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拳架的节节贯穿:
盘练拳架的每一势都要节节贯穿的。
并且有内外的节节贯穿!
但是刚初学的就用自然呼吸来配合节节贯穿就行了;
如功夫较深的它是用丹田来配合呼吸和动作来完成的。
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节节贯穿”是长内劲的原理。
好比一个起吊的吊车;
内劲是用骨髓和气血来节节贯穿收缩和伸长的;
越升压,它的强度就越大。
这个“压”来自意和丹田加压;
意和丹田加压;
使内劲通过节节贯穿;
使整个身体外面起了变化;
太极拳也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的内劲运行路轨迹都是由意念统一;
使内劲由二脚到腿到胯到腰;
丹田到脊柱上至大椎百会;
这就是所谓的虚领顶劲;
两臂又上至指尖;
而“一身备五弓”就是节节贯穿在周身的体现。
要想做好节节贯穿;
练拳必须要从松入手练习。
因为有松才能节节贯穿和节节收回的。
先看上盘:
盘练拳架首先要做到肩,肘,手的放松。
自己的两肩要有关节摘开之意;
切记不可耸肩;
不管你练那家拳架都是如此;
耸肩就僵,僵了就不灵活。
有摘开之意就是松;
松中还要有下沉之意。
沉也不要死沉;
练拳时还要轻灵活泼。
两肘放松就是要有下坠之感;
这就是两肩两肘的放松。
两手的放松要做到舒指,吐掌,坐腕。
何为舒指,吐掌,坐腕?
就是要按一身背五弓速度要同时来完成的;
就是所说的快慢相间。
再看下盘:
两腿组成部分之间的大关节有两胯,两膝,和两脚踝。
盘练拳架松两胯是很关健的。
两胯怎么去松呢?
我的体会是要想松开两胯;
先要把四五腰椎松开;
这个所谓腰椎松开就是有松开之意。
也就是说以四五腰椎为界线;
要有两头抻的劲;
往上就是轻灵之劲;
往下就是松沉之劲;
有了这种劲了就是腰也自然松开了;
两胯也就松开了。
在松的同时胯的前面还要有折叠感;
如功夫高的折叠感就小;
功夫差的就明显。
松胯的目地就是为了内气往下一直通过你的两个涌泉。
如果不通那就是个支架了;
就没有内在的东西了;
这就是主宰于腰的功能。
没有主宰于腰的拳架何以谈得上太极拳?
太字下面的那一点就是腰胯!!!
否则就是大字操!
两胯和腰的活动始终贯穿于盘练拳架中;
如左,右转换,前进,后退,中定的五步中。
只要两胯松开了你的内气也就自然沉下去了。
两膝自然微曲相住;
随曲就伸就可以;
两脚要分清虚实;
在练拳时是用意识去做节节贯穿的;
如果某一点受到外力时;
这时你的两脚的涌泉就会借大地的反弹;
这就是所说的劲起与脚下;
通过节节贯穿直送到受力点了。
这就是拳理拳法的其根在脚!
由于意的作用使内力瞬间由丹田迸发;
往下由胯至大腿,再至小腿;
再至脚下生根,节节贯穿;
然后再返回;
往上沿脊背上行;
一路至头顶;
一路由右肩沿右臂至右手;
另一路由左肩沿左臂至左手。
四掌心要有外突之意;
何为四掌:
就是两手掌劳宫和两脚掌的涌泉;
通过两个涌泉借大地的反弹;
才能真正的达到节节贯穿的目地;
如不是这样练的话;
我看那只是空架子而己了;
这就是劲发与丹田通过4,5腰椎为界线
往上自然到百会到手稍;
往下到两个涌泉
再通过两个涌泉所反上来的劲;
直达到接触而点发放;
我看这就是其根在脚的拳架的整劲运动规律!
也是大家所说的整劲或内劲之说。
也就是瞬间由内到外发出之力;
意要在自身体外。
这可以说是开;
合的时候就要发生动作转换;
意念内收,节节回收至丹田;
这也是刹那之事。
如此周而复始,连绵不断。
看拳架的斜行拗步节节贯穿;
它是以腰为轴旋腰转膀;
先逆缠再顺缠最后再逆缠的往返动作;
它的最后一缠就是节节贯穿的;
下肢贯穿路线是由脚下到小腿到膝到大腿到胯到腰也是螺旋上升的;
上肢也是通过旋腰转膀上升的缠丝方法节节贯穿到前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