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3: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在太极拳技击对抗中走出“混元劲”来;
需要做到逢力必掤;
逢掤必缠;
逢缠必转;
逢转必沉。
这些要求包含在每个动作中;
而且是在瞬间同时完成的。
希望拳友们对以上16字诀认真揣摩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3: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看混元运动的规律。
一、六个方向的圆:
太极拳肢体的运行轨迹是非圆即弧。
弧是圆的一部分;
“混元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它拥有六个方向——
前、后、左、右、上、下;
即立体的圆。
如果只有四个方向;
这样的力不能构成“混元力”。
一对方向的力;
比如前后或左右或上下;
这样的力产生的劲叫直劲;
对对方构不成威胁。
因为它是直来直去的;
严格的讲它不属于太极拳劲别的范畴。
四个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圆和弧线运动;
但对方的大脑可以作出判断;
肢体的本能反应可以跟上你,随上你;
对对方的威胁也不大。

只有是六个方向的圆弧运动;
即立体的圆运动才能
使对方对你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精妙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3: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你可以先出手打我;
我一接手就干扰和改变你的运动方向;
使你处于被动和无目标状态;
然后便是我的打击;
这就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奥妙所在。

在这个具有六个方向的劲力之中:
前后是本能;
左右是技巧;
上下是奥妙。

“前后”是人们的习惯;
“左右”经过训练可以掌握;
“上下”则不易掌握且容易被人们忽略。

凡是在推手和散手中产生了顶劲
就一定是少了两个方向;
不是左右就是上下。

凡是被对方冲垮了;
一定是少了左右方向的劲;

凡是自己左右转动不灵时
一定少了前后方向的劲;

凡是被对方提起或压垮了;
一定是少了上下方向的劲。

所以我们盘练太极拳;
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动作;
每个转关换式都必须有六个方向;
否则拳式就是不正确的;
在实战中也是不管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4: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5-26 14:06 编辑

浅析盘练拳架时肢体的公转和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形式
是公转加上自转。
太极拳运动中以腰脊为轴;
身体各关节的运动
也是公转与自转的同步交叉运动。

一般来说:
下关节对上关节而言是自转;
上关节对下关节而言是公转;
前关节对后关节而言是自转;
后关节对前关节而言是公转。

自转相对于公转时
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大;
公转相对于自转时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小
这就是运行缠丝劲时关节运动的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4: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盘运动相对于腰脊来说:
腰脊是公转;
手臂是自转。
由此腰脊的转动幅度大于手臂是不对的;
打击腿(抬起的腿)与腰脊的关系也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腿要承担自身的重量;
相对来说比手的运动范围要小;
所以尽管脚是膝关节的前边一节;
可它自转的幅度并不大;
而膝关节转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这是特殊情况。
因为脚在扣地的时候要生根;
要向下渗透,拧转;
所以脚不可能像手一样
画那样大的圈(用腿攻击时除外)。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4: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转运若轴;
自转方圆生;
相随勿枉动;
三节自分清。

太极拳运动要求我们明三节
——梢节、中节、根节。

全身多处分三节:
比如:手分三节;
臂分三节;
胸腰、下肢亦分三节。

没有了公转和自转;
便分不出三节来;
自然也没有“节节贯串”可谈。

所以公转和自转原理
是建立在“节节分家”基础上的。

明白了公转与自转的规律:
我们便可以做到以腰脊为轴;
以手领劲;
空胸炸背;
松垮圆裆;
微曲相膝;
五趾扣地。
将全身的劲力整合为一处;
施加到我们想要达到的地方;
这就叫“节节贯串”。

因此公转与自转是
“节节贯串”的外在运动形式。

人们常出现的毛病是
靠后关节的运动代替前关节的运动;
这样不可能有“节节分家”的效果。
后关节运动大于前关节运动也是不对的;
因为这里缺少了梢节意识;
不可能达到“空”“灵”“活”“脆”的效果。

在对抗中:
没有自传就不可能接收对方的力;
就不可能改变对方劲力的方向;
把它化掉。
没有公转则自传就失掉了轴心的根基;
肢体运动就会显得飘浮无力。
所以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必须是主宰于腰!!!

明确身体不同部位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主要是为了周身的协调;
避免枉动;
使自己的力量不产生矛盾。

凡是不该动的、多余的、
不合理的动作可称作枉动;
避免枉动才能达到周身一家;
才能产生“浑元劲”;
才能避免在实践中犯劲力涣散;
劲力太硬和丢、顶的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20-5-30 13: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不是说出的;
是靠悟练做出来的。
语言一说似忽懂;
身心意力感觉前。
不前不后来共振;
错对就在一瞬间。
对抗激烈在心理;
经常磨合似在玩。
说玩就是心态松;
判断反映才舒展。
紧张动作会走形;
前功尽弃玩了完。
盘练刻苦一方面;
天才就会自拔尖。
天才不是经常有;
时势造就显灿烂。
 楼主| 发表于 2020-5-30 16: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各阶段之表现:
首先可以摸摸腿背臂肩头;
看是否做到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
看看框架结构的四正八柱怎么样;
只有这些都做好了才可以说入门;
然而这只是幼儿园水平。

