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2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架的身动与胯动:
内家拳的发力模式是整体劲力。
如何发出整体劲力?
入门关键为从手脚之动变化为身动;
进一步变化为胯动。
普通人的运动方式是手脚之动;
这是人之习惯。
看似力大,其实效果很小。
我们回忆下小孩赖在地上打滚的场景;
大人去按住他,是不那么容易的;
原因是小孩是先天运动模式;
能全身发力。而不只是手脚发力。

步法训练方法:
练习提胯走。
就是两胯一高一低,用提胯带动腿行走。
在抻筋基础上,久之,能步法如飞。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
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烦恼;
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欢乐。
心若贪着,念念维系;
心若淡泊,清新洒脱!
盘练拳架;贵在坚持!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09: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习练太极拳必须靠意识的支配来
获得“张弓”和“放箭”的效果;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旨在用意;
而不在于用形;
切莫弯腰驼背。
“张弓”强调的是
“以意代形”;
是“求其劲而非求其形”。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看似简单;
但是每一个简单的招法
都是千锤百炼到不简单;
方可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98%的人舍本逐末;
看似走了捷径;
实际是断了自己更进一步的后路。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3: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为啥膝关节要微曲相住?
拳架本身不是为了曲膝;
而是松腰拎住命门;
和膝盖有前后对拉劲;
把膝盖顶出去的;
膝关节和命门是整劲;
不单独受压;
还要用意把膝关节前面向后面压的意思。
体重应走膝关节后面沉下去。
这就是练拳如同坐在板凳上一样。
如果主动曲膝承受的是单纯的压力。
如果桩功不稳,再左右扭动;
打拳膝盖肯定肯定是受伤。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6: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拳架的惯性势能。
拳不能丢什么,威力。
威力出自功力;
练不出势能;
成了假把式。
你看太极拳:
看着柔,原本很刚。
没明白拳理,都软着练;
以为是松,图耗了功夫。
核心技术丧失;
等同失了灵魂。
原本是基本功;
却成了秘籍,故作神秘;
比如爆发力;
爆发来自弹性。
好比赛跑,先蹬地;
然后跑起来;
听上去是对的;
但还不深入。
发令枪响:
一刹那,动得是丹田;
只是一般人感觉不到。
丹田是第一动力,又称动力源。
动力源,即是导火索;
点燃引信,引爆炸弹。
无需思考,直接启动;
称为下意识应变。
内家拳就是发掘这一特性;
围绕丹田,开展一系列内在功法;
称为内功。
人要有范儿,拳要出势。
形里透着劲,劲里运着势;
高手一动劲,能就出来了;
平时不显啊;
脸色平和,身上动人。
留余劲,再弹抖。
松是为了一弹;
弹完顺势一松;
我的如封似闭就是这么玩的。
再松,再弹。
刚弹松收,丹田连蹦。
放劲不留,犹如泼水咯。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6: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需要背力催肘。
复合劲是连绵不断的组合。
练拳,犹如调配佐料万千;
虽同一道菜,却万种滋味;
独一无二为秘,又叫秘籍。
秘籍有二,一内一外。
内是内功;
外是结构。
怎么用?是招的事。
什么劲?是功的事。
出一拳,必要拧腰沉胯。
采一手,必要挣脊拔腰。
结构配合内功;
东西就范儿了。
有人内功深,为何用不出来?
没动力链。
力线又称劲路:
长期修某种活劲;
次第放劲过程;
形成下意识力痕。
纵有纵的道;
跑有跑的路。
节节贯穿,贯通劲路;
内部畅通,四通八达。
招不好使,不是招的事儿;
没结构力,没内功支撑;
招就是空泛的。
肘不是肘,肘是背。
仅凭沉肘,还是力薄。
遇到功大的,撑他不住;
即使化了,也回不来;
他后盾强悍;
合劲密度大;
暗中压迫,不让人喘息。
此时需要缩丹田拎住命门;
旋动腰力,背后扩开;
不要低头窝胸,要中定展开。
好比撑伞,:
杆一旦折了,伞是撑不起来;
骨力顿失。
立脊,拔腰,后背扩;
顺势抱合,这是主形;
变化都是从这里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6: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学,首先是劲的学问;
大小宽窄,里应外合;
有自己一套东西。
拳不懂劲,动手便错。
这个劲,指的是内劲。
何为内劲:
意识与内腔,相互作用;
产生空间力道。
这种劲是结构力;
更是内空间运动力。
四肢有什么用?
将内功导出,加以使用。
井里冒清泉;
还要个辘轳,才能喝到水。
人会膨胀自我;
非心里傲慢自大;
说的是内空间。
内腔不是内脏;
内脏是器官;
内腔是腔体;
包裹内脏的腔膛。
腔膛内部运动;
叫内空间力。
腔膛分四部:
胸腔,腹腔,盆腔,三腔都可练出内力;
颅腔修意力。
拳架主攻动力链;
讲究力线。
清水一盆,你端起来;
扁担一条,你担起来;
结构力是不同的。
端:前后抱合劲。
担:上下竖直劲。
一套好拳架;
修炼没有尽头;
越练越深;
不是学不完;
是其变化无穷;
劲别多变;
又可随机组合;
功效不同;
使人品味痴迷。

