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08: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学历的喜欢讲学历;
没学历的喜欢讲能力;
年纪大的喜欢讲资历;
年纪轻的喜欢讲潜力!   
这就和很多练太极拳一个样;
有传承的整天爱讲传承;
什么没有的喜欢讲实用!
练的长的说自己练的多懂得多!
练的短的会说自己学的对,练的快!  
很多时候的讨论:
已经忽略了本质;
本质是练;
理论为指导;
系统综合才会全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14: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体悟太极拳的松:
盘练拳架时任何部位的骨节只要是向回压缩的;
就是“松”错了;
这个松不是太极的松,而是懈!  
松中少紧必懈;
紧中缺松必僵;
懈之病因——少紧;
僵之病根——缺松。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14: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时:
所谓心法、重点;
只是一个手段或是一件工具;
帮助我们达到太极拳的要求。
当我们做到某个重点;
并且运用自如;
便应忘记了该个重点;
让该重点的要求自然而生。

自然松紧自然力;
发与不发在心意。

看看练习腰胯力及整劲
快速有效的方法:
面墙而立,屈膝,半弓步;
双掌抵墙,足发力;
后双手用力前推。
做时,要注意领住大椎;
脚踩涌泉,中松腰胯;
如此只有松的透
方能上下拉开命门;
虚实腰胯;
练出争合之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14: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9 14:05 编辑

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
如是满脸神气,
满身劲头,这就错了;
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
拳意不上手;
是一辈子瞎糊闹。   


拳意如何找?
在松软稳静上去找;
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
稳稳的,静静的;
日子久了;
拳意自会到了手上;
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
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   

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的源动力;
它是如何的劲带动;
挑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
是柔劲, 还要有弹力。

盘练拳架必须刻刻留意在腰隙;
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
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
是要纯以神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3: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什么叫阴阳?
人体处处分阴阳。
它是一门哲学。
无阳不生;
无阴不长。
站桩站出浑元之气。
太极在身体上分出阴阳之妙。
动为阳,静为阴;
一开、开合;
出于丹田,归于丹田;
要的就是丹田真气足;
补先天真气不足。
如果丹田真气、难催血行;
这时你就身弱多疾,得病难愈。

练太极目的就是叫真气骨内催髓流动;
好似骨有热流涌动;
达到健身养体目地;
五脏、六腹得疾;
通过练拳平阴阳;
去内疾达到身体好为目的……
当然了,水浇渠成;
功夫留给真正喜欢拳的;
它是多年汗水换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4: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懂劲就是懂内劲;
内劲是内里的劲;
是心、神、意、气的劲;
外边是看不到的;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文字也很难表达;
但练拳者自己能够感觉的到。

招法是有形的表面文章;
内劲才是内里的悟觉;
如果把心思用在外形的优美和招法的运用上;
神就不可能内敛;
内气就不可能集聚。
有道是神不敛,气不聚;
内气不能鼓荡;
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就是一句空话。

内家拳走不到内;
只在外形演示;
与外家拳还有什么区别?
不用内意,不练内气;
不走内劲的拳还能叫太极拳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0: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
外家拳应该看作为“学”;
日夜苦练,练沙袋练哑铃;
压腿劈叉,进步肉眼可见。
太极拳更像“道”;
要做减法;
要放弃,放弃用力习惯;
放弃“有为”的思维;
放弃才能松下;
松下才自然,才能劲起。
要做到这个;
得有“减法”的理念在心里。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4: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一套太极拳;
离会太极拳;
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别不高兴;
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这时一定要搞清楚学太极拳
到底是在学什么?
就是一套拳吗?

其实"学太极拳"四个字是一个泛称;
就像小孩入学读书一样;
我们习惯将上学称作"读书";
但读书并不是就拿着一本书
去"哇啦哇啦"地读;
"读书"除了读;
是要先认字,写字、理解、做实验。
还要读很多很多不同的科目…
写文章、思考、…;
总体来说:
读书的总的目的
就是将一个孩子
培养成一个懂道理的人及有用的人!

学太极拳当然并非是
就学一套太极拳;
它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
为了养生和技击。
起码古人是为了这个。
现代人的目的
可能是消磨时间;
或自以为是地健身;
或者去拿奖牌。

以为学太极拳就是学打一套拳;
然后每天打打当作运动;
是对太极拳的天大的误会!
学太极拳:
是借助太极拳这一工具
来达到养生和技击的效果!
其目的是: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是八个字:
脱胎换骨,返老还童!