明劲:
能做到腰胯合一;
五张弓要拉满。
所谓弓拉满月出似箭、落似风;
是小学水平。

暗劲:
同样用明劲方法打;
自己知道力已经出去了;
但是旁观者反而觉得没有力;
这时大小周天已通;
行拳很少出汗;
如拉千斤之车上坡;
属于筋长力大;
这是中学水平。

化劲:
行拳就像平时走路一样;
脚落地无声;
全身像铁一样;
身上热乎乎的;
象冬天洗澡后一样;
身上衣服显得丝毫没有重量;
气灌满身;
行拳不再出汗;
皮肤表面亮晶晶的;
这样就到大学水平了。

拳与道合:
人看起来皮肤细嫩光滑;
象婴儿一样,脸白里透红;
看上去有光;
眼睛很有神;
用毛孔呼吸。

 楼主| 发表于 2020-5-30 18: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术的五种基本劲法:
枪劲、刀劲、剑劲、鞭劲、罩劲。
枪劲是中正顶穿;
刀劲是以线打点;
剑劲是走粘对顺;
鞭劲是纵长摔贯;
罩劲是气打无觉。

枪劲即是打人如飞之纵劲;
火劲不打飞即或透之此劲善打。
刀劲八卦劲,横直之善变。
剑劲即轫极能变;
水火神针也有此能得八卦川掌之妙。
鞭劲即软钢鞭铁扫帚;
想跌人此劲一沾抹即跌杀更不见痕迹;
此时全臂成轫掌。
罩劲护体功成;
熊力之身亦成。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05: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练拳感悟:
打法上不要去追求什么特殊的身法和特别的姿势。
就象平日走路一样;
足到重心落;
二者同步;
一路逼过去。
所以要有“看人如稻草”的心理状态。
要有宁在一思尽不在一思存的预动意识;
否则整劲的效果就出不来。
“打人如走路”;
是在实战中运用整劲的前提。
是打人不见形。

一路走去,脚行错综八字;
身体要放松;
不能有预示动作;
动作一旦做出来;
要突然、要尽性。
是抢他重心夺地位。

打人时往那里走?
往对手重心所处的位置上走。
在这个地方发力。
整劲就是用在此时此处。
要足、手、重心同时到达对手重心位置;
三者同步到达在这一点上。
用自己的重心夺对方的重心位置。

夺位时步要直进,前脚要直;
要踏过对手重心位置后0到3寸处;
少则不及,整劲空发。
过之,则危险大;
易被对手所乘。
两手连打不空回。

运用整劲要以打为守;
进也打,退也打;
功守无别;
都是逼住对手的重心;
连续抢他地位,勿使他走脱;
去要迎着对方的拳脚去;
小臂挫着对方的拳脚去。
回则钩着对方的拳脚回;
都是同一时间的发力打;

两胯带动两手
有如老式火车轮子的曲杆快速往复连发;
起落钻翻如机轮。
直进踩趟鸡腿力。
进身要趟踏;
落步要踩实。
是用后腿的蹬劲
将自己身体重心连同架式平着送出;
如同跨大步过宽沟一般。

拳架的劲练整、透、活。
三者中整是基础。
整光靠松是松不出来的。

1;是靠姿势正确;
周身姿势都要力求正确。

2;是靠大节放松;
松是在姿势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放松。
而且也不是全身都放松;
主要放松肩根、胯根、
胸腹和臀肌。
姿势不正确;
无论你怎么放松也整不了。

3;是靠动作协同周身一家;
要点是手、足、身体重心
同时同步到达作用位置。

做到上述三点基本就能弄明白什么是整。
能够在极短的瞬间做到上面这三点;
惊炸劲或说爆炸劲就出来了;
能够恰倒好处地在接触对手身体一瞬间
由放松状态突然完成上述三点;
透劲就有了。

以后能够纯熟运用这个劲;
这个劲就活了。
到了这个地步才好谈实战中的应用。

拳架的劲是整透;
要想在实战中应用;
就要配合与之相应的打法。

练习整劲:
定步容易,动步难。
静止发力容易;
运动中发力难。

有了整劲还要会用;
并且要学会与局部力相结合。

整劲的运用原则与
局部力的运用原则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练到动静合一的程度;
自然在运动状态下其整劲就要打折扣。

一旦功夫到了动静合一的境界;
则当动则动,当静则静;
行止坐卧动静皆然。
人一碰他一摸一撞
都如巨熊大虎扑人;
此自然整。

一个人练出了整劲;
其在身体上必有所体现;
首先关节的连接力必异于常人;
否则不可能将身体各部分
整合成一个整体;
其次其神经反应力必异于常人。
随时都能用上,方称整劲。
不是打时有, 平时没有;

练出整劲;
举手投足都是整劲;
目光含住对方;
只差打与不打;
练到高处;
有不闻而知之能。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