢、自卑、狂妄;
怯懦、恐慌、疑惧、愤怒;
这些负面的性格与情绪;
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转化的;
而是需要终生不断反省的工夫。
人的心性是无限的;
是一个广阔无边的内在世界。
意、气、神,是三个符号;
通过这些符号;
找到通往内心的道路。
常人总是习惯往外找,往外求;
而忘记了根本所在。
一个「内」字;
尽括太极之根本。
修炼太极,必须要抓住根本来修;
太极的「内」;
主要是内劲,是思想;
悟到了太极的「内」;
外在形式、表象;
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内在的东西有了;
一举一动皆是太极;
无可无不可。
姓什么,多少式;
都是个方便摆设而已。
乃至在生活中运用太极之道;
练功与做人做事互为发明;
而获得真实有益的受用。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09: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拳架的内外互挣。
挣,三维对立螺旋。
蹬是往下;
催命门不是往前顶;
要给脊柱一个往上的助力;
而且是螺旋上升的。
挣在胯上;
臀大肌一紧,挣脊柱;
转髋催肋;
若浑身同时紧,变化就没了。
内外互挣;
下与地面挣;
旋碾脚掌;
涌泉蹬挣;
送髋抖膀;
这条动力链是主。
内挣力,在于腔膛;
横竖力要互挣。
二肋相挣;
侧腰与命门互挣;
形成内压柱力。
互挣,即是互撑;
对立松紧。
外头拧转;
内动漩涡。
螺旋,就是内外互挣。
好的动力链;
脚下是灵活的;
并非死扎。
根据自身特点;
盘自己的拳;
技术必须明确;
具有实操性。
嵌在地上的脚印,没啥。
整劲真不小,脚法却迟钝;
说明劲路不通;
脚法即是胯法;
即主驱动轴完成了。
有车没路,车开不出来。
有车有路,完成了交通。
内外互挣,贯通那一丝螺旋劲。
 楼主| 发表于 2019-10-3 09: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练拳的,生活特规律;
练武犹如修道,不懈精进;
修到更高层次;
一摸后腰,再一按腹股沟,
不用搭手也能知道东西行不行。
东西深了,不是胳膊劲;
整个一个大油桶,还是活的。
三分悟性加七分汗水
不如七分悟性加三分汗水。
你七年,人家只用三年,事半功倍。
不看年轻时,看看年老时。
很多优秀的老一辈武学家;
虽上了年纪,功却越来越深;
每日练功不懈;
精神矍铄,老而强健;
不失风采,这是有真东西;
值得我们尊敬学习。

什么拳好?没拳不好;
看你怎么练。
为了外形,去练套路;
就会内中空泛。
练出一个劲,运成一个形;
有功,东西是真的。
太极抻功,不仅要拉开,更是扩张。
很多人沉肘可以,但撑肘不行;
背与内腔,无法充分开发。
三维叫扩张,收缩在一点。
有两个人,同时拽你胳膊,
立脊不动,你要沉肘;
从肩胛骨往回收劲;
折叠大小臂,往回一带;
能反向拽回来;
运劲次序,决定结果。
每次出手,心里想着,后面还一个人;
意就扩大了。
练拳慎独;
自身观照,磨拔横沉,拳拳过心。
什么是核心力?
比如引体向上,纯手臂使劲;
你是带不起体重的;
小腹突然一紧,腰力一催;
肩胛骨张力开合;
人就上去了。
腔劲大于肢劲。

高手往那一站,你会感觉;
他并非一个人;
好像后面还有一个人,这就是势。
拳势一旦出来;
形才是真形。
身心,意劲,神识;
皆高度一统,叫归一。
人随着岁月,会逐渐散乱。
练功,是不让自己散乱;
练出聚合态。
不散者,立命。
消散者,丢命。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