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松的真实感觉是怎样的?
还是从太极拳的身法要求说起吧:
1;虚灵顶劲的感觉就像自己的脖子像鸵鸟的脖子,很长;
觉得自己的脊柱都是脖子,就像一串珠子一样。

2;含胸拔背的感觉就像背部背着一口锅;
老怀疑自己罗锅了,胸部没了,就剩那口锅了。

3;沉肩坠肘的感觉就像肩关节脱臼一样;
挂在身上,肩和肘都没了;
就剩下硕大的掌了。

4;松腰落胯的感觉就像自己的裤子没有系腰带一样;
有裤子老要滑落的感觉。

5;迈步猫行的感觉有点象天鹅的腿一样的行走;
两条腿好像没连在一起,裆部分开的很宽。
平时走路就像两条踩高跷的两条腿一样;
好像自己的腿没有了。
感觉怪怪的。
需要说明的是:
这都是练出来的;
不是臆想出来的;
至于怎样练出来;
那就发挥你的悟性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8: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架的发力如“弹簧”。
弹簧恢复常态是“本能”。
人体“压缩”,“扭转”;
后有恢复正常的本能;
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就是威力无穷的“内力”。
到无定向;一层层平静地找到拳劲的感觉;
才往前面走。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9: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一下拳架的懂劲含义:
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
得到的能将受力点的力
转移到支撑点的能力;
及能将支撑点的反作用力;
转移到接触点的能力叫做懂劲。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9: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3 15:42 编辑

盘练拳架:太极拳重命门;
练气功重丹田。
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
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
执中达四旁;
劲贯脊中;
力由脊发;
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
知命门方可知太极。

“一身备五弓”指的是:
身躯犹如一把弓;
两手为两把弓;
两足又为两把弓。
五弓合力即为全身的整体劲。
五弓以身弓为主;
身弓以腰为弓把;
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气贯注;
中定不摆。
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
以两腰胯的转换
来变换身体的虚实。
“身弓”是身法的主要元素;
腰脊一转周身皆动;
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
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
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
起中定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5: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感觉“气撑命门”后;
内气上行贯大椎、肩、肘、腕;
内气下行贯穿胯、膝、足跟;
方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
完整协调境界。
太极拳的发力方法就是:
“气撑后命门”用意把“命门”外撑;
同时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
合力发出爆发力,全身发力。

腰不要直,直则无力。
松垮圆裆,腿微曲相住。
太极不动手,圆用腰来走。
力上脊椎,才可不受两腿的束缚。

掤劲发力时;
心气下沉、带脉旋转;
转胯、旋脊、转背、旋膀;
将掤劲从手臂螺旋发出。
我的如封似闭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6: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3 16:11 编辑

盘练拳架时:
人体的中正就是找到骨头支撑的角度;
所谓“空”就是肌肉不用力,骨头支撑。
骨头支撑;
从头到尾的肌肉都不用力;
就是“气降”提肛,
拎住命门盘太极。
形成上下三盘劲,节节腰中发。

内不动外不发;
腰不动手不发。

逢力必棚,逢棚必缠;
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逢力必沉,逢沉必转。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6: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手内劲的技巧:
1、推手就想左耳捎。
2、鼻尖、膝尖、脚大趾尖三尖想照。
或把鼻尖想像成上嘴唇;
脚大趾想像成下嘴唇;
两臂想像成筷子;
对手想像成肉;
上下一扒拉对方就倒。
3、推人不想手;
想提膝盖要走路的感觉。不真提。
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
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未曾动梢先动根;
手快不如半步跟。   
能拔背则力由脊发;
力大无穷矣。   
发力的规律:放松-贯穿-发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6: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4 18:19 编辑

别看太极柔,刚劲腰中求。
两腿如车箱下之大盘簧;要有很大的松弹力;
又如载重之船舟,漂浮于江面;
沉重而又有动荡的样子。
所谓动荡,不是自动;
而是因水涛之动而动。   

两臂要松掤;
不是硬掤;
如秤杆之挑着秤锤然;
要有灵机感觉;
听得出极小的轻重感应来。
此所谓立如平准;
所谓蝇虫不能落也。  


站桩磨练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求松;
第二个阶段是求静;
第三个阶段是求空。

练的是紧中松;
用的是松中紧。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4: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练拳架:活肋活背。
前身似龙;
背后如虎。
练腹腔自旋;
娴熟之后;
要去牵动肋骨。
肋骨运动;
能涉及背阔肌运动;
势能充分释放。
静态时双手一搭上;
手臂不大动;
肋骨撑劲;
背上换得灵。
用内腔鼓荡劲;
活背活肋;
使胸腹二腔动能更强。
胛骨的根是肋;
高手以肋催胛;
功劲更加猛透。
这个内容;
在日常站桩时,也可习练。
站好立架,圆劲抱好;
手臂饱满放松;
慢慢旋动内腔;
肋骨联动;
后背逐渐产生动态。
后背不仅张力大;
还应充满活力才好。

看抱头推山;
突出的是;
扩背张力。

再看三换掌:
要领是动肋活背;
催动掌力。

看我的云手;
内压膨胀启动;
肋骨带,后背催;
尺桡拧,左右反复划圈。

如封似闭:
前头换着手;
后头换着背;
劲从后头运过来;
功劲就三维了。

尤其披身捶;
光拧胳膊,劲还是薄;
一定多体会抱丹拧腰;
活肋活背。
用身上的劲;
带动手臂拧绞;
这种劲更整活。

肋与肩胛骨;
占了后背很大面积;
活肋动胛;
背后更具松紧弹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8: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20-6-5 14:09 编辑

拳架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大形过位”:就是步要过人;
身要过人,手要过人;
整个人要过人。

步要过人:
前脚要超过敌人的后脚;
你的步要把敌人掀起来、趟出去。

身要过人:
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
要把敌人砸倒、撞飞。

手要过人:
要把敌人打穿、打透;
打的是后脑、后心;
而不是脸、胸。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