招法有二:
实招与巧劲。
实招凭功;
巧劲走结构。
还有绝招:
一两个劲组合;
出来的效果,十分骇人。
基本功不难;
一学就会,持之以恒;
数十年不懈,可望有成。
招与劲搭配;
研究就难了;
需要悟性;
更需要传承。
因为老一辈会告诉你;
那个招走这个劲;
就有了,好使。
这是前辈的经验积累!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17: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武术的技击三要:
此三要贯穿于拳道始终。
一、 欲学技击,先练气势;
与人对敌,气势最为重要。
常有习武数年,而不能打者;
多为对方气势所压倒而溃败。
神受神攻则神伤;
怯之于胆。
对于气势的练法;
各门各派均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但最应培养的是对敌时的霸气。
一片中和之气,心不存击人之念;
此乃拳术大成之后自然而然的气势;
而非特意培养出来的。
二、 欲学技击,先学数息:
儒、道、佛三家均有此种功夫;
且此更是内功入门之道。
人之一身,气多上浮;
盖一动作,更是喘息不止;
而致头脑昏沉,耳不能听,目不能视;
手脚发软无措,何谈技击?
故技击之道,必使气贯丹田;
虽腾跃纵跳,犹能平其心气;
而后临危应变,击敌方必胜。
数息之法:
仰卧。把左手或右手轻轻放在肚脐上。
当吸气时,把空气直接吸向腹部。
如果做的正确;
放在肚脐上的手就会被腹部抬起。
吸气越深,腹部升起越高。
随着腹部扩张,横膈膜就向下降。
然后呼气,腹部就会向内、向脊柱方向收。
可以凭着尽量收缩腹部的动作把所有空气呼出双肺之外。
而这样做时,横膈膜就自然而然地升起。
可以这样睡去,此为顺腹式呼吸。
就在日常生活中;
用这种呼吸完全替代本有的胸式呼吸;
要形成自然;
如在习拳或技击中;
则应改为逆腹式呼吸:
即吸气收腹;
呼气鼓起腹部。
三、 欲学技击,必学不动心:
习武者,于平日技击练习时,本极从容。
仓猝应敌,则气息上浮,手忙脚乱。
纵日常功深,也不能毙敌于瞬时。
“乱棒打死老师傅,功夫再高,抵不过菜刀”。
不是功夫不高,是自己的心先乱了。
如何才能做到不动心?
此法只能以上两要为基本,慢慢体悟。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16: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觉得,做人要真;
所以说话要直。其实大错。

中国人写“真”字;
是“直”下面两点。
也就是说:
一些实话、直话;
也要保留两点。
实话实说是真;
但实话全说就是蠢。

了解别人,你是智慧;
了解自己,这是高明。
当你渐渐克制,朴素;
不怨不问不记;
就能体会生命盛大。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