技击攻效也是八个字:
弱可胜强,年老不衰!
这种功效只能通过练太极拳的
“特有”方法去练太极拳才能练到。

这个特有方法就是
“用意不用力”中的“不用力”三字。
千万别误会;
以为不用力就是软不拉塌地打拳。
因为这种软不拉踏塌的也是用力的。

不用力就是利用自身的“重量”。
拳架的运行是自身重量的流动。
能“不用力”运动上几年;
你的养生和武功就齐了。

但这个“不用力” 太难了;
如无一套正确的方法;
是不可能练到的;
尤其是青壮年。

直至年老了;
或是大病一场之后;
真正没力了;
那时才悟到
什么是“不用力”;
但已经来不及了。
就算练出一些些功夫;
也不足以和年轻的外家拳高手散打;
就只好在台上和自已的徒弟表演表演。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耄耋是什么年龄的人?
是七、八十岁的人;
七八十岁的人能和年轻的外家拳散打;
这才是太极拳所练出来的武功!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
老祖宗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请学者和传播者千万珍惜!
不要再以讹传讹!

至于养生:
那更是太极拳的“本行”了。
学好太极拳;
医生远离我!
不但不用吃治疗性的药;
连养生性的补药也不用吃!
这才体现出太极拳的伟大之处!
否则太极拳有什么资格
傲视群“拳”?
成为世界上最多人练的一个拳种?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09: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的立身中正;
也就是尾闾中正;
与虚领顶颈刚好形成
一下一上的对拉关系。
能做到的人;
自己能清晰感觉到中轴线的存在。
只有中轴正才能做到往下松沉。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11: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太极拳的十种难状:
一难没有明师,不能带你入门。
太极拳在旧社会其实只是少数人练习;
现在太极拳大师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纠其根本只是当一个运动在推广;
并没有把太极拳的内涵推广开来。
如果你把套路抛弃后发现什么也没剩下
那你基本上就是学了一个空壳;
如果一个老师教你很规范的动作;
手在什么位置;
脚在什么位置;
什么角度;
那也只是个基本老师;
太极拳是模拟的水性;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块石头扔水里能让
所有的水波动起来。

二难精神力不足;
人的精神力先天有强弱;
练拳之时需无人当有人;
而许多人根本无法凝聚出
这样一个假想敌;
其中一些没有耐心的人
就转而去模仿他人的动作,入了外道。

三难身体没有感觉;
有些人身体感觉很差;
明明一个很别扭的动作
他感觉不出来;
这种人就很难深入下去。
练拳就如雕琢一个石球;
你看哪里不圆就修整哪里;
不可能不顾三七二十一全部磨一遍;
所以身体感觉很重要;
感觉到哪里别扭就把哪里调整一下。
而师父的作用其实就是引导
学生去感受自己的身体;
让学生这种感觉越来越清晰;
以便学生不断的自我修正;
正所谓入门需要引路人;
功夫无息法自修。

四难不能破障;
太极拳是一场修行;
一切只是过程;
你现在练的只是适合当下的你;
但是你却把现在所学的当成了真理;
就如机械传动有齿轮传动;
链传动,带传动等等;
每种都有适应他的环境;
而许多人初学时师父跟他说双脚要平行;
他就把外八当成是错误;
初学时师父说要身体带动;
不知道身动有身动的好;
手动有手动的好。

五难不懂身心关系;
不懂精神之妙用。
一切身形动作皆是
精神意识的外在体现;
心不守身;
动作再好看终究是散乱的。

六难放不下;
许多人练拳多年;
突然经人指点,恍然大悟;
但是却发现要改的话要重头再来;
从零开始;
现在练的一切都要扔掉。
跟师父后发现自己练的都是错的;
但是又舍不得原来所练的套路;
以至于一直改不过来;
肌肉记忆是很强悍的;
你要改的话必须精神高度集中;
只要注意力一分散;
马上老样子就出来了;
一套拳20分钟;
前面五分钟是改过的;
后面15分钟还是老样子;
这样根本就没法改。
所以一旦有新改动;
必须放弃套路练习;
把新改动的地方拿出来单练;
养成习惯再恢复套路。

七难固步自封;
不愿意接触他人的东西;
不愿意接触其它的技术;
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有许多种;
不去了解别人的就容易钻进牛角尖。

八难没有同伴;
一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有几个同伴共同讨论可以互补。

九难把握不好度;
太极即阴阳;
调整内部阴阳以合外部阴阳;
阴阳各占几分要根据外界而定;
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识;
所以许多习拳之人
往往一刚俱刚,一柔俱柔;
比如实腿皆实,虚腿皆虚;
这都是不知道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的道理;
纠其根源是主观意识太重;
不与外界相合导致度的把握不准。

十难一味求变化;
却不知顺其自然来。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